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惠明,劉喜媛,陳小萍,段玉玉,鐘李芳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 廣州 510060)
前列腺癌根治術是治療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機器人輔助腹腔鏡系統(tǒng)(RALS)具有更加精細、精準、精確的手術操作,但仍會損傷局部肌肉組織,導致術后出現(xiàn)尿失禁[1]。Robocare護理模式是為RALS手術設計的護理模式,具有與手術高度協(xié)同的優(yōu)點,以時間為橫軸,全程干預圍術期護理,對提升圍術期護理質(zhì)量,促進術后恢復。本研究探討Robocare臨床護理路徑在前列腺根治術患者尿控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內(nèi)容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行前列腺癌根治術的40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5.16±4.28)歲。
患者均接受Robocare臨床護理路徑,由Robocare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管理:(1)入院當天:護患溝通,發(fā)放Robocare臨床護理路徑表,并實施入院宣教。(2)入院次日:發(fā)放宣傳手冊、ppt講解等方式向患者介紹疾病診療相關知識,取得患者、家屬的理解和配合;(3)術前1d:詳細告知術前準備的目的、注意事項,術后可能出現(xiàn)并發(fā)癥及應對措施;評估尿控管理能力尿控滿意率;指導患者尿控康復管理:掌握盆底功能鍛煉要領:患者主動收縮肛門、會陰部位肌肉,30s/次,10次/組;排尿功能訓練:囑其排尿時放慢速度或中斷,鍛煉排尿控制能力;膀胱排空訓練:結(jié)合患者膀胱功能制定合理排尿間隔,初期30-60min,隨后逐漸延長至2.5-4h。(4)術后:密切監(jiān)護生命體征;做好管道護理,保持尿管、引流管通暢,妥善固定,觀察記錄引流液、尿液量、性質(zhì);保持尿道口清潔,每日擦洗會陰2次;術后6-12h如無惡心、嘔吐癥狀則可進食流食—半流—普食,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5)出院前1d:出院宣教,說明術后尿控康復管理及出院后注意事項,包括2周后拔除尿管后盆底肌功能鍛煉和膀胱排空訓練、小便日記和飲水計劃、回院復診時間、尿管護理及尿失禁情況評估等方面的管理與咨詢,隨訪干預6個月。
(1)尿控管理能力:采用前列腺癥狀評分表(IPSS)評價患者術前、術后1月、術后3月、術后6月尿控管理能力。(2)尿控滿意率:通過測量漏尿量評價患者術前、術后1月、術后3月尿控滿意率。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術前尿控管理能力評分為(8.81±1.45)分,術后1月尿控管理能力評分為(4.94±1.02)分,術后3月尿控管理能力評分為(4.12±0.91)分,術后6月尿控管理能力評分為(2.18±0.63)分。尿控管理能力評分逐漸降低。
患者術前滿意98例,基本滿意200例,不滿意108例,尿控滿意率73.39%(298/406);術后1月滿意115例,基本滿意211例,不滿意80例,尿控滿意率80.29%(326/406);術后3月滿意132例,基本滿意232例,不滿意42例,尿控滿意率89.66%(364/406)。尿控滿意率逐漸增高。
RALS前列腺癌根治術因其具有精準、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已在前列腺癌的治療中得到較為廣泛應用[2]。但其作為有創(chuàng)手術,術后仍可能產(chǎn)生尿失禁癥狀,影響術后康復。
Robocare臨床護理路徑具有順序和時間性,使患者圍術期能夠得到高質(zhì)量的護理服務。本研究中患者尿控管理能力評分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尿控滿意率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加,提示Robocare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尿控管理能力與尿控滿意率。通過發(fā)放臨床護理路徑表,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與能力,使其主動參與到護理中,從而有效提升護理效果[3]。針對術后可能出現(xiàn)尿失禁,提前通過護理路徑表告知應對措施,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積極參與到術后盆底肌鍛煉、膀胱排空訓練等康復訓練中,有效增強局部肌肉的應激作用,提高排尿反射與膀胱順應性,利于提升術后患者尿控管理能力,提高尿控滿意率。此外,通過制定護理路徑表,護理人員能夠有計劃的進行護理工作,不再盲目執(zhí)行醫(yī)囑,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預見性,進而利于提升護理質(zhì)量。
綜上所述,Robocare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促進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的術后康復,利于提升尿控管理能力與尿控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