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凱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部門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重新審視數學教學地位,注重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展開論述,闡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關鍵措施
引言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總結數學學習技巧,提高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分析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師作為主要的教育工作者,其教育理念對整個教育工作質量有決定性作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從生活中認識數學,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熟悉教材內容,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建立聯系,通過列舉生活中的案例引出數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未知到已知,逐步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如“周長”這節(jié)內容教學中,可讓學生說出桌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用手沿著桌面四個邊比畫出桌面的周長,再用尺子量桌子的長和寬,計算桌子的周長。利用身邊的物體將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進一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如在“年、月、日”這節(jié)內容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知道一年有幾個月、幾天外,還要讓學生準確利用數學知識計算兩個日期之間間隔的天數。可讓兩個學生為一組,分別說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讓學生計算他們出生日期相隔的天數。如小明的出生日期是2012年1月30日,小紅的出生日期是2012年3月1日,在計算過程中,還要幫助學生分析,如1月有幾天?2012年2月有幾天?讓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判斷2012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將1月30日之前和3月1日的天數相加,就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向小學生的數學教育要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在興趣主導下滲透教學內容,全面提高教學有效性。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不僅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來的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索知識,恢復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優(yōu)化教學內容,選取一些與生活貼近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其中的數學知識。如“認識小數”這節(jié)內容教學中,教師要列舉生活中的小數,如一個筆記本的價格為1.5元,如果給了售貨員5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在超市買東西時,會有發(fā)票信息,各種物品的價格是以什么形式表現的?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加深學生對小數的理解。如在“數據的表示和分析”這節(jié)內容教學過程中,可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引出教學內容,如一年有四個季度,這四個季度包含了12個月,那么春、夏、秋、冬分別代表哪幾個月呢?讓學生將這些月分類,按照季度的形式表現出來。如調查全班同學的做家務情況,并繪制相應的統(tǒng)計圖,能夠自己洗襪子的同學有3個,洗碗的有6個,擦桌子的有15個,掃地的有18個,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繪制統(tǒng)計圖,要分析這些數據之間的關系,并說出用1格表示多少人比較合適,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正確繪制統(tǒng)計圖。如在“小數乘法”這節(jié)內容教學中,可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引出教學內容,如一個橡皮是0.5元,買五塊橡皮多少錢?也就是5個0.5元相加,可以表示為5x0.5,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小數乘法,并準確計算小數乘法的結果,提高教學質量。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
小學生是一類特殊群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擺脫傳統(tǒng)教育制度的束縛,利用多媒體或者其他教育設備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概念類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增加教學活動,可舉辦知識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數學問題,提高合作能力。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玩游戲,如“敲7”,教師隨機說出一個數,指定一個學生說出下一個數,如果這個數是7的倍數或者帶有7,就要讓學生敲一下桌子,如果這個數既是7的倍數又帶有7,那么就要敲兩下桌子,對于不能及時做出反應的同學,要進行“懲罰”,如上講臺表演一個節(jié)目,或者講一個生活中涉及的數學知識,通過游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總結更多的算數技巧,熟練記憶乘法口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準備教學工具,提高教學質量。如在“觀察物體”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小方塊,讓學生自己搭建喜歡的模型,并簡單畫出該模型的三視圖。也可觀察生活中的物體,如課桌,杯子等,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物體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此外,還可利用多媒體以及其他設備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這節(jié)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邊形,常見的三角形物體自行車車架、風箏、晾衣架等,四邊形有平房房頂、顯示器、瓷磚等,利用這些生活中的物體提高學生對三角形和四邊形概念的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引出教學內容,能夠進一步簡化教學內容,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入生活中的元素,將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要熟悉教材內容,提高自身素質,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在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58-159.
[2]張禮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情境化的探索與實踐——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點滴嘗試[J].西藏科技,2016(12):37-38.
[3]呂秀俊.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S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