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林
摘要: 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學角度,分析了高考改革背景下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 高考改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4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733(2020)16-0231-01
引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越發(fā)重要,因此,對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1新穎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領啟發(fā)學生,還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學習氛圍中。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發(fā)呆、有小動作或睡覺,那么怎么樣才能解決這一個問題呢?這就要靠課前導入這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了。導入類型多種多樣,有情境導入、歌曲導入、設問導入、回顧前節(jié)知識點導入、成語典故導入等等,教師要根據本節(jié)上課的內容,選擇合適、恰當?shù)膶耍褜W生很自然地引入本節(jié)教學內容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在課堂中進行學習知識,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解決問題。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入,會讓學生有意或無意地進入新的學習過程中。
2靈活利用地圖,幫助學生理解
在地理教學中,靈活、巧妙地利用地圖可以把理論性強的知識轉移到“實地”,幫助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地圖包含課本插圖、地圖冊、地理掛圖和電子地圖(多媒體教學中使用)等等具有簡單明了的特點,使用地圖進行教學,可以把所教授的知識明確直觀地表達出來。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用圖、畫圖,還要培養(yǎng)學生靈活、主動讀圖、用圖的能力,這樣做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還能讓學生形成主動用圖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地理教學中靈活運用地圖,將知識明了、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一方面可以降低知識的難度,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變得簡單,另一方面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加強小組合作,輕松掌握學習內容
新的教學方式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被帶進高中課堂里。高中學生無論是身體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已基本發(fā)育成熟,因此他們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上課該做什么,該怎么做,教師要放心地讓他們做,還有學生們在知識層次、性格愛好、交往方面都有差異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不要過多地干涉。在課堂教學開始,教師就把學習目標呈現(xiàn)給學生(學習目標可以是條理清楚的知識點,也可以是具體的學習框架),讓學生有大體的學習思路和計劃,然后讓學生閱讀,其中可以引導、鼓勵學生積板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也可以讓小組提出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問題,然后本組之間進行探究、討論解決,也可以讓其他小組參與,小組與小組之間討論最終解決問題。這樣既避免了教師滿堂灌的現(xiàn)象,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培養(yǎng)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對各小組的學習結果進行反饋和總結,這樣可以使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還能讓他們在以后繼續(xù)進行小組學習時獲取經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保證學生的討論時間,使其圍繞地理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并且教師要實時給予指導、提示。通過團隊合作,學生輕松解決問題,從而使?jié)撃艿玫介_發(fā),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會感到合作的好處,進一步會增強學習的積板性與主動性。
4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
在必修一教材地球上的水這一章中,使學生認識水是生命的搖籃,具有豐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它行星的重要特征,同時,淡水資源是人類生存的生命之源而地球上的水97%都儲存在海洋中,只有3%的淡水,而這3%的淡水資源中絕大部分的水都是冰川水,因而可供人類食用的水是少之又少的部分,進而警醒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水要-水多用,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除此之外,在必修二教材中的地域文化與城鄉(xiāng)景觀這一節(jié)中,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景觀和城鎮(zhèn)景觀,比如我國江南城鎮(zhèn)的粉墻黛瓦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意大利佛羅倫薩的黃橙交織等,都體現(xiàn)著城鎮(zhèn)的文化底蘊,因此,我們要尊重不同的習俗,入鄉(xiāng)隨俗,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發(fā)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5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整體的利益觀
在必修一海水的運動這一節(jié),在講授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挾帶到其它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了凈化速度,但也擴大了污染范圍這一影響時,可以向學生傳達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此外還可以引用“蝴蝶效應”,即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fā)展,引發(fā)同學思考我們微不足道的一個舉動,或許就會醞釀成一個很大的錯誤,比如,我們在太平洋的西岸,造成一系列的生活垃圾,那么這些垃圾可能就會順著洋流漂向大洋的另-端,造成整個大洋的環(huán)境污染,也給整個大洋沿岸的國家?guī)硪幌盗械沫h(huán)境問題,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共享著同一片藍天,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感,認識到守護地球是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樣這一思想也可以運用于必修一中大氣的運動這一節(jié),讓學生認識大氣污染及其危害,分析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的原因,進而討論何時“藍天”常在,激發(fā)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從而樹立整體的利益觀。
結論: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時刻留意激發(fā)、培養(yǎng)、保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鼓勵學生用積板、熱情、主動的態(tài)度投入到地理學習中去,使學生很期待學習地理這門課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地理這門課程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盧瑩.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區(qū)域地理有效思維課堂構建策略研究——以《俄羅斯》一課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04):192-194.
[2]何正江. 試析高中地理課堂中探究性教學策略應用[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17-219.
[3]劉娟娟.分析情境探究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91-192.
[4]李水仙.淺議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