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楹聯教學中不斷探索與嘗試,積極讓國粹在課堂中鮮活起來。音韻獨特,趣味誦讀,夯實學生創(chuàng)作基礎;趣味教學,扎根課堂,增添學生學習樂趣;豐富活動,服務生活,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楹聯教學;服務生活;課程開發(fā);研究探索
【本文系濟源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課題名稱:《小學楹聯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19-JKGHA-015 )研究成果】
對聯也稱楹聯,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被稱為“詩中之詩”。它生動活潑、雅俗共賞、言簡意賅、內涵豐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是文學藝術中的奇葩。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苯陙?,我校在楹聯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與嘗試,積極讓國粹在課堂中鮮活起來。
一、音韻獨特,趣味誦讀,夯實學生創(chuàng)作基礎
對聯教學是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要用發(fā)展的眼光有所變通,以興趣引導學生,寓教于樂,通過誦讀聲律啟蒙章句,積累名聯,讓學生充分積淀。
我校從學生入學初就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各年級每周利用早讀課,進行朗讀訓練。從《三字經》、《弟子規(guī)》、《千字文》、《笠翁對韻》入手,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韻律的平仄相諧,節(jié)奏相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韻律結構美,為學生對對聯、做詩、填詞、寫賦與作文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趣味教學,扎根課堂,增添學生學習樂趣
(一)節(jié)奏誦讀,展現節(jié)律優(yōu)美
在誦讀《笠翁對韻》中,語文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學習朗讀節(jié)奏劃分的知識,讓學生劃分出節(jié)奏。然后告訴學生“節(jié)奏點”就是每節(jié)奏中最后一個讀音,讓學生找出一字對、二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初步感受楹聯的魅力。再引導學生發(fā)現每一聯中節(jié)奏點上“平仄是交錯的”,而上下兩聯節(jié)奏點上的字又是“平仄相對的”。最后教師總結用律規(guī)則,即“一聯之中平仄交錯,兩聯之間平仄相對”的特點。
如:“刪繁就簡三秋樹,領意標新二月花”,教師會指導學生劃分節(jié)奏,即“刪繁/就簡/三秋樹,領意/標新/二月花”,然后標出相應的平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難看出這副楹聯在節(jié)奏點上的“繁”“意”“樹”“花”用律就是“一聯之中平仄交錯,兩聯之間平仄相對”的,這樣學生就會立刻領悟。
(二)故事引入,增添生活樂趣
楹聯趣味小故事是我們每節(jié)楹聯課必不可少的項目。小學生受認知水平限制,學習楹聯基本概念有些困難,因此在楹聯教學中,我們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讓孩子感知楹聯基本概念。
如:在介紹楹聯概念時,我們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告訴他們楹聯就是寫在門柱兩旁的一對句子,它們的字數相同,平仄相對,讀上去朗朗上口,非常好聽,簡單說就是對聯。同時讓學生分別數數上下兩聯的字數,加強其感性認識。
再如,引入對聯故事《解縉作對,為父解圍》,而后學習對聯“天當棋盤星座子,誰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敢彈?”上聯中把“天”當作“棋盤”,把“星”當作下棋的“棋子”,這里夸大了棋盤的面積,也夸大了下棋的棋子,可見對弈二人有多么大的氣魄和口氣!下聯把“地”當作“琵琶”,“路”當作琵琶的“弦”。試想:這彈琵琶的人該有多么大的膽量才能彈得動。此故事不僅讓學生明白運用夸張的手法,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還懂得楹聯的內容來源于生活,給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三)訓練對課,打下堅實基礎
“對課”,就是對對子,學習對仗。如:“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痹趯W生們前期對《笠翁對韻》的不斷吟誦的基礎上,我校還開展了“對課”訓練,以達到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的目的。比如:老師說“天”,學生對“地”;老師出“山花”,學生對“海樹”;老師對“蓮子心中苦”,學生對“梨兒腹內酸”。就這樣,從一字練起,一直練到七言、九言、十一言……在不斷的對課訓練中,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楹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豐富活動,服務生活,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生活中實踐,實踐中成長
春節(jié)家家貼對聯,喜事時時用對聯,景點處處有對聯,更彰顯出極大的生命力和廣泛性。我校開展了“我做春聯小醫(yī)生”活動。
讓學生在寒假中收集春聯,然后拿到課堂上,運用所學的對聯知識一起給春聯治病。如有的家戶把上下聯貼反了,學生在辯論中,懂得了如何區(qū)分上下聯;有的家戶的對聯上下聯中有的詞詞性不對,學生積極參與,一起來改正。此活動科學高效地檢驗了學生對基本功的掌握程度,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楹聯的興趣。
(二)賽與教相長,素養(yǎng)能提高
學校組織開展自辦楹聯小報、用楹聯標語布置班級板報、組織師生參加“《民間對聯故事》擂臺征集”,楹聯書法賽等活動,競賽結果在全校公布,學校為獲獎同學頒發(fā)獎品、獎狀,樹立榜樣。楹聯比拼的勁頭上來了,學生除了課上認真學習外,還會在課外時間給自己“開小灶”,以求在下一次的競賽中能有不俗的表現。如此以賽代教、以賽促教、以賽養(yǎng)教,豐富了學生的楹聯知識、拓展了他們的視野,語文素養(yǎng)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
生活因楹聯而多彩,楹聯因教學而鮮活。我們珍視楹聯這一寶貴的課程資源,是為了讓孩子們在自由漫步楹聯樂園的過程中,受到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對祖國古老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用優(yōu)美的楹聯陶冶他們的身心,使他們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趙玉秀. 語文教學中楹聯應用的嘗試? ?[J].寧夏 學苑教育 2011(14期)
[2] 張永劍. 講故事 學楹聯 [M].濟源:詩詞楹聯學會2014.
李軍霞? ? 濟水南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