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良
【摘 要】“謝娘”作為詩詞意象,其含義歷來主要有謝道韞或才女、妓女與謝秋娘三種說法,且在《全唐詩》與《全宋詞》中多有出現(xiàn)。本文主要探討此意象的含義及由來及其在唐詩宋詞中的演變和所蘊含的情感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謝娘;意象;演變;情感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I22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2-0197-02
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詩作與詞作都提到了“謝娘”這一意象。根據(jù)筆者的統(tǒng)計,明確提到“謝娘”兩字的作品,《全唐詩》中有16首,《全宋詞》中有28首,若算上沒有明確提及“謝娘”二字而是換用別的詞語代指(如謝家、謝家庭院)的,就更多了。那么,“謝娘”到底是何人?作者又想通過“謝娘”表達什么樣的感情或內(nèi)涵?本文將嘗試對這一意象進行研究和闡釋。
一、“謝娘”的含義及由來
對于詩詞中的“謝娘”所指何人,現(xiàn)今大致有如下說法:一,謝道韞或才女;二,代指妓女。此兩種說法見于徐渭《南詞敘錄》:“謝娘,本謂文女,如謝道韞是也,今以指妓?!钡谌N說法乃是李復波與熊澄宇的看法,認為謝娘實際上應(yīng)指謝秋娘。
第一種說法的由來應(yīng)當追溯至魏晉?!妒勒f新語·言語》第二篇有云:“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敝x道韞,即謝安侄女,年少聰穎,才思敏捷,其詩賦在當時頗負盛名,世稱“詠絮才”,其后文人多有詩作稱贊其才華,或借謝道韞之名稱贊其他有才氣的女子?!爸x娘”代指謝道韞或如謝道韞一般有才華的女子的說法,應(yīng)據(jù)此而來。
對于用“謝娘”代指妓女的說法,大體與謝安有關(guān)?!妒勒f新語·識鑒》第七云:“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逼湎掠凶⒃疲骸八蚊鞯邸段恼轮尽吩唬骸部v心事外,疏略常節(jié),每畜女妓,攜持游肆也?!贝酥?,文人將謝安所畜之妓稱之為“謝家妓”、“謝妓”、“謝女”,其后又逐漸用“謝妓”稱呼妓女。此乃“謝娘”之“謝”的因由,至于為何稱呼女妓會用“娘”字,當從“娘”這一個字的含義變化說起。
“娘”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為:娘,《廣韻》女良切,《集韻》《韻會》尼良切。并同“孃”。少女之號??梢?,“娘”字原本指少女,其在后來的變化中產(chǎn)生了多種義項。用“娘”來稱呼妓女這種叫法的產(chǎn)生,筆者認為有以下兩種可能。
其一,在南北朝時期,“娘”字就已經(jīng)由少女之號引申成為了女子的泛稱,再進一步引申,專指某一類女子時,就出現(xiàn)了“女妓”這一含義,妓女被稱為“娘”,可能是由此演變而來。其二,其產(chǎn)生可能與“娘”的本義有關(guān)。從本義來說,女妓與“娘”的本義聯(lián)系密切——女妓大多數(shù)都為年輕貌美且具有一定才藝的女子;“娘”的本義即是少女,與女妓的形象有重合之處。由此可見,“娘”被用來稱呼妓女也就不足為其了。在南北朝的樂府詩中,也有許多與“娘”相關(guān)的詩歌,例如《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有《夜度娘》一詩:夜來冒霜雪,晨去履風波。雖得敘微情,奈儂身苦何?!豆沤駱蜂洝方忸}曰:“《夜度娘》,倚歌也?!奔创嗽娒鑼懙氖歉杓?,這表明此時用“職業(yè)或姓+娘”來稱呼妓女是存在的。
第三種說法認為“謝娘”指謝秋娘。此說法出自于李復波與熊澄宇注釋的《南詞敘錄注釋》:“……‘謝娘與‘謝秋娘關(guān)系更近些。謝秋娘是唐時名妓,明·胡震亨《唐音癸簽樂通二·唐曲》:‘李德裕鎮(zhèn)浙日,悼亡妓謝秋娘,用隋煬所作《望江南》調(diào)撰《謝秋娘》曲,謝娘或為謝秋娘的簡稱”。
以上資料表示,謝秋娘為后人所識應(yīng)是由于其死后李德裕為其撰《謝秋娘》曲,因其名字與“謝娘”也足夠相似,所以認為謝娘乃謝秋娘之簡稱,也有此種可能性。
二、“謝娘”在唐詩宋詞中的演變
最早提及“謝娘”二字,乃徐悱妻劉令嫻所作《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兩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guān)人?!?/p>
此詩的作者劉令嫻乃是南朝梁代女詩人。她出生在官宦之家,是齊大司馬從事中郎劉繪之女,文學家劉孝綽的三妹妹,世稱“劉三娘”。此詩題目中所提到的“謝娘”身份含糊不清,然而從作者身份與詩歌內(nèi)容來分析,此詩應(yīng)是寫給友人的。
唐詩中最早出現(xiàn)“謝娘”這個意象的詩作,是韓翃的《送李舍人攜家歸江東覲省》:二十青宮吏,成名似者稀。承顏陸郎去,攜手謝娘歸。夜月回孤燭,秋風試夾衣。扁舟楚水上,來往速如飛。作者韓翃于天寶十三年(754年)進士及第,題目中提及李舍人“攜家”,因而其身旁的女眷大概率不是妓女之流,反而很有可能是李舍人之妻。那么詩句中的“謝娘”解釋為贊美友人之妻如謝道韞一般才華橫溢、溫柔善良更為恰當。
而“謝娘”第二次見于唐詩則是在李賀《惱公》一詩中,此詩的用意,注家說法不一,王琦謂“蓋狹斜游戲之作”,以濃詞麗筆寫冶游情事。原詩甚長,因而摘取其中幾聯(lián)來分析:……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春遲王子態(tài),鶯囀謝娘慵。聯(lián)系此詩全文,將詩中的“謝娘”定義為“謝家妓”,即從謝安所畜之妓演化而來的妓女更合理一些。
在此兩首詩出現(xiàn)之后,“謝娘”這一意象在詩詞中逐漸增多,例如白居易曾有“青娥小謝娘,白發(fā)老崔郎”一詩,此詩名為《代謝好妓答崔員外(謝好,妓也)》,詩中“謝娘”特指妓女謝好;晏殊《漁家傲》云:“……倚遍朱闌凝望久。鴛鴦浴處波文皺。誰喚謝娘斟美酒。縈舞袖。當筵勸我千長壽?!痹~中的“謝娘”亦指妓女;宋代詞人萬俟紹之有《風入松》一詞云:“……如今玉減香銷似,怕輕寒、懶出房櫳。塵滿謝娘吟卷,從教飛絮蒙蒙?!边@首詞中的“謝娘”則很明顯是指謝道韞或才女。
自此之后,“謝娘”在詩詞中的用法大體分化為兩種含義:一種指謝道韞或像謝道韞一般有才情的才女(又名“謝女”);其二則指妓女或作者不愿透露姓名故而用“謝娘”代替的情人,此種用法有時也稱謝妓(如李白有詩云“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謝家或謝家庭院(如朱敦儒《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重院鶯啼覓謝家)。
此外,“謝娘”這一意象的兩種含義,在唐詩中的界限是相對分明的,而到了宋詞中,兩種含義則出現(xiàn)了交叉融合,許多詞人作品中出現(xiàn)的“謝娘”意蘊更為復雜,不再單一指“謝道韞”、“才女”或“妓女”,而是變?yōu)椴徘榕c美貌并重的女子。例如晁端禮在《喜遷鶯》一詞中寫道:“嫩柳初搖翠。怪朝來早有,飛花零墜。洞門斜開,珠簾初卷,驚起謝娘吟綴”;晏殊《望漢月》也曾寫:“謝娘春晚先多愁,更撩亂、絮飛如雪”。
種種詞作都表明,“謝娘”已不再是單純形容才女或妓女的單一意象,而是在經(jīng)過含義疊加之后,成為了復合意象。
三、“謝娘”意象的情感內(nèi)涵
“謝娘”這一意象因為其含義的多樣化,從而產(chǎn)生了多重情感內(nèi)涵。
(一)形容女子才華橫溢
“謝娘”這一意象具有代指謝道韞或才女的含義,因而詩人(詞人)在運用這一意象時,會有形容女子才情的含義。例如羅虬《比紅兒詩》有“謝娘休漫逞風姿,未必娉婷勝柳枝。聞道只因嘲落絮,何曾得似杜紅兒”四句,詩中“謝娘”即謝道韞,此四句贊謝道韞“詠絮之才”,以此來襯托杜紅兒的才情無人能及;再看趙長卿有《臨江仙》一詞:“破靨盈盈巧笑,舉杯滟滟迎逢。慧心端有謝娘風。燭花香霧,嬌困面微紅。別恨彩箋雖寄,清歌淺酌難同。夢回楚館雨云空。相思春暮,愁滿綠蕪中?!痹~作中的“謝娘”亦指謝道韞,“慧心端有謝娘風”一句,表達出詞中女子的聰慧可人、心思靈巧。
(二)常用于描述詩人(詞人)的感情經(jīng)歷
“謝娘”出現(xiàn)在詩作或詞作中時,因其“妓女”這一意象的存在,常常被用于表達自己與妓女(或情人)之間纏綿悱惻的情意。如賀鑄《攤破浣溪沙》:“雙鳳簫聲隔彩霞。朱門深閉七香車。何處探春尋舊約,謝娘家。旖旎細風飄水麝,玲瓏殘雪浸山茶。飲罷西廂簾影外,玉蟾斜?!币痪洹昂翁幪酱簩づf約,謝娘家”寫得含蓄至極卻又情意綿綿,十個字道出了“自己”與“謝娘”的感情經(jīng)歷;又有韋莊《荷葉杯》:“絕代佳人難得,傾國,花下見無期。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惟。閑掩翠屏金鳳,殘夢,羅幕畫堂空。碧天無路信難通,惆悵舊房櫳。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xiāng)人,相見更無因?!痹~人先回憶“自己”與佳人相見相期的濃厚感情,再寫而今兩人已“從此隔音塵”,語淡而情悲,更顯情深意長。
(三)表現(xiàn)相思愁苦
在諸多帶有“謝娘”意象的詩作(詞作)中,出現(xiàn)了不少表現(xiàn)作者或女子離別相思的佳作,此部分作品在抒發(fā)相思愁苦中交織著或濃或淡的離情別緒。如唐彥謙《離鸞》:“聞道離鸞思故鄉(xiāng),也知情愿嫁王昌。塵埃一別楊朱路,風月三年宋玉墻。下疾不成雙點淚,斷多難到九回腸。庭前佳樹名梔子,試結(jié)同心寄謝娘?!彪x鸞,即與配偶分開的人。詩名就帶有強烈的離別色彩,尤其最后兩句,更是將全詩的相思與離愁推到高潮。又有溫庭筠的《河瀆神》:“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厥變汕槭捤?,離魂何處飄泊。”相比于《離鸞》一詩的雙向相思,此首詞作更能展現(xiàn)“謝娘”一人的傷別之情,此詞句句體現(xiàn)“謝娘”的相思愁苦與其心緒的茫然無依。除上述二首作品外,康與之的《風入松·畫橋流水欲平闌》也是抒發(fā)離愁別緒的佳作,一句“謝娘別后憶前歡”,將“謝娘”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通讀全詞更是倍覺相思愁苦。
“謝娘”這一意象所蘊含的情感內(nèi)涵注定了其感情基調(diào)以愁苦、悲涼為主,且其體裁也以宮體詩和婉約詞居多,個別篇目隱約帶有艷情的意味,但其中仍有不少令人稱道的佳作。
綜上所述,唐詩宋詞中,“謝娘”這一意象其淵源有二:一為謝道韞,二為謝安所畜之妓。此意象在被詩人(詞人)實際應(yīng)用的過程中,含義逐漸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因而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厘清此點,有助于我們對詩詞意象的更深入研究,以及對唐詩宋詞中存在的其他相似意象(如蕭娘、檀郎等)的理解和把握。
參考文獻:
[1]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M].北京: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2]岳珍.碧雞漫志校正[M].成都:巴蜀書社,2000.
[3]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5]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2007.
[6]李復波,熊澄宇.南詞敘錄注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
[7]彭定求.全宋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姚鵬舉.作為娼妓的“娘”[J].古典文學知識,2016,(01):155-158.
[9]張承宗.六朝倡伎考[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