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
[摘 要]根據(jù)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已經(jīng)成為至關重要的事情。因此在科學課堂教學當中,小學科學教師應當適當?shù)馗鶕?jù)所學的科學理論知識開展科學實踐活動,以此幫助小學生加強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學;科學教學;科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3-0075-02
小學科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因而小學科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課堂教學時,應當注重對小學生科學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就必須在進行科學理論知識講解時,進行科學實驗。只有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合理的科學實驗,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本文就是淺析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實踐能力的方式。
一、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欲望
要想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就得先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欲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課堂教學時,可以先對小學生講述各個偉大科學家發(fā)明的故事,以此讓小學生在對科學理論知識產(chǎn)生興趣的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出自己動手進行科學實踐的欲望。
比如說小學科學教師在對《電》當中的《點亮小燈泡》進行課程講解之前就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電燈是誰發(fā)明的嗎?”“在使用電燈的過程當中電燈為什么會發(fā)黑呢?”……然后小學科學教師就可以給小學生講述“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故事,并在講述完故事之后讓小學生自己去探索電燈的奧秘。以此來提高小學生對科學理論知識和科學實驗的興趣,從而能夠在給小學生進行科學理論知識講解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意識。
二、精心設計實驗,加強學生的實踐
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實踐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科學實驗。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小學生進行小學科學理論知識講解時,應當將科學實驗融合進去。并且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時候必須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正確的實驗步驟進行,以此來避免科學實驗所帶來的危險,提高科學實驗的成功率。除此之外,小學科學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時,必須進行有效的小組分組。只有讓小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才能加強小學生之間的溝通,才能讓小學生獲得更多的實驗交流,從而促進提高小學科學實驗的正確率。
例如在《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這一科學課堂實驗當中,小學科學教師就可以先準備好食鹽和高錳酸鉀,并給小學生布置這樣的實驗任務“將食鹽和高錳酸鉀投入水中后,哪個溶解更低調”。然后教師再將小學生進行分組,讓小學生在小組合作實驗的過程當中完成實驗任務。當然,只是依靠小學生自己探索著進行實驗的話,難保不會出現(xiàn)科學實驗風險。因而在這個情況下,小學科學教師就需要先自己進行一次實驗示范,然后讓小學生在認真觀看完教師的試驗示范后進行有效的實驗。小學科學教師的實驗示范:①準備兩個同樣的杯子并記作1號杯和2號杯,再在杯中倒入相同毫升、干凈清澈的水。②將食鹽倒入1號杯中,利用攪拌棒進行充分的攪拌,當食鹽被水完全的溶解之后,水依然是無色和干凈的。③將高錳酸鉀融入2號杯中,由于這種物質會自動在水中進行分散,因而將它投入水中后其周圍的水會逐漸地變成紫紅色,之后再用攪拌棒進行攪拌的話,清澈的水就會變成紫紅色的高錳酸鉀溶液了。由于這兩種溶解現(xiàn)象完全不同,小學生會對這樣的實驗產(chǎn)生好奇心,進而會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動手進行科學實踐。而之后小學生就會在自己的實踐操作當中得出與小學科學教師相同的實驗結果“食鹽的溶解比高錳酸鉀的溶解更加低調”。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強小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形成小學生科學實踐習慣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科學實踐習慣是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實踐能力的一大助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時應當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科學實踐習慣。這樣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自己主動進行實踐,從而加深學生在科學課堂當中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還能在幫助小學生提升科學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的《種子發(fā)芽實驗(一)》一課當中,小學科學教師就可以讓小學生先自己思考“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綠豆芽的生長必須要有水嗎”等等。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小學生進行課堂科學實驗:①先準備兩個同樣大小的盆,并放入三粒溫度、空氣和大小都相同的綠豆種子;②讓一組種子得到水,保持濕潤,記作實驗組;另一組種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記作對照組(注意:在進行實驗的過程當中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都要保持一致)。然后讓小學生思考“在只改變一個條件的情況下實驗組和對照組最后會有什么不同”。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加強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意識,更是能夠在形成小學生科學實踐習慣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果。
四、課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單單是依靠小學科學教學課堂是不行的,還要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后的生活實踐。當小學科學教師引導小學生利用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上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時,就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加深對科學知識的掌握,還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能夠讓小學生在解決了實際問題之后產(chǎn)生喜悅的心情,從而能夠使得小學生在這種心情之下更愿意去應用科學知識,進而促進小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例如小學科學教師在對小學生講解完《沉和浮》的課程知識之后,小學科學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在課后進行其他物體的沉和浮實驗。像雞蛋在水盆當中是沉還是浮;石子在水杯當中是沉還是浮;塑料尺子在木盆中是沉還是浮等等,并將這些實驗結果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鞏固小學生所學的科學知識,還可以讓小學生掌握物體當中的沉浮規(guī)律,更是能夠讓小學生在這種小實驗當中提高對科學實踐的興趣,從而強化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不僅僅要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當中進行,還要對課前和課后進行相應的引導和啟發(fā)。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對科學實踐感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科學實踐習慣;才能讓小學生在進行科學實踐的情況下明白科學實踐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重要意義;也才能在形成小學生科學精神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從而在提升小學生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下達到增加小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鄭紹忠. 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8(3).
[2] 陳月明. 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初探[J]. 教育實踐與研究(A), 2017(3).
[3] 樊健. 小學科學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導學, 2017(21).
[4] 曹先玲, 陳秀文. 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探討[J]. 西部素質教育, 2017(19).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