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近年,由開除學籍引發(fā)的高校學生管理法律訴訟案件增多。高校到底該不該對學生行使開除學籍的處分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高校如何按照法律規(guī)定實施開除學籍處分的權力,成為高等教育法制化建設和高校學生管理實踐迫切需要探討的課題之一。
在江西省某理工大學期末專業(yè)課閉卷考試中,某大四學生柳某夾帶紙條進入考場偷看,被巡視人員當場抓獲。隨即監(jiān)考老師沒收其作弊用的紙條,收走試卷,并在試卷上寫上了“作弊”二字。柳某嘗試作出解釋,被監(jiān)考老師喝止。柳某提出向學院和學校教務處作出解釋性說明,又被拒絕。考試后,監(jiān)考老師將試卷和紙條一并上交給了學校教務處,并把柳某作弊的情況向柳某所在的學院作了情況通報。省教育廳還就此事對該校主要負責人提出了嚴肅批評,要求該校嚴肅考紀考風,切實維護好誠信、公正、公平的考試環(huán)境。在該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凡學生作弊兩次以上(含兩次),學??勺鞒鲩_除學籍的處分。盡管柳某屬于首次考試作弊,但因其作弊行為給學校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所以學校決定對柳某進行從嚴從快從重處理。三天后,學校教務處和校教學委員會就作出了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并由柳某所在學院領導當面口頭告知柳某本人。加蓋學校教務處公章的處分通知被張貼在學校各進出口等位置。后來,柳某對處分決定不服,將學校告上法院。法院受理此案,并認定學校在處分柳某過程中存在巨大失當與瑕疵,撤銷了學校處分決定,并恢復柳某學籍。
縱觀柳某案例,筆者認為案例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的法律問題:柳某所在的高校是否有以柳某涉嫌考試作弊為由對柳某實施處分的權力?
第二方面的法律問題:高校在處理柳某過程中是否存在有違規(guī)、違法、違紀行為?
針對柳某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筆者探究性地作如下分析:
關于第一個方面的法律問題,筆者以為,該理工大學有權以柳某涉嫌考試作弊為由作出處分決定的權力。國家法律法規(guī)授權高校對學生實施處分的權力。依據(jù)我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各級學校及其他教學機構和各級學校的校長有權對學生進行學籍管理,并實施獎勵或處分。依據(jù)憲法和法律,我國國家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在該規(guī)定中明確,學校對違法、違規(guī)、違紀的學生應給予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并授權高等學??梢灾贫ê托薷膶W校的學生管理規(guī)定。對學生的紀律處分包括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其中開除學籍是最為嚴厲的紀律處分。從這個法律層面上講,該理工大學對柳某作出處分決定是在行使國家法律賦予高校處分學生的自由裁量權,無可厚非,不容置疑。
關于第二個方面的法律問題,筆者認為,該理工大學在處理柳某過程中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的行為,而且對柳某作出的處分明顯失當。2005年我國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詳細列舉了學??梢越o予開除學籍處分的七種情形,諸如違反憲法、情節(jié)嚴重、性質惡劣、嚴重后果、屢教不改、組織作弊等。除此之外,高校不得作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此外,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學校對學生的處分過程中必須遵循相關規(guī)定。諸如程序須正當、證據(jù)須充足、依據(jù)須明確、定性須準確、處分須恰當。作出處分決定之前,還應當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處分應出具決定書,處分決定書應包括處分和處分事實,理由及依據(jù),并送交學生本人,并告知其申訴事宜。而且對學生作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時,必須交由校長會議研究決定,并向當?shù)厥〖壗逃姓块T備案,否則一律無效。
在上述案例中,柳某所在的某理工大學在處理柳某過程中的一系列做法明顯不符合上述相關規(guī)定,系違法、違規(guī)行為。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失誤:(一)證據(jù)不足。該校認定柳某考試作弊的違紀行為僅以夾帶的紙條為唯一證據(jù),沒有收集證言、錄音等其他有力證據(jù),屬于孤證。(二)依據(jù)不明。該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學生作弊兩次以上(含兩次)才可作出開除學籍的處分。柳某作弊尚屬首次,不應因外界壓力加大處分力度。(三)程序不當。該校處理柳某的處分決定是學校教務處和校教學委員會單方面作出的,沒有聽取柳某的陳述和申辯,而且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沒有經(jīng)過該校校長會議研究決定。處分沒有出具書面決定書,處分決定書沒有以書面形式送達柳某本人,沒有告知其可以提出申訴及申訴的期限。處分決定書沒有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四)處分失當。對照《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七種可開除學籍的情形,柳某考試作弊的違紀行為不是可以作出開除學籍的情形之一。換句話說,柳某夾帶紙條疑似作弊行為不構成可作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的前提條件。即使柳某夾帶紙條的事實被認定為考試作弊的違紀行為,其后果顯然不是嚴重的,性質也是不惡劣的。
基于此,所以法院認定學校處分決定無效,撤銷了學校處分決定,恢復了柳某的學籍。
開除學籍是對學生作出的最為嚴厲的紀律處分,其適用對象是僅限于嚴重違法、違規(guī)、違紀的學生。在實施過程中,我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堅持不越權行使高校處分權。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必須得到維護,學生身心健康也必須得到保障。因此,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有序的教學、管理環(huán)境,高校必須對違法、違紀和達不到學校管理要求的學生實施高校處分權。同時為維護學生受教育的合法權益,高校不得越權行事,侵害學生合法權益。二者之間必須相得益彰,既不能缺位更不能越權,否則,只能兩敗俱傷。
(二)堅持審慎行使開除學籍處分權。為促進高校的教育教學和生活秩序正常運轉,維護廣大學生的合法利益,必須保留高校處分權中最嚴厲的處分-開除學籍,否則高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失去的管理效果和震懾力。開除學籍的處分應該逐步減少適用,凡是可開除可不開除的,一律不開除。根據(jù)維護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的要求,嚴謹審慎,嚴格控制開除學生的數(shù)量,做到少開除學生、慎重開除學生。但是,對于嚴重違法、違規(guī)、違紀的學生,必須按照法定規(guī)定作出開除其學籍的處分決定,決不能心慈手軟、文過飾非、不能以其他處分方式來代替,
(三)堅持證據(jù)充足與依據(jù)明確相結合原則。學校對學生的處分不得以獨立單個的證據(jù)來證明,要有學生自我檢討、談話詢問筆錄、材料物證、現(xiàn)場旁證材料等作為佐證。凡證據(jù)不足的,不能作出開除學籍的處分。開除學生的依據(jù)必須依憑上行法規(guī)或學校內(nèi)部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這些規(guī)范性文件必須是經(jīng)過學校相關程序形成的,并且受處理的學生必須知道或應當知道這些依據(jù),要教而后誅,堅決杜絕不教而誅。堅決杜絕沒有任何依據(jù)就因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作出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搞“莫須有”,制造高??荚嚒霸┌浮?。
(四)堅持寬嚴相濟的處分原則。對學生的處分案件適用開除學籍處分時,要嚴防違紀、違法、違規(guī)行為與處分失當,要做到定性準確、處分合理。對嚴重違法、違規(guī)、違紀的學生必須予以開除學籍。對具有明顯悔過行為或影響不是十分惡劣的,原則上應該依法依規(guī)從寬處理,可借鑒適用“死刑”時的做法,“緩期作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或“暫時保留學籍以觀后效”。緩期作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的期限可設定為一年。受處分的學生在緩期內(nèi)有明顯悔過表現(xiàn),應予以撤銷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
開除學籍意味著受教育權利的被剝奪,這是事關學生前途與命運的大事,關系到國家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高校開除學生,必須慎之又慎,必須從嚴把握控制,必須遵循必要的原則,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開除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