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慧
[摘 要]讀寫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guān)鍵能力。隨文練筆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本關(guān)鍵詞語,捕捉言語留白,以及文本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點,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練筆,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熱化詞語;想象補白;模仿借鑒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4-0088-02
練筆,指的是在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課文的學習,練習寫相關(guān)的言語片段,以促進和發(fā)展學生的讀寫能力。《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有這樣一段話:“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主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語文教材中,可供練筆的素材很多,教師要善于挖掘訓練點,引導學生多練筆,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練筆中鍛煉、提高讀寫能力。
一、抓住文本關(guān)鍵詞語,以熱化詞語的形式練筆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二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中指出:“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品悟課文語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時,我們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語,進行熱化詞語訓練,這樣既可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又能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如在《菩薩兵》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苯虒W中,我抓住關(guān)鍵詞語“盡心盡力”進行熱化訓練,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象紅軍戰(zhàn)士是怎樣盡心盡力種好藏胞土地的,進行小練筆。因為我的學生都是農(nóng)村的孩子,對種地的辛苦了如指掌,所以他們很快就把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和紅軍戰(zhàn)士聯(lián)系在了一起,感情隨之而生,發(fā)言也異常精彩。一個學生這樣寫道:“紅軍戰(zhàn)士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就起床,下地干活。他們馬不停蹄地干,一刻也不休息。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像剛洗過的一樣,汗珠像斷了線的珠子不斷地往下滴,簡直都能澆莊稼了。他們有的刨地,有的下種,有的澆水,大家干得熱火朝天。他們吃飯狼吞虎咽的,想節(jié)省時間盡早把地種好,讓藏胞來年喜獲豐收,有吃不完的糧食……”他的這段熱化詞語的描述,讓同學們好像親眼看見了紅軍戰(zhàn)士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紅軍的任勞任怨及他們對藏胞的關(guān)心深植于學生的內(nèi)心。像這樣抓住文中關(guān)鍵詞語,以聯(lián)系生活熱化詞語的形式進行小練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讀寫能力,而且加深了對人物品質(zhì)和文章感情的認識,可謂兩全其美。
二、捕捉言語留白,以想象填充的形式練筆
留白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藝術(shù)的處理方式。作者留下空白,目的是為了給讀者留下聯(lián)想、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所謂言盡意不盡,回味無窮。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利用課文留白,引導學生以想象填充的形式進行練筆,會使學生學力展現(xiàn),課堂獲得最佳效益。
例如《花瓣飄香》一課最后寫道:“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花,一盆送給小女孩,一盆送給了我母親?!彼突ǖ臅r候,會是怎樣的情景,這是內(nèi)容上的一個留白。由此,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小女孩雖然年齡很小,“我”與她認識的時間也不長,但是她卻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于是,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卡片上寫道: ? ? ? ? ? ? ? ? ? ? ?;另一盆放在了“我”的母親的陽臺上,卡片上寫道: ? ? ? ? ? ? ? ? ? ? ;不僅作者受到了小女孩的感染,想想自己,我也有很多心里話想對媽媽說: ? ? ? ? ? ? ? 。片刻之后,很多學生都說出了自己心聲。對小女孩,學生都表達了夸贊之情,表示要向她學習;對于文中的母親,送去了美好的祝福,表示以后要好好盡一份孝心。最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給自己媽媽的心里話,讓我感動不已。有的說:“親愛的媽媽,那天看到您生妹妹時疼痛的樣子,我緊張地冒了一頭冷汗,才知道當初您生下我時也一定承受了非常大的痛苦?!庇械恼f:“媽媽,我知道您掙錢不容易,以后我不會再隨便買東西了。”還有的說:“媽媽我知道你整天嘮叨我,甚至打我,都是為了我好,我以后會努力,不會再讓您失望了?!毖哉Z情真意切,讓人感動。于是我又布置了一項作業(yè):把這篇小練筆拿回家,有感情地讀給家長聽,并且讓家長寫上評語。抓住課文留白,進行小練筆,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升華了文章的主題,而且激發(fā)了孩子心中濃濃的親情,一種人間最美好的人文情懷便這樣悄悄地乘著練筆的翅膀飛進了學生的心中。
三、學習課文語言藝術(shù),以模仿借鑒的形式練筆
(一)語言藝術(shù)的直接模仿運用
編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經(jīng)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們要巧妙地引導學生積累運用,模仿借鑒。如《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的一至四節(jié),生動細致地描寫了湯姆與父親釣魚的經(jīng)過。我讓學生把文中的“湯姆和爸爸”改成“我和爸爸”來讀,學生再寫釣魚等類似文章,可讀性大大提高。
(二)以仿寫詩段的形式練筆
詩歌仿寫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選材能力、概括提煉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對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本領(lǐ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讓學生多進行詩歌誦讀、仿寫,讓他們感受到詩歌的藝術(shù)魅力?!肚锾臁愤@首詩歌,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重點引導學生朗讀、品悟語言特色,然后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抓住秋天的特點,進行仿寫訓練,學生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抓住了秋天景物的特征并寄予了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曲富有童趣的秋天贊歌讓我們感受到仿寫詩段的獨特魅力。
(三)為“用”而練筆,習得言語交際的技能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這樣定義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边@句話是課標的中心句,其中“運用”是關(guān)鍵詞。這就要求,義務(wù)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應(yīng)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如教學《爭論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學學“爭論”的本事。明白爭論要表明自己的觀點,說清自己的理由,指出對方言語中的漏洞和缺陷……習得爭論的本事后,可以給學生一個主題,讓他們嘗試運用爭論的技巧,如“究竟是男孩好還是女孩好”,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作為練筆的內(nèi)容。比如有個學生這樣寫道:
“我認為男孩好,往遠的說,孟子、孔子、老子這些大學問家、大教育家不都是男人嗎?他們?yōu)槲覀冎袊膫鹘y(tǒng)文化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呀!往近的說,你們看我們班的苦活累活都是我們男同學來干的,沒有男同學的話,我們的衛(wèi)生怎么會那么好?事實證明,男孩的作用大于女孩!”
在這里,學生既了解了語言文字的特點,又習得了言語交際的技能,學會了文明“爭論”,這就是為“用”而進行的練筆活動。
當然,課文中作者觀察的角度、取材的方法、內(nèi)容的余音處……都可以作為練筆點。課堂中,我們要講究“順勢而生”,要讓學生情動而辭發(fā)。然而由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同,練習要求應(yīng)該因人而異,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隨文練筆中提高讀寫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