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紅色音樂文化及其時代價值

      2020-12-10 00:42:47馮誠純
      黨政論壇 2020年11期
      關鍵詞:革命精神時代價值紅色文化

      馮誠純

      [摘 要]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中華民族便一直視紅色革命精神為奮斗源泉,這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中華兒女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這種精神也被化成紅色音樂深深扎根在黨的紅色基因中,流淌于中華兒女的血脈當中。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和新中國的歷史變遷里,紅色精神永不褪色。用紅色音樂引領人民群眾重溫黨的奮斗歷史,傳播及傳承偉大紅色革命精神,有利于時刻謹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激勵中華民族向著美好的生活不斷奮斗,共圓中國夢。

      [關鍵詞]紅色文化;革命精神;時代價值

      一、百年紅色音樂文化的緣起與流行承載著中國魂和愛國情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由于帝國主義的入侵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想迅速傳入中國,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變?yōu)橹鲃?,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革命的根本使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煥然一新。億萬覺醒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在經歷了為期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后,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了開國大典,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人們聽到了《義勇軍進行曲》的熟悉旋律,我國各族人民群眾伴隨著莊嚴激昂的國歌,回憶起了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和英勇奮戰(zhàn)的悲壯精神,不禁熱淚盈眶,激動萬分。紅色音樂文化的力量是如此強大,能夠激發(fā)億萬人民內心最深處的革命情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法國作曲家弗德雷里克·柏遼茲曾表示:“音樂是心靈的迸發(fā)。它不像化學那樣能進行實驗分析。對偉大的音樂來說只有一種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睆目陀^的角度來說,“音樂的創(chuàng)作者們以聲音作為原材料,使它由一種物理振動產生的客觀存在,經藝術加工后產生能激發(fā)人類情感并在人腦中引發(fā)想象的主觀意志,反映出自然世界在我們意識中的內化過程?!雹倜烂钜魳肥峭苿尤祟惥袷澜绨l(fā)展的源泉,中國共產黨歷來推崇的作為正能量的紅色音樂文化,便是時刻鼓舞各族人民精神士氣、激勵中華民族革命斗志的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雹趥鞑ゼ皞鞒屑t色音樂文化,正是我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的紅色基因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和愛國情懷。

      紅色音樂文化的拓展面極其廣泛,如果要將其傳播及傳承于廣大群眾百姓之間,那演唱紅色革命歌曲將是最容易被普通大眾所快速接受和掌握的。因為無論是小孩或老人,即使沒有專業(yè)演唱方法或不識樂譜,只要開口都能唱歌,“用歌唱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情感,是人類所具有的一種本能。”③所以在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途徑中,革命歌曲最能激起愛國情懷。在眾多的紅色革命歌曲里,不同的紅色音樂風格表現了不同的時代背景。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運動興起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工人階級群體廣泛傳唱《五一紀念歌》《工人歌》《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等;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建設非常重視革命歌曲與紅色文化的互傳作用,編制了很多表現革命根據地紅軍戰(zhàn)士生活和紅軍長征浴血奮戰(zhàn)的革命歌曲,如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上前線去》《會師歌》等。特別是在中國近代史上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抗日戰(zhàn)爭中,紅色音樂文化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在這重要的時期,紅色革命戰(zhàn)歌的傳播達到空前高漲,成了激勵中華各民族保衛(wèi)家園的精神支柱。

      在民族危亡、內憂外患的時刻,有許多為了國家興亡而拋棄自身優(yōu)越條件的愛國音樂家們,紛紛冒死上前線,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首又一首悲壯激昂、壯烈澎湃、剛毅雄渾的革命戰(zhàn)斗歌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有: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賀綠汀的《游擊隊歌》、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wèi)黃河》。這三首富有激情的革命戰(zhàn)斗歌曲,至今仍然屢屢被廣大群眾搬上舞臺,廣為傳唱、生動演繹,經久不衰。紅色音樂文化,在21世紀依然彰顯中國精神的紅色光彩。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盛大慶典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著重提出“奮斗”的時代主旋律。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國慶70周年文藝晚會中,紅色音樂文化大放異彩?!皧^斗”作為整場文藝演出的主旋律,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歌舞形式串聯(lián)起來。這正深刻表明黨中央大力弘揚紅色音樂文化,以此來激勵中華兒女為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繼續(xù)艱苦奮斗、團結奮斗。

      二、百年革命歌曲是民族精神生動寫照和紅色文化重要載體

      革命歌曲能激發(fā)愛國情懷、振奮精神,在戰(zhàn)火中能凝聚成一種意志和力量,是奮勇前進的號角,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特別是在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全國軍民拿起武器奮勇抵抗日寇侵略,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紅色革命戰(zhàn)斗歌曲的傳唱熱潮。眾多進步的愛國音樂家們以及不同階層的藝術家、學生等愛國人士,為救亡圖存紛紛執(zhí)筆創(chuàng)作了一首首振奮人心、感人肺腑的革命戰(zhàn)斗歌曲,數量多達上千萬首。從中國人民不再任人擺布、勇敢站起來,到英勇抗擊敵人,守衛(wèi)國土家園,再到民族獨立解放,《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歌》《黃河大合唱》等紅色歌曲成了全國人民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鼓舞廣大民眾抗日斗志的代表力作。

      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正是當時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一開始的劇本是田漢和夏衍合作執(zhí)筆創(chuàng)作,但在劇本快要完成時,田漢被捕,手稿由夏衍轉交給聶耳,聶耳毫不猶豫地答應給此歌譜曲,并為了增添歌曲的革命豪邁氣概,在歌曲的開始加入了“起來”,歌曲的末尾添加了三個“前進”。在當時,抗戰(zhàn)歌曲在民間傳唱的熱度十分流行,對于這首偉大的作品,豐子愷在“談抗戰(zhàn)歌曲”里提到:“連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來起來‘前進前進的聲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都會里自不必說,長沙的湖南婆婆,漢口的湖北軍夫,都能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④顯示了此曲對于全國人民高昂的愛國熱忱,同仇敵愾、團結抗敵的英雄氣概起到了深刻的共鳴作用。1949年的10月1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上伴隨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和隆隆禮炮聲莊嚴響起。

      《游擊隊歌》也是一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進行曲風格的革命戰(zhàn)斗歌曲。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中國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賀綠汀直接奔赴武漢、鄭州等地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在演出過程中,賀綠汀同八路軍有了直面的交流和了解,對游擊隊的斗爭精神、抗敵策略有了更深的認知,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為了更好地鼓舞戰(zhàn)士們和人民群眾的抗敵士氣,在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非常艱苦的條件下,賀綠汀在夜晚頂著煤油燈譜寫了不朽的戰(zhàn)歌《游擊隊歌》,并獻給了八路軍和游擊隊全體將士。此作品以曲調輕快流暢、生動活潑的手法,表達了游擊隊在抗戰(zhàn)前線以靈活多變的戰(zhàn)術智斗敵人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队螕絷牳琛芬唤浭籽荩闶艿搅巳w抗日將士們的肯定,很快就唱遍了大江南北的各個抗日戰(zhàn)場。

      1939年在革命根據地延安又誕生了飽含中華民族保家衛(wèi)國反侵略精神的巨作《黃河大合唱》。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yè)歸國的青年作曲家冼星海,放棄了國外已有的優(yōu)厚待遇,回國后深感民族危亡和民眾的疾苦。在國難當頭、民族存亡的時刻,他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事業(yè)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在革命圣地延安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偉大抗敵篇章和紅色音樂杰作。其中,最具影響力的《黃河大合唱》是以民族發(fā)源地黃河作為背景,音樂的旋律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奔流滾滾,猶如革命的抗日戰(zhàn)斗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千軍萬馬勢不可擋。面對侵略者們的掠奪,面對母親河所受到的欺凌,誓死保衛(wèi)家園,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斗爭氣節(jié)和堅定打敗日寇的必勝信念?!饵S河大合唱》反映了一個民族的風格,一種時代的精神,雖然它已誕生80多年,但并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而被人遺忘,相反,它至今仍被人們傳唱著。

      《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歌》及《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wèi)黃河》,每一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都有其不同的背景含義,但是它們的旋律都含有與其背景相吻合的風格,并擁有“紅色革命精神”的典型形象。首先從革命性出發(fā),以振奮精神為基調,鼓舞廣大將士和人民群眾抗敵士氣,給予精神上的感召力。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文藝服從于政治,今天中國政治的第一個根本問題是抗日,因此黨的文藝工作者首先應該在抗日這一點上和黨外的一切文學家藝術家團結起來?!雹荻t色音樂文化對于人民團結一致,捍衛(wèi)國家,建立新中國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其次,紅色音樂文化也必然有統(tǒng)一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魯迅曾說:“聯(lián)合戰(zhàn)線是以有共同目的為必要條件的。我們戰(zhàn)線不能統(tǒng)一,就證明我們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只為了小團體,或者還其實只為了個人?!雹匏^“紅色音樂文化”,也就是“愛國主義主題下的群眾歌曲發(fā)揮其審美價值或社會功能的前提是能否在受眾之間產生‘共情,我們也可以狹義地理解為‘經驗的集體性應當先于其藝術高度,‘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音樂價值或功能的實現程度”⑦,它也是以不同階層人民的需求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革命精神為傳播根本,貼近群眾實際生活,以鼓舞大眾朝著同一目標的未來美好生活而努力奮斗。

      在創(chuàng)作理念上,這三首革命歌曲也有著很多共通性,其一,從歌唱演繹的角度出發(fā),為彰顯強大革命精神力量,在歌唱藝術處理上它們都是以節(jié)奏快、跳音短促、字字突強、富有激情的音樂風格來演唱的。歌曲不僅僅在風格上有著剛毅雄渾、鼓舞士氣的作用外,在調式調性上也有相同的基調。其二,從旋律上分析,三首歌曲都是以“西洋大調調式”為基礎⑧,讓人直面體會歌曲旋律中的正氣凜然與血氣方剛,而歌曲旋律都是以大調式中的“大三主和弦”的和弦分解音與其各音之間的級進式旋律走向為主⑨。眾所周知,以西洋大調的主和弦分解音所構成的旋律往往都象征著強勁的號召性與推動性,因為在早期的歐洲,當時的銅管樂器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發(fā)展,所以大都是以自然號角的形式出現并演奏,而自然號角僅能演奏的自然泛音列中大量出現的大三和弦則在巴洛克、古典甚至浪漫時期都被廣泛地運用于描寫狩獵、號召或者沖鋒等音樂意象當中。由此,附點節(jié)奏、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再配上大三分解和弦這樣的音響效果就有了極其醒目而又標志性的含義,例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開頭就是這類運用的一個典型,展現出一種吶喊的風格印象,又如理查德·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頭也用類似的主和弦音旋律來表現旭日初升。旋律中前八后十六的節(jié)奏則是多出現于進行曲曲式,再加上旋律中的級進式走向更是增添了歌曲的張力,使歌曲有一種層層推進的感覺,比喻我中華兒女為了祖國解放事業(yè)和民族復興勇往直前、連綿不絕的熱血深情。其三,從譜曲調性上出發(fā),作為中國作曲家,聶耳、賀綠汀、冼星海,他們并沒有一味地運用西方的音樂技術來譜曲,相反不約而同地在大調調式的基礎上融合了“中國五聲調式”⑩。西洋的大調式是等級分明、主音主和弦占據絕對霸主地位的音階調式,調內的一切音與和弦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傾向性,都要為主音主和弦而服務,這就像對當時歐洲君主封建制度的影射,而在巴洛克、古典時期的音樂也確實大部分只服務于君主與貴族。然而中國五聲調式則與之不相同,五聲調式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各自都可作為主音,五音之間并沒有特別強烈的等級之分,所以中國古樂往往和諧安詳,少有刺耳緊張之感。在融合了中西調式后,西洋大調式的等級不再分明,其中四級和七級音這兩個相對不和諧的音也較少出現,就如國歌,除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這一句中有出現一個七級音外,所有都用的是五聲音調,而五聲調式的宮音則加重了主音的感覺,融合后五聲調式的五音就像五星紅旗上五顆五角星一樣,商角徵羽有如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圍繞著如共產黨般的宮音,體現了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進入了人人平等的新社會。這也使得音樂在不失大調本身光明正氣的韻味同時,有了中國婉約和諧的味道,使得廣大群眾產生共鳴,并對于歌曲本身更有認同感與歸屬感。

      三首革命音樂巨作從1935到1939這短短五年里,歌曲歌詞和創(chuàng)作風格都見證了紅色革命精神的歷史變革,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隨著時代進步而迅速崛起。音樂工作先輩們的初心使命和奮斗精神,永遠是新時代音樂人學習的楷模。

      三、在新時代的奮進中進一步堅持和創(chuàng)新紅色音樂文化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中講到:“文藝能把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斗爭典型化,造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就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huán)境。”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紅色音樂文化”的精髓仍將是帶領著我們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動力。習近平在新時代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刻認識中華民族新的歷史方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個人的藝術生命自覺匯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這既是對所有文化工作者的新要求,也正是對音樂工作者弘揚“紅色音樂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明確要求,指引了新時代音樂藝術創(chuàng)新的正確方向和精神境界,我們要用音樂武器改造和優(yōu)化環(huán)境,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音樂文化需求,團結全國人民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1.邁步先進文化正道,抵御低俗文化侵害

      新時代,我們的祖國已經日益走向強大,人民生活環(huán)境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為進一步弘揚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紅色音樂文化,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藝術人文日益呈現多樣性和諧統(tǒng)一的繁榮和發(fā)展。但不可忽視的是,沒有了革命時期艱苦樸素的環(huán)境條件,負面低俗的文化也隨之出現并很快地滲透到生活的諸多方面。比如,在電視節(jié)目的播放中,有的選秀節(jié)目良莠不分、魚龍混雜,還有一些人通過網絡直播爭當“網紅”,為了博得眼球,提高點擊率,編造一些奇聞逸事,一再突破人們的道德底線,造成不良影響。在文化娛樂圈和群眾文化生活中,這些例子并不少見。如果任由這種現象的漸漸蔓延和傳播開來,就會讓年輕群體中的一部分人丟掉了紅色文化的精神財富,麻痹自我、游手好閑,整天迷戀于一日暴富的幻想當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新時代年輕人正處在吸收大量知識的階段,對于思想文化的建設,仍需堅持文化自信,弘揚先進文化、高雅文化,不給低俗文化、庸俗文化提供土壤,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的作品和歌頌新時代的文化作品占領舞臺陣地,這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和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歷史擔當和重要職責。

      2.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縱觀古今中外,一個民族的崛起和復興,離不開民族文化的復興和精神的崛起;一個民族的衰落和毀滅,也往往源自其民族文化的頹廢和精神的萎靡。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更優(yōu)越了,但隨之增加的工作壓力也不容小覷。例如一些創(chuàng)業(yè)青年在已有的本職工作基礎上還必須不斷具備更多新思維、新創(chuàng)新才得以生存;高校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上對于學生盡心盡職外,還必須在科研上有更高的突破。種種壓力使得拼搏于工作崗位的青年人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和阻礙,挫敗感和消極心理也隨之而生,甚至對眼前遇到的困難挫折產生恐慌。當人生陷于迷茫之時,人們需要倚靠什么來喚醒自身的堅強和毅力呢?“人在本體論的維度上,始終存在著偶像崇拜的內在需求”。也就是說,當我們陷入困境,就需要更強的信念和積極態(tài)度來強化自我的精神境界,而傳唱及傳播紅色革命經典作品,往往能夠振奮自我、堅定自我,紅色革命經典作品成為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精神支柱。

      此外,當我們在傳唱紅色革命歌曲的同時,還能更多地了解革命歌曲的歷史意義,通過歌詞和音樂風格的表現,了解當年國難當頭時刻,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不畏艱難強暴,奮起抗戰(zhàn),克敵制勝的中華民族偉大革命精神。如今,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人的精神面貌也隨之變化,紅色革命歌曲為我們吹響了振奮精神、團結奮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軍號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這句話意味著我們的國家本色與紅色革命精神一直同時存在,這種精神將激勵和振奮我們的精神面貌,用民族文化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再創(chuàng)佳績。

      3.傳承革命歌曲精神,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紅色革命戰(zhàn)斗歌曲是鼓舞人民群眾團結一致取得勝利的精神食糧。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對于藝術,特別是音樂,道德是其靈魂,是其存在的意義。

      新一代青年音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職業(yè)使命感。“以音樂培育學生的心靈美,以音樂啟發(fā)學生的智力,以音樂呼喚學生的情感,以音樂進行德育教育”。

      要在紅色宣傳教育陣地上站好崗,在教好歌唱技能的同時,將紅色革命歌曲的精神運用到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讓更多的人唱出、唱好紅色革命歌曲,弘揚紅色文化精神,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為我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更上一個臺階做出新貢獻。

      民族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高昂而寶貴的精神財富。民族文化自信時時刻刻支撐著我們的精神脊梁,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民族自信精神將培養(yǎng)出更多未來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有志青年。每一首紅色革命歌曲都能激起民眾的精神力量和愛國熱情。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對于不幸感染的人們來說,除了舍身奮戰(zhàn)在第一線的醫(yī)生、護士的呵護與陪伴之外,還有紅色音樂的力量給予了極大的鼓舞和撫慰,很多患者在方艙醫(yī)院引吭高歌紅色革命歌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與此同時,一幕幕抗擊病毒、挽救生命的感人場面譜寫成一曲曲壯美的贊歌,

      《武漢!武漢》《愛同行》《我們一定會勝利》等激情洋溢的歌曲,唱出了愛、唱出了情,唱出了對白衣天使的崇敬、唱出了定能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同胞情、愛國心以及團結互助的偉大抗疫精神,這是紅色歌曲在新時代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今天,祖國正行進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道路上,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我們仍要傳承和優(yōu)化紅色革命歌曲激發(fā)出來的精神力量,并努力使紅色音樂文化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朵奇葩,成為激勵人民共圓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注釋:

      ①⑦趙春雷:《愛國主義歌曲創(chuàng)作在新時代的風格流變》,《音樂創(chuàng)作》2019年第8期。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3頁。

      ③曲冬梅、魏津蘭:《歌唱藝術大眾化普及的意義和價值》,《學術研究》2012年第3期。

      ④豐子愷:《談抗戰(zhàn)歌曲》,《戰(zhàn)地》1938年第4期。

      ⑤⑥《毛澤東選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7、858、861頁。

      ⑧⑨⑩童忠良:《基本樂理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版,第68、113、94頁。

      鐵凝:《新中國文藝的初心和使命 與人民一道前進》,《人民日報》2019年9月21日,第20版。

      王妮娜:《紅色經典熱與當代語境下的信仰焦慮》,《理論導刊》2005年第4期。

      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xié)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2019年3月4日),《人民日報》 2019年3月5日 ,第1 版。

      柯云燕:《昔日禮樂制 今朝愛國情 ——新時代大學生<音樂鑒賞>課程教學之芻見》,《音樂生活》2019年第7期。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 ?矯海霞)

      猜你喜歡
      革命精神時代價值紅色文化
      論山西的革命精神之核心價值導向
      贛南中央蘇區(qū)美術文化內涵研究
      論贛南蘇區(qū)美術文化在蘇區(qū)革命精神的呈現
      論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正義觀及其時代價值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7:31:51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抗大思想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探析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07:07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培育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chuàng)新
      紅色文化書籍的歷史及裝幀的特色審美
      佛冈县| 界首市| 海原县| 辽阳市| 宝清县| 富锦市| 阜城县| 济南市| 稻城县| 蓝山县| 融水| 阿瓦提县| 体育| 定结县| 吉木萨尔县| 武川县| 江源县| 双流县| 额敏县| 肃北| 板桥市| 两当县| 小金县| 博罗县| 永泰县| 唐山市| 舟山市| 那曲县| 同江市| 来宾市| 色达县| 娄烦县| 图片| 宜州市| 威宁| 名山县| 泰和县| 商洛市| 建平县| 镇原县|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