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 在構建數學深度學習情境中,“問題鏈”功不可沒. 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引線,也是推進深度學習的有效載體. 面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利用層次性“問題鏈”,來增進師生互動,化解學生學習困惑. 從核心素養(yǎng)目標來看,數學課堂深度學習要從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轉換到對數學技能的靈活運用. 分層性“問題鏈”的設計,迎合了學生數學認知螺旋上升的思維規(guī)律,也便于從“問題鏈”中,增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悟數學中的思想.
[關鍵詞] 高中數學;問題鏈;深度學習
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深度學習悄然成為教育研究與實踐的熱點. “問題鏈”在數學課堂的引入,有助于逐層、遞進地挖掘和展示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全面認識數學的本質,分散數學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與探究能力. 在構建數學深度學習情境中,“問題鏈”功不可沒. 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引線,也是推進深度學習的有效載體. 以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指向,通過“問題鏈”的融入,讓學生從問題中啟發(fā)數學思維,增進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依托“問題鏈”,促進學生把握數學的本質
在數學課堂上,問題是增進師生互動的重要媒介. 對數學問題的設計,不能是孤立的,而應該具有鮮明的目的性. 深度學習能促進數學高階思維發(fā)展,與問題鏈教學使思維“淺入深出”理念相契合. 以數學概念探究為例,數學概念的學習,要從概念的抽象性,引入問題驅動,幫助學生挖掘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傳統(tǒng)的“灌輸式”呈現,無法兼顧學生自主性的激活,還阻礙了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對于“橢圓”的教學,我們可以設計“問題鏈”. 第一,回顧圓的概念,說明其定義;第二,對于圓,可以看作是符合什么條件的點的軌跡?第三,當條件改變時,能否提出其他軌跡問題?第四,如何確定兩定點距離之和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結合前面的問題引領,讓學生從圓的軌跡,回顧滿足圓的條件,再通過拓展學生數學思維,讓學生思考“橢圓”的定義. 學生從“圓”的定義聯想到“橢圓”,從其條件變化來自主探索“橢圓”的定義. 可見,“問題鏈”的設計,將相互關聯的問題組合在一起,順應學生數學認知規(guī)律,并能夠很好地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數學概念及成立的條件. 事實上,在數學知識體系中,概念是最基本的,也是歷年高考考查的重點. 如教學函數的單調性,如何理解“單調性”?如何把握“單調性”的內涵?我們結合某地氣溫變化圖,分析氣溫y隨時間t的變化趨勢. 設定“問題鏈”如下:第一,根據氣溫變化圖,說明氣溫值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第二,描述在時間[4,14]之間,氣溫值隨時間增大而增大的特征;第三,當時間值分別為5、6、8、10時,對應的氣溫值是多少?因為y■ 注重“問題鏈”的層次性,優(yōu)化教學重難點 設置出有效的問題鏈,將會促進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理解本質,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面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利用層次性“問題鏈”,來增進師生互動,化解學生學習困惑. 所謂的層次性“問題鏈”,就是將問題以分層方式來逐級呈現,有助于降低學習難度,又能緊扣重難點,讓學生逐步深入數學認知. 如對“隨機事件、概率”問題的學習時,我們設計“問題鏈”如下:第一,太陽是否總是從東方升起?下雨后,河水是否一定上升?第二,如果去買彩票,是否一定中獎?明天一定會下雨嗎?第三,基于數學視角,談談對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分析,怎樣判定頻率的取值范圍?第四,引入投擲硬幣活動,分析頻率與概率的關系. 如何確定某隨機事件的發(fā)生概率?對于概率的認知,一直是學生的學習難點,如何辨析概率,如何突破學習難點,我們在“問題鏈”設計上,將層次性問題進行銜接,讓學生能夠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步展開對概率內涵的透徹理解,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同樣,在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中,我們根據之前對等差數列相關知識的學習,優(yōu)化教學重難點,引入逐步攀高的邏輯思維,來促進學生合理猜想,歸納出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 問題鏈如下:第一,先求出S■=1+2+22+…+2n-2+2n-1;第二,聯系所學的等差數列前n項和,說明該題的求解思路;第三,對該題結果進行猜想,并說明;第四,對照S■=2n-1,進行類比分析S■=1+2+22+…+2n-2+2n-1,有何發(fā)現?第五,引入等比數列{a■},求其前n項和的計算公式什么?顯然,在該“問題鏈”設計中,若我們直接運用“錯位相減法”得出前n項和公式,則這一思路對很多學生來說感到難以理解. 但通過自然推導方式,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幫助學生合理猜想,快速理解前n項和的解題思路. 利用深度學習的理念去指導高中數學教學,需要教師認識到數學知識建構的復雜性,認識到需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來看,數學課堂深度學習要從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轉換到對數學技能的靈活運用. 分層性“問題鏈”的設計,迎合了學生數學認知螺旋上升的思維規(guī)律,也便于從“問題鏈”中增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悟數學中的思想. 優(yōu)化“問題鏈”,增進學生數學解題思維 “問題鏈”的設計與應用,在問題選擇、問題承接上,要兼顧與數學思維的融合,讓學生能夠從思維梯度上,抓住解題要點,拓展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高中數學深度學習注重基礎性、自主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等. 對于“問題鏈”中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 當學生的認知發(fā)生沖突時,教師要善于點撥,引領學生從困惑中反思,去發(fā)現解題的癥結,增強學生自主糾錯能力. 如在學習“導數”知識時,我們結合現實問題,設置“問題鏈”如下:在汽車行駛中,如何降低油耗?作為主問題,延伸以下子問題. 第一,聯系生活經驗,對汽車耗油問題進行思考,辨析汽車速度與油耗之間的關系;第二,某機動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已知耗油量y(L/h)與速度x(km/h)(50≤x≤120)之間的關系可用下面的函數來描述: y=■(x2-130x+4900),x∈[50,80),12-■,x∈[80,120]. 那:此汽車行駛的速度是多少時,可讓每小時耗油量最低?如果A,B兩地相距120千米,且該汽車勻速從A地駛向B地,那汽車速度為多少時總耗油量最少?關于該問題的談論,第一問,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系,對車速與油耗關系進行判定,回答相對簡單. 但對于第二問,該問題實踐性強,且在分析車速、油耗關系時,還要考慮行駛距離、時間等條件. 對于解題思維的形成,需要結合距離、時間,得出速度,代入公式,從“導數”出發(fā),來探析油耗. 需要強調的是,考慮到實際問題的求解思路,還要準確把握臨界條件,讓學生靈活運用,更準確地求解答案. “問題鏈”的設計,其重要目標在于對深度教學的達成. 深度教學,要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把握數學知識的結構性、整體性. 通過“問題鏈”,引領學生從已知探索新知,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索,靈活運用數學思想來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例子的呈現與問題的提出,來促進學生有效地建構等比數列的概念. 筆者設計的情境及相關的問題是這樣的: 問題1:用一張紙進行對折(應該選擇非常薄的紙來操作體驗),然后看折疊四五次后的厚度是多少? 問題2:給學生用動畫呈現一個計算機病毒感染的情形,然后問1臺計算機感染其他計算機時,遵循的規(guī)律是什么? 由此問題鏈來促進學生建構概念,可以在后面的解題過程中形成清晰的問題解決思路,而通過學生進一步親歷解題過程,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探究熱情,并從中增強數學解題能力. 總之,“問題鏈”不僅是一種教法,更是一種手段. 通過“問題鏈”來梳理數學知識脈絡,引領學生走進數學、探究數學,促進數學素養(yǎng)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