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培
摘?要:要做好高中生物二輪復習,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層級化的梳理,歸納解題方法,深入理解生物學研究方法,幫助學生總結一些答題技巧。
關鍵詞:高三生物?二輪復習
高考能否考好,二輪復習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一輪復習,往往學生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生物基礎知識總是記不準、用不好;對實驗探究題感覺不好做,做不好;題讀不準,作答了卻不得分;對難度稍微大點的生物題比如遺傳題缺乏思路,且不能舉一反三。針對學生的這些問題,我們在二輪復習中的核心任務就是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并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閱讀與科學敘述能力以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以便學生適應新高考的命題趨勢,即由原來的解題轉變?yōu)榻鉀Q問題。為了提升二輪復習的效率,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一、對知識進行層級化的框架梳理
生物知識點比較多,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以邏輯關系對知識進行層級化的“知識框架”梳理,以便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從而能夠更好地把知識融會貫通。比如我們對必修二進行知識梳理,那么首先我們要找到邏輯起點(遺傳信息)和邏輯主線(生命的延續(xù)——遺傳信息與環(huán)境的“共舞”),然后以此主線展開必修二的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從而讓學生明白知識并不是死記硬背的,而是可以通過邏輯關系進行推導的,這樣學生在做題時才會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遷移運用。
二、回歸教材,注重教材細節(jié)
新課標I卷的題“不偏”“不怪”“不坑”,不會在題目中設“語言陷阱”,大多數(shù)題考查的內容直接或改編至教材。因此,教師在復習的時候,應該強調學生要認真、仔細、反復閱讀教材的內容,閱讀時要注意教材的各個細節(jié),不要只看自己覺得重要的,每一句話每一幅圖都要去理解,“資料分析”“相關信息”和“楷體字”部分也不要放過。千萬不要用教輔來代替課本。
三、幫助學生進行“方法類知識”的梳理,深入理解生物學研究方法
例如遺傳學的研究思路:(1)經(jīng)典遺傳學:第一步往往是獲得突變體;第二步設計雜交實驗;第三步分析子代的性狀及分離比;第四步進行基因的定性和定位。(2)分子遺傳學研究的是為什么突變,那么這類考題考查的可能是基因正常,表達異常;或者是基因結構異常,表達正常,這時就會用到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技術比如電泳技術、PCR技術去研究。當學生明白了這些遺傳學的研究思路,那么在做題的時候對于把握遺傳題的走向是很有幫助的,甚至能在讀題的時候猜到下一步要做什么。
另外新高考命題的呈現(xiàn),往往是延續(xù)科研人員的思維過程。理解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實驗分析能力。比如很多現(xiàn)代生物學實驗用到的研究方法就是假說一演繹法,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這種方法,做題的時候會事半功倍。
四、掌握生物學實驗的兩大要素:自變量和對照。
自變量保證了實驗設計的邏輯正確,對照保證實驗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所有的實驗設計題都是由自變量得到的因變量(實驗結論),因此在做實驗題時首先要找準自變量。另外要特別注意題中有幾個自變量,如果是兩個以上自變量,那么在答題時,要答全兩個自變量導致的因變量。在做實驗時為了排除其他無關變量的影響,實驗往往會設計對照,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差別所在,就是我們解題的關鍵。
五、幫助學生總結一些答題技巧
做選擇題要把握住幾點:(1)高考題往往有非常明確的選項,比我們平時的模擬題要簡單,所以千萬不要把高考題看得太難,不要想多了,想復雜了;(2)高考題考查的對象一般是重要概念和基本素養(yǎng),對于重要概念不能過于死記硬背,要理解;(3)生物不是數(shù)學,不考復雜的計算,數(shù)字越復雜,答案可能越簡單。所以要善于運用倒推法、排除法來做選擇題。
做填空題時要注意幾點:
(1)一定要答題規(guī)范,書寫字跡清楚。
(2)盡量用課本上的專業(yè)術語來答題,能用課本原話的就用課本原話。即便這道題給的是新的信息做背景材料,但它的考點肯定是立足課本的,所以我們盡量把材料信息與課本知識對應起來。因此平時要多翻課本。
(3)對于某個空不知該如何作答時,一定要反復審題干,盡量找到與此空相關的信息,有時候某些空的答案就隱藏在題干信息中。
(4)填空題學生丟分比較多的原因往往是做題時答題不完整,經(jīng)常答半截話。所以要想答案完整可以套用以下兩種解題思路。
第一種思路:先找到題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觀測指標),然后找到它們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點,答案往往就是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點。
比如 (2017,T30)若將甲種植物密閉在無O2、但其他條件適宜的小室中,照光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
這道小題,我們先找自變量,人為改變的條件即為自變量,即光照,而因變量是有氧呼吸,那么能夠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的是氧氣,因為植物在光照下產(chǎn)生氧,而有氧呼吸需要氧,所以這道題的答題關鍵是氧氣。
第二種思路:找所提問題中的起點和終點,再找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點。答題時一定要從起點答到終點,才能得滿分,答一半會丟分。
(2016,T29)將一個某種噬菌體DNA分子的兩條鏈用32P進行標記,并使其感染大腸桿菌,在不含有32P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若得到的所有噬菌體雙鏈DNA分子都裝配成噬菌體(n個) 并釋放,則其中含有32P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2/n,原因是?????。
此小題分值為6分,好多學生只答出了“DNA半保留復制”所以會丟分。我們解答這道題時先找到起點:是被標記的DNA分子,然后找到問題的終點:含32P的噬菌體占的比例,即起點是分子水平,終點是個體水平,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點即為:如何從DNA分子變?yōu)閭€體。所以我們在答題時,需先答出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然后接著答出帶標記的DNA分子需分配組裝到兩個噬菌體中,方能答完整。
(5)對于實驗題不管是哪種類型(“完整實驗設計”或者“對實驗進行改錯”),我們的解題思路是:從實驗目的入手→找到實驗原理→先形成自己的實驗方案→然后與題中所給出的實驗方案做對比,從而發(fā)現(xiàn)題本身缺少的需要我們填空的內容。
(6)對于某些題干字比較多并且?guī)D表的題,我們在做題時可以先不看題干,先從圖表入手,仔細觀察圖表,發(fā)現(xiàn)反常的地方,然后提出合理假設(此時可以閱讀題干,從題干中找到證據(jù)支持)、最后化解矛盾(即根據(jù)圖表的不同處找出答題的關鍵所在)。
做好以上幾點,相信二輪復習后學生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