摘要:這個時代的人們是新媒體發(fā)展的見證人,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網絡平臺已經成為了其社交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新媒體時刻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學習生活的方式和習慣。因此,黨校工作者面對新媒體時代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地探索一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手段,為進一步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高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學途徑
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員的身心發(fā)展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既要滿足學員的生活和學習需求,也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先讓學員在學習和生活的時候,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激發(fā)學員主動學習政治教學內容,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
一、探索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的意義
新媒體技術具有能夠滿足學員個性化的特點,通過網絡新媒體技術能夠實現學員必要的生活需求,只需要通過手機或電腦就可以解決人們的吃喝住行等問題。并且新媒體技術具有方便和快捷的特點,能夠讓學員通過論壇、微博等網絡平臺與親朋好友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表達自我的思想觀點。并且新媒體技術具有匿名交流的特征,能夠保護學員上網時的隱私權,并實現共享信息,讓更多學員在網絡上能夠自由的表達看法和評論相關的熱點事件。新媒體技術是學員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其重要的交流方式,更是學員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學員可以使用手機或電腦瀏覽新聞,并通過社交平臺獲得資訊,能夠快速地讓學員緊跟時代的步伐,促進自身良好的發(fā)展。
二、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就是,培養(yǎng)學員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員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學員的三觀在形成期間,對外界的信息難以以理性的態(tài)度進行批判和認同,在新媒體背景之下所傳播的信息多種多樣,且具有積極向上的信息,也有一些反動和消極的信息。學員在大量接收信息的過程當中,容易使得其思想理念變得越來越模糊,常常會做出一些有失思想素質的行為。此外,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學校的課堂教育為主,并為其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希望學員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當中建立起正確的三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但是新媒體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員能夠隨時隨地的獲取信息。這樣會使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容易被學員接受,甚至產生逆反的心理。
三、探索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一)提高教師和學員的媒體素養(yǎng)
媒體素養(yǎng)是指人們在面對不同媒體技術中,傳播的各種信息時所表現出來的選擇和分析理解信息的能力。開展新媒體素養(yǎng)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在于,讓人們知道怎樣正確認識和傳播信息,對媒介所傳播的信息,有著正確的判斷,不被不良信息所迷惑。雖然學員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獲得大量的信息,但是難以辨別其好壞更不能讓其掌握正確的價值,這時對學員進行媒體素養(yǎng)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黨校教學中,可以把媒體素養(yǎng)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學課程當中,通過開展相關的講座和座談會,引導學員認識媒體技術,特別是新媒體的優(yōu)點和缺點,從而讓學員正確合理地使用網絡技術,提高對相關信息的辨別能力。并且老師也需要具有先進的媒體素養(yǎng),努力學習相關的媒體理論知識,提高利用新媒體技術的技巧和技能,掌握正確信息,確保信息的地位,引導學員對信息進行評價和選擇。
(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學方式
讓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更加符合學員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生活,新媒體技術在學員群體當中被廣泛運用,成為他們生活的一個部分。且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學發(fā)出了很大挑戰(zhàn),老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時候,也應當及時轉變自身落后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作用,提高教學的質量。多媒體技術在教育界的使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廣泛性和高效性等特點,老師可以把理論課程的內容與新媒體技術的高效性進行結合起來,在網上收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和圖像等元素,制作有趣的教學課件吸引學員的注意力,讓學員在課堂教學的學習當中提高自己主動性。
此外,傳統(tǒng)課堂教學單一枯燥乏味,使得學員的主體性沒有被發(fā)揮出來,通過新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的運用,可以為學員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幫助老師與學員進行溝通與交流,將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讓學員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主動進行學習,并且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教學內容的內化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三)借助新媒體傳播正能量
許多網絡社交平臺具有理論導向性作用,對待網絡平臺上出現的不良信息和不和諧的聲音以及不真實事件傳播等現象,要通過網絡宣傳第一時間向學員表達正確的觀點于傳播主流文化,及時對不真實的事件進行澄清,打壓不良信息的傳播,對突發(fā)的熱點事件,涉及到學校和地區(qū)發(fā)展的網上熱點要做好充分的預備工作。面對突發(fā)情況要反應迅速并理性回應,引導政策理論的走向,在網絡上要傳播正能量為學員樹立榜樣的作用,讓學員在上網的過程當中受到良好理論的影響,且能夠傳播新思想與主流思想,營造良好的網絡信息傳播空間。
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要為學員提供一個政策的理論空間,建立媒體平臺引導學員對熱點事件進行討論,讓新媒體平臺能夠有效地與學員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正確的理論導向進行結合,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促進學員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要與學員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員在網絡平臺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擾,幫助學員解決問題,引導其正確理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玥.基于新媒體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換的路徑探析[J].科教導刊,2021(09):97-99.
[2]費麗莎.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路徑研究[J].吉林教育,2020(36):75-76.
[3]賈曉霞,彭志紅.探索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9(09):102.
[4]殷琳.泛在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商洛學院學報,2020(05):92-96.
作者簡介:呂淑飛,1985年4月出生,女,遼寧朝陽人,漢,大學本科,中級講師,研究方向:思政、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