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華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就導致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降低,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讓學生掌握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課堂的熏陶下,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更好地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積極向上,使學生主動地去閱讀文本,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過的語文知識,豐富學生的詞匯量,為學生積累閱讀經驗,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分析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小學階段就重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這也是順應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要求的重要舉措,教師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加以重視。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伴隨新課標的深入推進,各種教學新理念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如信息技術教學、深度教學等,當這些教學理念與語文閱讀教學相結合時,不僅創(chuàng)新了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同時也簡化了知識難度,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同時,也給閱讀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方式。小學語文教材作為師生可接觸到的第一手的教學資源,其在內容的選取上也更迎合小學生的認知,再次觸發(fā)了他們對閱讀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
二、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營造適當的閱讀教學氛圍
在小學時期,學生由于年紀尚小,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非常欠缺,但同時他們的好奇心和好動性非常強,因此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學生很難長時間地保持專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營造閱讀教學氛圍的方式,讓學生沉浸于語文閱讀,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和渲染,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想要閱讀的欲望,同時促進學生的情感思維發(fā)展。例如,在一年級語文下冊《靜夜思》的教學中,這是一首表達強烈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音樂,如《思鄉(xiāng)曲》等,為學生營造出濃厚的思鄉(xiāng)氛圍。然后,再指導學生去閱讀這首古詩詞,并分析和挖掘詩人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所感所想。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來講述一下自己對于故鄉(xiāng)的理解,使學生對于這首古詩的情感體驗更加深刻。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之下,學生很容易就能讀懂古詩中所描述的情感內涵,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二)掌握方法,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閱讀中習得方法,開啟自主閱讀模式。學生習得和掌握閱讀方法,包括初步默讀、朗讀、帶著問題讀、查看工具書等方法,將閱讀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構建知識體系。鼓勵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學會勾、讀、思、摘、問等方法,通讀三遍,勾出疑問,摘錄好詞好句,帶著問題思考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將靜態(tài)方法投入閱讀過程中,逐漸形成自我的閱讀能力。鍛煉和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必須要在實踐中不斷應用,除了精讀精講課文之外,鼓勵學生自選篇目,以小組方式進行閱讀探究。小組確定篇目,再確定題型練習,由此,各小組準備一份課堂自主閱讀的小練習。通過合作探究形式,讓學生學會略讀、瀏覽以及帶著問題等的自主閱讀方法。
(三)注重讀寫結合,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與寫作不可分割,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以《少年閏土》這一內容為例,首先,我讓學生預習文本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找出文章有關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更好地剖析人物形象,體會他身上聰明、能干、勇敢的性格特征。此外,我還讓學生模仿文章中的寫作方法,如外貌、動作、語言描寫,通過這種方式刻畫鮮活的人物形象,使學生能夠掌握人物描寫方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提問,點燃學生閱讀興趣
在課堂中,教師是教學中心,學生是學習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預習時產生的疑問引發(fā)全班學生的興趣與關注。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同時也在課堂上對一些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加以解答。讓學生學會提問,參照一些相關的問題,根據文本細節(jié)、篇章內容等學會提問。一節(jié)課即將結束,這一環(huán)節(jié)同樣也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關鍵點,課堂上未能解決的一些問題,讓學生留有“懸念”產生閱讀一本書的迫切想法,教師可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對學生進行課上課下銜接后的指引,使學生的興趣持久保持下去。
(五)重視課外閱讀的延伸
課外閱讀是對語文課堂的課外補充,能夠提升語文教學的成效。教師引導學生將課外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背誦與默寫,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寫作水平。此外,教師還可立足于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不同讀物的分享。如面對性格開朗的同學,教師可以為其推薦經典名著,讓其發(fā)現經典的精華,豐富他們的想象力的豐富;面對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教師可為他們與推薦格言故事等書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做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廣度,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興趣為出發(fā)點去主動地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改進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的目標,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從多個方面來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唐彩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3):212-213.
[2]馬福.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5):21.
[3]支鳳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