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佩珍
摘 要:校社聯動是在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中產生的,學校資源與社區(qū)資源整合、共享、互補,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共創(chuàng)共贏工作機制。本文呈現的是太倉市科教新城實驗小學探索以“瑞恩社工”駐校的“瑞翼飛揚”項目為支點的,在教育聯盟、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多維校社聯動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工作實踐探索。
關鍵詞:校社聯動;家校合作;“瑞翼飛揚”
中圖分類號:G626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7-015-2
在青少年的成長發(fā)展中,學校、家庭、社會是三大支點,需要和諧聯動,相輔相成,凝聚力量。而校社聯動是在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中產生的學校資源與社區(qū)資源整合、共享、互補,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共創(chuàng)共贏工作機制。探索“學校引導—社工助力—家校合作—全員育人”的多元互動、多方合作、多向協(xié)調的德育實踐,是太倉市科教新城實驗小學的一種嘗試,也是一個比較前瞻的學校德育工作研究課題。
一、校社聯動助力家校合作的實踐背景
“瑞翼飛揚”是太倉市民政局下屬的“瑞恩社工”進駐到學校的嘗試性項目?;凇叭鹨盹w揚”項目,學校開展了素質鍛造營、成長訓練營、關愛空間、親職學校四大模塊的創(chuàng)新行動研究。這四大板塊的實踐,都與家校合作工作密切關聯。
1.瑞翼“素質鍛造營”?!八刭|鍛造營”著力于對學生的抗逆力能力培養(yǎng),面向的是科實小的全體學生,主要通過班會課、心理輔導課、主題心理節(jié)活動等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素質鍛造。
瑞翼“素質鍛造營”的家校合作行動包括:親子制定合適的目標,共同執(zhí)行目標,同時記錄目標達成過程中的生成實例,并通過“牛爸媽沙龍”分享交流;通過“牛爸媽講堂”平臺,以“瑞恩社工”的博士講座和家庭教育指導師講座浸潤的形式向家長傳達情緒控制、正面溝通的技巧;啟發(fā)家長參與學校主題心理節(jié),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會獨立自主,懂得關心及幫助別人,愿意為自己負責任,相信凡事總有出路的人……
2.瑞翼“成長訓練團”。瑞翼“成長訓練團”由教師、有專業(yè)能力的社工共同配合,通過觀察、訪談、調查等多次篩查,在學校、社工、家長三方慎重交流的基礎上,經由家長明確同意后組建以ADHD兒童為目標的瑞翼“成長訓練團”。瑞翼“成長訓練團”嘗試結合認知行為療法提供各種干預訓練,為孩子營造積極正向的家校環(huán)境。其中,針對家長行為訓練的培訓版塊,需要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家校合作。為此,學校每周一次組織面向目標家長的“牛爸媽沙龍”,內容涉及建立對ADHD兒童理性的認知結構,給予孩子積極關注,給予孩子有效的指令,建立家庭代幣系統(tǒng),學會用建設性的方法懲罰不當行為,如何在公共場合管理孩子等,總共10期。訓練培訓課程由瑞恩社工設計,擁有專業(yè)能力的博士介入,學校教師輔助推進,指向積極關注技巧引導、有效的指令發(fā)布、家庭代幣系統(tǒng)建設等,旨在通過專業(yè)指導助力親子關系改善,育人經驗提升等。
3.瑞翼關愛空間。科實小的線下瑞翼關愛空間設在社工服務站,隨時向家長開放。社工服務站布置得清新雅致,有開放也有相對隱秘的空間,給常態(tài)工作、定時溝通、問卷調查、個案溝通營造良好的情感關愛環(huán)境;線上瑞翼關愛空間包含家長微信QQ群、家校服務熱線、社工姐姐信箱,以便隨時處理學生、教師包括家長的求助,給予需求對象特別關注,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
4.瑞翼親職學校。瑞翼親職學校是最直接面向家長的版塊,是對父母實施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其目的是改變或加強父母的教育觀念,使父母獲得撫養(yǎng)、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技能。親職學校的設計核心不僅僅是一般性的教育孩子知識的累積和技能的增加,而是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反思和實踐過程,明確自身的角色職責和定位,進行自身觀念和角色行為的轉變,最終發(fā)揮自身潛能,促進家長成為主動學習者,在孩子的撫養(yǎng)教育中更具有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并有教育行為的能力,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探索多維聯動的品格提升實踐研究
如果說“瑞恩社工”駐校的“瑞翼飛揚”是一個支點,那么拓展校社聯動的對象、范圍、內容等,探索與學校周邊的學苑社區(qū),與學校結對的景瑞社區(qū)的校社聯動,與同一個教育聯盟的友校聯動,與學校課程建設相關的中科院技物所、西北工業(yè)大學長三角研究院、蘇州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等的校院聯動,與蘇州德熙化工有限公司、浙通名力桃花島、建發(fā)天境灣等的校企聯動,是學校努力構筑的多維度校社聯動網絡。
1.牽手“牛牛勞動實踐”。學校在周邊學苑社區(qū)開辟了“牛牛開心農場”,為“牛牛勞動實踐”提供可學可用的平臺支撐,這是校社的一種聯動舉措。而在與學校結對社區(qū)中建立祖輩志愿者團隊,融入班會、綜合實踐活動、晨會午會、社團活動等助力孩子們的“牛牛勞動實踐”,這是校社的另一種聯動。在這樣的家校合作力量下,勞動實踐映照了學生的生活圈,勞動實踐中孕育了全課程理念,這種聯動更加聚焦和高質量。
2.牽手“跨校一日體驗”。教育聯盟學校由5~6所學校組成,以“跨校一日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校特色課程體驗,促進了優(yōu)質社會實踐資源的分享,這是另一個層面的聯動。父母志愿者伴隨學生一起融入書記黨課、輔導員隊課,聯盟夏令營,聯盟師生論壇等活動中,深度體會兄弟學校的校本課程、校園文化,有利于開拓家長的育人思路,更加重視培育學生自主參與、靈動表達、積極分享、研究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品格。
3.當好“創(chuàng)客實踐基地”助教。針對一年級新生家庭教育的起點研究告訴我們,科實小的家長學歷層次連年提升,家長的專業(yè)方向多元,有許多術有專攻的能人。在校社聯動中,這部分家長的力量無窮??茖嵭渴指浇黝惪萍碱愒盒=ㄔO的“小牛人創(chuàng)客實踐基地”,包含與太倉市科技館的“館校合作”Stem科創(chuàng)課程項目,西北工業(yè)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的“航海、航天、航空”三航特色科技體驗營,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創(chuàng)客實踐活動課程……擁有高學歷,且自愿報名的家長,和老師一起帶著孩子去體驗,在典型培養(yǎng)中積極發(fā)揮個人能力,而且提供了各種與“創(chuàng)客”內容匹配的“牛爸媽微課程”,如:《探秘“順風耳”——手機的奧秘》、《魚類回游的秘密》、《有趣的密碼世界》等,以此助力學生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提升,也豐富了校社聯動的多維立體實施途徑。
4.牽手“學生成長指導”活動。科實小與周邊的電競小鎮(zhèn)、城市規(guī)則館、傳媒中心、浙通名力、建發(fā)天境灣等眾多企業(yè)和單位牽手,為學生嘗試了解各種職業(yè)角色提供更多時空平臺。在關注校外實踐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更多家長參與到學生成長指導活動中。他們和孩子一起參與觀察、模仿、游戲體驗等,引導孩子自我認識、社會理解、生涯規(guī)劃;他們和孩子一起參加生涯地圖的活動體驗,帶動孩子明確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深化自我理解,形成基本的社會職業(yè)認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在培育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意識,生發(fā)成長動力,尋找生長坐標的路上,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
三、校社聯動助力家校合作的實踐評價
校社聯動視域下的家校合作,是一項正在探索中的工作,如何衡量它的實踐價值,評價機制也是值得探究的。
1.多維的評價內容。校社聯動視域下的家校合作,不但涉及學校課程中的家長配合行動,而且關乎家長育人能力的提升,家長的認識與改變在伴隨學生社會體驗、實踐體驗、價值體驗中真正發(fā)生。這其中,對家長的評價應該包含家長層面的知、情、意、行情況,應該有多維的內容。
2.多元的評價主體。主體單一的傳統(tǒng)評價往往不利于持續(xù)、多元發(fā)展、具有一定局限性。校社聯動視域下的家校合作評價,參與主體要寬泛,教師學生、聯動社會機構負責人、家長團隊、成長伙伴等都可以共同參與評價,讓評價主體多元成為一種可能,讓評價更為全面、客觀和立體。
3.多樣的評價方式。讓學校、社會、家庭等多主體參與評價,采用聽證討論、部門效能評估、階段成果展示等方式,充分依靠上級指導部門的力量,由德育管理者、社工對象、班主任和一線教師、學生和家長等共同參與多走向多樣評價,讓家長、社會、企業(yè)等在有序參與評價中提升自我,達到多方共贏的效度。
太倉市科教新城實驗小學以“瑞恩社工”駐校的“瑞翼飛揚”為支點,在社區(qū)聯動、教育聯盟、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多維校社聯動背景下,探索家校合作工作水平的有效路徑,有利于在學校自主、社會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基礎上,總結操作經驗與運行機制,對提升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具有一定實踐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朱永新.家校社合作激活教育磁場[J].人民日報,2019(06).
[2]楊華.家校社合作協(xié)商 辦人民滿意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16(10).
[3]羅良慶.家校合作引新力 三方協(xié)同促發(fā)展[J].教學月刊 小學版,2018(78).
[4]米仁金.利用社會資源 助推學校發(fā)展[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6).
(作者單位:太倉市科教新城實驗小學,江蘇 太倉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