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鈺 莫治權
摘 要:一年級是幼小銜接的第一年,個案剛剛進入小學,在課堂上出現(xiàn)多種問題行為。經過對個案在課堂上的行為觀察和結構化的訪談,總結出個案在課堂上最常出現(xiàn)問題為尖叫行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逃避困難、注意力不夠集中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問題。本研究通過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和家庭契約對該生的問題行為進行干預,以期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一年級;自閉癥學生;課堂;尖叫行為;個別化教育計劃
[Abstract]:Grade one is the first year linking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The student has just entered the primary school and has demonstrated many problematic behaviors in class.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tudents behaviors in class and structured talk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st frequent problem in class is screaming,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ifficulty of escape,lack of concentration and parents teaching methods. This study intervenes the students problematic behaviors by making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 and family contract,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eaching work.
[Keyword]:Grade One;Autistic Student;Class;Screaming Behavior;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
自閉癥兒童普遍存在著溝通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范圍狹窄等特征。一年級是改變自閉癥學生問題行為的關鍵期,也是學生掌握良好行為的關鍵期。在課堂上,存在問題行為的自閉癥學生不僅會讓自己學不到知識,同時也會被課堂上的其他同學模仿、情緒也會相互感染,因此有效改善一年級自閉癥學生課堂問題行為既可以讓學生自身學到知識,也會為其他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一、個案基本資料
烽烽,男孩,7歲,自閉癥兒童。家境一般,父親是火車站聯(lián)防隊隊員,母親在家待業(yè),姐姐正在初三就讀。2017年被診斷為自閉癥后,媽媽辭去工作專職照顧兒子。由于家中的爺爺奶奶對于烽烽比較寵愛,從上幼兒園開始,烽烽就和媽媽兩人搬進離學校較近的出租房內居住,平時節(jié)假日也很少回家。
入學前,教師采用《自閉癥兒童心理教育評核 第三版——修訂》(PEP-3)針對烽烽的認知、語言理解、語言表達、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等方面進行了評估,但是由于烽烽不適應環(huán)境而拒絕進入評估室,強行安坐以后會大聲喊叫、跑出教室,由此入學評估無法進行。
為了盡快了解烽烽的基本情況和能力情況,入學后通過觀察和訪談的形式對烽烽進行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認知理解方面。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以及物品,并且理解“停止”、“起立”、“坐好”的常用指令。對于其他指令的理解存在困難。
(二)社會溝通方面。沒有口語表達能力,對于語言理解的能力有限。會用手勢表達想要的東西,如不滿足則會大喊大叫。幾乎沒有與同伴主動交往的意識,主動溝通與表達能力弱。
(三)生活自理方面??梢元毩⑦M食喝水,但是需要媽媽在旁不斷提醒,不然會弄得到處都是。較復雜的脫衣穿鞋都是由媽媽代替完成。
(四)行為方面。課堂上會大喊大叫,大喊“不要”,并且會將老師發(fā)的作業(yè)紙丟出窗外。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或者教學用品則會十分興奮的大笑。嚴重影響到老師的正常上課以及班級其他同學的情緒。
二、確定需要干預的問題行為
通過觀察與訪談確定烽烽在課堂上急需解決的問題行為為尖叫行為。
烽烽的尖叫行為發(fā)生頻繁,且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科學的干預。筆者從上課的教師、科目、內容、難度、家長以及周邊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歸因,隨后發(fā)現(xiàn),烽烽的尖叫行為主要與上課內容、作業(yè)難度以及家長的輔助有關。
根據日常觀察和表格記錄可以看出,烽烽的課堂問題行為主要是尖叫行為,產生其問題行為的主要與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課堂練習內容的難度以及烽烽自身注意力不夠集中有關。因此,針對上述原因,通過家校聯(lián)合以及個訓輔導的方式為其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見表3),以期對烽烽的問題行為進行改善。
三、實施過程
在整個實施過程中,我們先從身邊的大環(huán)境、任課教師以及家長等外部原因入手,再與個別化訓練相結合,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集中訓練。
(一)強調身份轉換,適應學校生活
據烽烽母親描述,烽烽的學前教育環(huán)境相對寬松,日常課程都是以游戲為主。因此,烽烽的課堂常規(guī)有待提高。
要求其母親在每天上學的過程中,不斷向烽烽輸入小學生的課堂準則,在家中也時刻以一名小學生的要求他,并在家中準備一個專門的學習區(qū)域,規(guī)范烽烽的學習行為。在學生入學的時候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向全體學生介紹小學生準則,使其逐漸適應自己新的身份。
(二)進行科學評估,了解學生能力
入學兩個星期后,筆者在此采用PEP-3對烽烽進行評估,并結合日常觀察以及對家長的訪談,烽烽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只能發(fā)一兩個簡單的單音節(jié)詞語;對于常見的簡單指令,如“停下”、“坐好”等等可以理解;可以進行簡單的大肌肉模仿,如舉手、抹鼻子等;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注意力維持時間在2~3秒。
在家長方面,結合社工的訪談和家訪,向其母親介紹烽烽目前的能力情況,指導其母親在家中進行科學的針對性教育方法,根據家庭實際需要,與母親共同制定烽烽的家庭契約(見表4)。烽烽和母親都要嚴格按照工作表的內容進行約束和練習,并且在每月底上交。
契約中針對烽烽的約定內容會根據每月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針對媽媽的約定內容改動較小,主要是對媽媽起到提示和約束的作用。烽烽書寫能力較弱,因此在契約中采用圖片作為視覺提示;烽烽目前還不會書寫自己的名字,則采用他喜歡的卡通人物米老鼠代表自己,進行蓋章。在履行契約的過程中,烽烽母親也是一個自我監(jiān)督的過程,提醒自己不要在學習中過于寵愛孩子。
(三)多方聯(lián)手,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
通過觀察、訪談以及評估,針對烽烽的尖叫行為制定了個別化教育計劃。制定以后由家長、科任老師共同修訂,并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
(四)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實施與修訂
根據制定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實施教育,班主任、科任教師、社工、家長形成合力,相互溝通實施方案,并且提出修改意見。在實施的過程中,筆者記錄下每一次烽烽的表現(xiàn)和變化。良好的表現(xiàn)和變化,繼續(xù)保持,使效果進一步提高;不良的表現(xiàn)和變化,積極分析問題原因,及時改正教育計劃,調整教學策略,并且再次記錄教育結果。以此循環(huán)往復,螺旋式上升。
(五)教育評價
一個月之后,再隨機對烽烽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觀察,并且通過訪談的方法了解對烽烽在家的表現(xiàn),并對觀察和訪談的結果進行分析,對比個訓前后烽烽的課堂表現(xiàn)和變化。發(fā)現(xiàn)無論是課堂上還是在家中,烽烽的尖叫次數(shù)有所減少,注意力時間也有所提高(見表5)。
四、總結與評論
通過此次的個案研究,開展針對一年級自閉癥學生的課堂尖叫行為的干預策略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個別化教育計劃
制定和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對自閉癥學生的課堂尖叫行為進行有效的干預。個訓教師通過聯(lián)合家長、社工以及科任教師,在結合學生的學前教育背景、家庭環(huán)境的基礎上,全面探討制定并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積極實施個別化計劃,并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將個別化教育計劃逐漸深入的執(zhí)行下去。
(二)多元化推進
在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同時,多方面共同努力推進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實施。
1、實施有效的結構化教學
不管是在學校生活還是日常授課時,為學生建立穩(wěn)定的結構框架,比如,來到班級以后要將自己的名牌放置“上學”的位置;建立自己的“一日課表”,并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撕下課表;上課是遵守課堂準則等。這樣做有助于學生更快的適應小學生相對約束性的生活,更快的適應小學學校生活。
2、環(huán)境布置符合年齡特點
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盡量貼近學生的身份,避免過分花哨。逐漸讓學生適應自己小學生的身份,并在桌面上、墻上粘貼小學生行為守則或者是醒目的提示語。
3、有效整合學校教育力量
有效整合學校的教育力量。班級開學初通過主題班會讓家長和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各科任教師通過教學研討,為學生制定針對每門科目的個別化教育計劃;社工積極進行家長的心理疏通。
4、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
家庭教育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通過家校聯(lián)系手冊記錄每周課程內容,方便家長在家中進行有效的課業(yè)輔導。并針對本周學生的關鍵問題,對家長進行指導,使得家長學會在遇到相同問題時的處理方式。老師會將學校的教學內容簡化,教會家長有針對性的回家輔助學生學習。家長通過反饋家中的表現(xiàn),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情況表現(xiàn)。A Case Study on the Scream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in Class of a Grade-One Autistic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