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東梅
產品從廠家出來,一直到被消費者拿到的整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銷售渠道。銷售渠道效率的高與低,取決于很多因素。例如,渠道距離的長短,層級的多少,經營的能力強弱等。原則上,距離越長,層級越多,經營的能力越差,渠道的效率就低。中國的行政層級至少有五個層級,加之巨大的城鄉(xiāng)消費差異,使得中國的零售渠道層級多,效率自然也很低。
零售渠道層級多,依靠的是兩個系統(tǒng)的支撐,一是運營系統(tǒng),二是倉儲物流體系。一件商品的所屬權,正是在運營和倉儲物流兩大系統(tǒng)的層層轉移之后,才最終到了消費者的手里。每轉移一次所屬權,就會改變一次倉儲,增加一次物流,也就增加一次財務支出和時間成本。因此,渠道層級的復雜,效率的低下與倉儲物流和運營系統(tǒng)的效率和能力有很大的關系。而效率和能力的背后,是管理工具的落后結果。
自從中國出現了淘寶和京東,消費者開始去網上購物。電商能夠俘獲消費者的心,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價格低。那么,銷售同樣的產品,為什么電商能用更低的價格銷售給消費者?一方面是層級少,產品都是從廠家直接進貨,經過電商公司和平臺兩個層級就到了消費者的手里。另一方面,電商使用了大量數據化的運營管理手段,節(jié)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自然提高了內部的管理效率。
企業(yè)未來的競爭在于運營效率。在傳統(tǒng)的電商模式中,經銷層級幾乎已經降到最低。然而,倉儲的層級減少,效率也還有提升的空間。因此,倉儲物流的成本正是目前提升渠道效率的核心。
社會化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反映的就是渠道的效率,也就是說,GDP中有多少消耗在倉儲物流上。而倉儲物流本身并不產生真正的增值,因此,這個占比越高,社會的浪費越多。2018年之前,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是18%,2018年降至低于15%。而歐美國家,這個數字是6%~7%,日本則只有5%。
在互聯網工具和電商平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社會化物流成本正在降低。
電商物流本質也是物流,企業(yè)未來競爭力在于運營效率。從行業(yè)格局來看,菜鳥與蘇寧和京東是倉配一體化的兩種不同模式。菜鳥通過打散分配體系內物流企業(yè)訂單降低整體成本,而蘇寧和京東屬于內部資源協(xié)同及流程化。
2013年,阿里成立了菜鳥網絡,目的是專注于搭建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打通物流骨干網和毛細血管,提供智慧供應鏈服務。成立之初的戰(zhàn)略為天網+地網+人網,然后升級為“一橫兩縱”。菜鳥的價值在于統(tǒng)一倉配環(huán)節(jié)和大數據規(guī)劃分配,優(yōu)化物流行業(yè)費用結構和配送時效。隨著新零售、新物流戰(zhàn)略的推進,菜鳥供應鏈金融平臺正把服務范圍從線上覆蓋到線下,從B2C延伸到B2B,借助金融技術的力量,全面服務品牌上下游的中小企業(yè)以及生態(tài)中的物流供應鏈企業(yè)。因此,菜鳥則既承擔了阿里平臺購物(物流)體驗提升的職能,又在“資金流”和“商品流”之外,彌補原來“物流”數據的缺失,全面掌控電商全鏈路數據。
京東是自建物流的開拓者。從2014年京東上海亞洲一號投入使用,到2019東莞亞洲一號的投入使用,5年的時間,25座京東智能倉儲物流中心已在全國遍地開花。京東物流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yè),憑借這六張大網在全球范圍內的覆蓋以及大數據、云計算、智能設備的應用,京東物流打造了一個從產品銷量分析預測,到入庫出庫、再到運輸配送各個環(huán)節(jié)無所不包,綜合效率最優(yōu)、算法最科學的智能供應鏈服務系統(tǒng)。
在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最新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yè)三季度報告》數據顯示,蘇寧以22.6%的全渠道銷售占比高居第一。2019年,蘇寧新開了10000家店,這背后是蘇寧巨大的倉儲物流和供應鏈能力,打通了到店、到倉、到家的全供應鏈。蘇寧的倉儲網絡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包含大件物流中心、冷鏈倉儲中心為代表的核心倉網;第二部分是輻射社區(qū)用戶的蘇寧小店中心倉,以及支持線下門店業(yè)態(tài)補貨和即時發(fā)貨滿足一小時送達的前置倉為代表的社區(qū)倉網,其中包括服務下沉市場的蘇寧幫客縣鎮(zhèn)服務中心。蘇寧的倉儲物流建立了基于前置倉+即時配體系,業(yè)務觸達末端1小時場景生活圈。蘇寧的每一個前置倉覆蓋10~15家蘇寧小店,線上訂單由系統(tǒng)分配到前置倉,在蘇寧小店APP端下單的用戶享有“一小時送達”的即時配送服務。
蘇寧倉儲物流的優(yōu)勢在于基礎物流網絡的大密度與高標準硬件,同時能夠基于送裝、售后、落地配等服務進行全場景服務。
倉儲物流作為產品銷售渠道中的重要手段,其未來發(fā)展的本質在于降本提效,無論是菜鳥、京東還是蘇寧,面對消費者不斷提升、逐漸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都需要利用物流科技輔助物流服務實現升級,提升業(yè)態(tài)效率。
2018年中國的社會化物流成本為14.4萬億元。也就是說產品從品牌方到銷售公司或者到代理商、分銷商、零售商,經過了多次商品的轉移以及資金的交付。在這個過程中,商品并沒有送達到用戶手中,商品的本質也沒有發(fā)生變化,卻因為多次的倉儲物流,被第三方物流公司拿走大量的費用,商品層層加價。如果這個成本節(jié)約下來,就可以轉化為商家的利潤或者讓利給消費者,降低產品的零售價格。
在新技術、互聯網工具的協(xié)助下,通過店倉分離的模式,把訂單和商品交付分開,從經營商品到經營用戶的過程轉變,減少物流周轉,就可以降低社會化物流成本。例如,原來如果改為貨權轉移,把預付款給供應商,供應商按照要求把貨直接發(fā)給用戶或者終端門店,這個過程就節(jié)省很多的成本。
南京貝瑞卡諾公司旗下的母嬰品牌貝卡在全國利用京東的倉庫、物流和配送系統(tǒng),做店倉分離的銷售運營模式。貝卡在全國的近百家母嬰店鋪中,單店的月銷售規(guī)模接近20萬元,平均每個店鋪的庫存量為15萬元左右。看似庫存比例是非常高的,但實際上,100家店鋪的總倉庫存只有500萬元。因為,有的貨都是從總倉直接發(fā)出的。而且,貝卡總倉的庫存最低的時候只有45萬元。因為,貝卡店鋪經營是以日為單位,以訂單交付為目的的供應鏈響應方式,不產生銷售,商品就不會動,產生銷售商品才動。商品的交付方式是遠程交付的模式,品牌方直接到本地門店交付。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可能是A店銷售的商品是B店交付的,C店交付的商品是D店銷售出去的。交付完畢之后,系統(tǒng)會將銷售與交付對應的供給關系,根據一定的規(guī)則自動做財務結算。所以,店鋪賣的商品不一定是本店的商品或者庫存,發(fā)貨任務只要交給平臺系統(tǒng),加強庫存流轉,降低資金占用。
能夠實現店倉分離,背后是商品的通證管理。在貝瑞卡諾公司的管理體系中,平臺上的每一件商品都有溯源編碼,每一件商品在哪個店鋪的狀態(tài),在哪個物流環(huán)節(jié),都能實時查詢,保證貨品的安全。這樣,所有的店鋪都會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把庫存降到最低,加速流轉。
因此,未來整個新零售的店鋪模式前臺是圈子社交和會員制電商,后臺是前置電商的店倉分離運營模式。圈子社交和會員制就是將用戶變成會員并成為粉絲。用戶會員是屬于店鋪的,也屬于平臺。再通過社群,公眾號,小紅書,抖音,多樣性的社交,構建自媒體舉證,實現了人店客單貨合一的維度。
貝瑞卡諾公司的銷售模式中,A門店的會員有可能在B門店下單,這個商品可能在C門店發(fā)貨。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店鋪都按勞動所得獲取不同的收益。包括A門店的會員收益、B門店的商品銷售收益、C門店的發(fā)貨收益。在這個過程當中,發(fā)展會員,賣貨,發(fā)貨處于同一個運營規(guī)則的框架下,形成不同的利潤分配約束,通過智能合約的方式,即區(qū)塊鏈智能合約方式構建好。所有的店鋪在平臺上都有自己的托管庫,托管庫就是他的資金。
正是因為采取了店倉分離的區(qū)塊鏈模式,使得貝瑞卡諾公司倉儲、物流和配送等運營成本只占整體營業(yè)規(guī)模的1.7%。
在技術的推動下,無論是大型賣場還是零售小店,智慧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在提升店面管理效率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作用就是幫助傳統(tǒng)門店進行消費者行為的洞察。例如,對于各種類型連鎖的店,他們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把它關掉。以前,判斷的標準就是,不盈利就關掉。但門店選址、裝修、設計、進貨、把周圍社區(qū)的人流引過來,做活動。前期做這么多工作之后,這家門店到底是關掉,還是想辦法盤活呢?有的門店每天的人流特別大,但是最終成交額卻很一般,導致門店經營不好。對于這樣的門店,大華樂橙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會統(tǒng)計每個顧客進店后先在哪里駐足,店內的行動路徑,哪個區(qū)域停留的時間長,最后買了什么商品,在購買商品的同時還關注了哪些商品,這些數據都會被一一記錄。于是,經營者就可以通過數據來判斷這家店是直接關掉,還是可以通過調整商品的選擇,貨架的擺放,引導顧客購物的路徑設置,來改善門店的經營。
目前,大華樂橙的系統(tǒng)就被配置到了部分蘇寧小店的門店里,這對于剛剛起步的蘇寧小店的管理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作用。未來,會有更多的門店配備數據化的系統(tǒng),提速門店效率。
同樣,為了提升渠道的效率,降低倉儲物流的無效投入,深圳里德海司科技公司在與集成灶品牌合作的時候,要求廠家直接配備售后的服務人員,不僅要能夠快速響應售后問題,關鍵是要實現在工廠里打包發(fā)貨。于是,集成灶從生產線驗貨之后,運到廠內單獨設立的中轉倉中,專職的打包發(fā)貨人員將商品做專業(yè)打包之后,直接對接里德海司公司合作的快遞公司,將集成灶發(fā)給消費者。電商公司與工廠的這種配合,將中轉倉前置到工廠內,直接省略了電商公司的倉儲物流成本。
可見,電商公司銷售定制化大件商品前置倉,依靠的是工廠的柔性化生產能力,成品直接發(fā)貨給客戶,相當于電商公司的倉庫前置。
無論是線上電商,還是線下實體店,獲客成本都非常高。流量經濟是用戶思維。在擁有了用戶之后,如何將用戶轉為會員和粉絲,再給店面搭建足夠的供應鏈寬度,實現從原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共同需求,變?yōu)闈M足同一個人的不同需求,最終實現了單客經營。當店面從拉新客到追求老用戶的復購,再從復購到高粘度的能力。這就是未來店面的生存經營理念。
如何去實現單客經營單獨經營呢?必須做好以下幾個要素:
首先是給用戶打上標簽,要將用戶轉為會員,并通過深度的溝通和交流,為其打上標簽。第二,要建立與用戶溝通的陣地,除了朋友圈和社群,還要通過快手、抖音、小紅書,Mori手賬等自媒體,做自媒體舉證。
其次,將門店打造成多維度場景。例如,導購員要將12小時的工作時間中,用1~2小時做店面賣貨,其他的時間做產品的開箱測評,圖文直播,商品的內容采集,用戶互動,群回復,社交推廣,邀請用戶周末到店參與體驗等。
這樣,門店的職能包括,一是店面的交付,即賣貨;二是產品體驗,三是經營全程數字化在線。以交付的賣貨為核心,店面的經營半徑就不會局限于單一門店1.5公里的范圍,而是會擴展到全網用戶和導購員的朋友圈,這是非常重要的變化。另外,實體店要舍得拿出產品讓用戶做任何的體驗,產品體驗是打消用戶疑慮的工具,勝過千言萬語的講解。經營的全程數字化在線,指的是用戶進到店鋪后,首先必須通過APP端并與導購直接形成對應的會員關系。形成會員關系之后,會員再選擇商品或與導購交流,這些所有的動作,90%以上都通過人臉識別系統(tǒng),成為數據流程。用戶每周參與活動,可以線上打卡,然后把活動的內容傳輸到店面的后臺系統(tǒng),再通過用戶的朋友圈,最終實現用戶從線下購買到線上傳播,線上傳播再到線下去體驗,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huán)。
渠道提效的環(huán)節(jié)很多,而減少倉儲物流的周轉次數,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店面的運營效率,增加用戶的粘性,是最直接的和有效的,也是可以通過工具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