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烜 范麗娜 楊陽
摘 要:本篇實踐報告選擇的是曾國藩在他京宦生涯中寫給父母的書信,并利用所學的相關理論指導翻譯實踐。以“信達雅”的翻譯原則為指導,主要采用直譯的方法,輔之以適當的意譯,并結合歸化、異化、合句、分句的相關翻譯理論譯成英文。
關鍵詞:《曾國藩家書》;書信體翻譯;翻譯實踐
《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及其近代史的重要資料,收錄了曾國藩的家書近1000封,分為修養(yǎng)、勸說、家庭管理、財務管理、友情、行政管理、就業(yè)七個部分。它們涵蓋了范圍廣泛的主題,從家庭事務到詳細闡述治理國家的方法。在這些書信中,都是彌足珍貴的話語,滲透著他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境界。曾國藩的家書中充滿了對父母、兄弟、妻兒、好友的尊敬和關懷。曾國藩是清代著名的新儒家文學家和文學家,他對書信的格式要求非常嚴格,體現(xiàn)了他的禮貌和嚴謹?!对鴩視窂娬{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
一、翻譯反思
1 文本分析
曾國藩家書是用古文寫的,其文本主體是書信。信件是一種應用文件,它對特定的對象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它是一種通用的交際語篇,在人類交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書信體文本的特征首先體現(xiàn)在形式上,有固定的格式,包括稱呼、問候語、正文、結尾、姓名和日期。這種特殊的格式也決定了在將信函文體翻譯成目標語言后,信函的格式應遵循目標語言文化中的信函格式標準。此外,書信體文本還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書信體必須清楚它的含義。信件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寫作的目的是讓收信人清楚信件的內容。如果表達模糊、無結構、無邏輯,就不能被認為是有效的溝通。因此,信件的語言必須一目了然,避免使用模棱兩可的語言。
其次,書信體語篇語言簡單,具有口語化的特點,與日常交際相似。它不需要太多華麗的修辭和裝飾,相反,平實的語言往往表現(xiàn)出交流的真實性和友好性。此外,書信文本以短句為主,沒有太多的長句和復雜句。
更重要的是,禮貌也應該體現(xiàn)在信中。根據收件人的身份和地位選擇合適的標題,根據與收件人的關系考慮合適的措辭。
總的來說,書信文本的特點符合正式交流的共同原則,即正確、簡潔、完整、謙恭、體貼、清楚和具體。在將信函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一種語言后,翻譯時仍應遵循這些原則,以達到最好的效果。簡單地說,書信文本的功能是交流。英國著名翻譯理論家紐馬克將文本類型分為三類:表達性文本、信息性文本和呼喚性文本。顯然,曾國藩家書是屬于表達性文本。
2難點分析
曾國藩家書是用文言文寫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第一個難點是理解文言文,第二個困難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接下來,譯者將列出翻譯過程中涉及中國古代科舉、官職等古文詞匯的翻譯。
二、翻譯方法與技巧
1.直譯和意譯
直譯和意譯是兩種基本的翻譯技巧。正確運用這兩種方法可以使譯文更好。根據翻譯理論,直譯是指按照原語的形式將文本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一種語言的方法。直譯不同于機械翻譯(逐字逐句的翻譯),直譯應該做到通順準確,容易被譯入語的讀者理解。
意譯是一種不考慮原文的句法、文體等細節(jié)而傳達原文意圖的方法。當譯文難以被讀者理解或接受,或譯文沒有原文那么吸引人或有力時,采用直譯的方法可以采用意譯。
下面是在這個項目中使用直譯和意譯的一些例子:
e.g.1 六月廿日,接六弟五月十二日書。七月十六日,接四弟九弟五月廿九日書。(1844.9.2)
On June 20th I received a letter which had been written on May 12th from my sixth younger brother. On July 16th I received a letter which had been written on May 29th from my fourth younger brother and my ninth younger brother.
這段屬于敘述性話語。它顯示了曾國藩收到信的時間,并表達了他對家人的問候。在這個例子中,曾國藩詳細地列出了他寄給父母的東西。這些句子包含了大量準確的時間和文字,內容清晰易懂。采用直譯法,目的讀者更容易理解曾國藩的細致和真誠。
e.g.3 同折差也。各家發(fā)信,遲十余日而從容;諸弟發(fā)信,早十余日而忙迫,何也?且次次忙迫,無一次稍從容者,又何也?(1844.9.2)
I don't understand why other people write for a short time, but the content is not perfunctory.On the contrary, my brothers write for a long time, but they always say that they are busy at every turn and the content is deficient. Why?
在翻譯這句話時,譯者采用了意譯的方法。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很多單詞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翻譯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譯,而是翻譯句子的一般意思,以便目標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句話中有許多古漢語詞匯。只有通過意譯的方法可以現(xiàn)代人理解它,比如這個詞“折差”相當于目前的郵差。如果“十余日”是直接翻譯,這意味著超過十天。但這句話不能這樣翻譯,它只是一個虛擬參考。并不是說超過十天,而是說弟弟給父母寫信的時間比別人長。通過意譯的方法,目的讀者很快就會明白意思。
2.歸化和異化
根據翻譯理論,歸化是指以目的文化為導向的翻譯,將對目的文化不尋常的表達方式加以利用,使之變成一些熟悉的表達方式,從而使譯文易于被目的語讀者理解和理解。
異化翻譯是一種以源文化為導向的翻譯,其目的是盡量保留原文的異域風情,將源語言和文化轉化為譯文。
歸化和異化是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提出的翻譯術語。歸化和異化作為兩種翻譯策略,既矛盾又互補,而絕對的歸化和異化則不存在。
3音譯和注釋
譯入語中一些文化詞匯和意象是空缺的,僅用一兩個詞很難準確地翻譯出它們的意思。此時,往往需要將原發(fā)音直接轉換為目標語言中相同或相似的發(fā)音。這種翻譯技巧叫做音譯。注釋就是用簡單的詞語解釋這些難詞,并提供原文的解釋和意義。
三、結語
《曾國藩家書》是家書中的經典之作,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應?!对鴩視穼懹谇宄?,離我們這個時代比較久遠,而且這些書信又是用文言文寫的,所以翻譯起來難度比較大。要準確講這些書信翻譯成英文就要求譯者不僅要了解歷史背景,還要準確的理解文字背后的含義,才能將曾國藩的真正思想傳達給讀者們。
[參考文獻]
[1]Crossley, P. K. Orphan warriors: three Manchu generations and the end of the Qing world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2]Nida, E. A.Translating meaning [M]. San Dimas: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3]Venuti, L. 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9.
[5]陳戍國,禮記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4.
[6]何其莘、仲偉合、許鈞,《中國文化典籍英譯》[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7]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8]劉英,英語學術著作的漢譯策略[M].《中國科技翻譯》,2014(01):10-13.
[9]楊伯峻,論語譯注(3 版)[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0]曾國藩,《曾國藩家書》[M].長沙:岳麓書社,2016.
[11]曾國藩,曾文正公家書[M].北京:線裝書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