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弦鈺
【摘 要】一直以來,歷史材料解析題在中考歷史分值中都占據(jù)著較大的比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提升學生材料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答能力就是初中歷史教師所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诖?,本文將分析初中歷史材料解析題解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初中生歷史材料解析題解答能力的提升策略進行研究,以此提高學生的問題解答能力,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初中歷史;材料解題;解答能力;提高路徑
調(diào)查顯示,不少初中生在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答過程中都存在不會有效閱讀材料、無法將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概括總結(jié)起來等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正是導致學生歷史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歷史材料解析題不僅成為中考的典型題型,其在中考中的分值還加大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歷史教師就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綜合概括、理解分析等能力[1],以此促進學生歷史材料解析題解答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和效率。
一、初中生歷史材料解析題解答能力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學生不會審題、不會帶著問題閱讀材料等。首先就是學生不會審題。很多學生不會審題,只是大概地閱讀相關(guān)材料,在解題過程中對材料和課本中的信息進行盲目的生搬硬套,從而對答題的質(zhì)量和效率產(chǎn)生嚴重影響。事實上,答題不僅需要有效的審題,還需要學生思考解答到底是要以材料為依據(jù),還是以材料和所學的知識為基礎作答。一般來說,初中的歷史材料題都是需要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然后以材料為前提對題目進行作答。其次就是學生不會帶著問題對材料進行閱讀。材料的字里行間都顯示了問題的答題要點,因而學生就需要帶著相關(guān)的問題對材料進行閱讀,并對材料中與問題相關(guān)的詞語、字眼和段落等進行有針對性的關(guān)注和留意。之后,學生更是需要以設問為依據(jù),將材料中與問題可能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信息尋找出來,以此來實現(xiàn)對材料的理解。然而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材料解答題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材料過程中都感覺到迷茫,不知從何下手。像這樣的情況不僅降低了學生的材料閱讀速度和效率,更是無法對學生的解答能力進行培養(yǎng)[2]。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教授學生從材料中尋找問題的切入點,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再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精讀,并在閱讀過程中留意材料中的相關(guān)信息。如果學生依然不知如何注意其中的重要信息,那么,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鉛筆,對材料解析題中的關(guān)鍵信息進行勾畫從而節(jié)省做題時間,提高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效率。
二、提高初中生歷史材料解析題解答能力的策略
(一)增強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歷史學科中的信息資源非常豐富,門類繁多,貫通古今,考點眾多,而這就需要初中生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一般來說,初中歷史教材的每一章節(jié)當中都有原始材料,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材料和與教材重點相關(guān)的史料進行靈活應用,就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鴉片戰(zhàn)爭”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提出相關(guān)的問題:能否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對資本主義發(fā)家史中的骯臟和血腥進行講解,其又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哪些本質(zhì)?請講解出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表現(xiàn)了林則徐哪些精神?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通常都會陷入沉思,并分析和總結(jié)得出:英國在中國走私鴉片揭露了資本主義道德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zhì);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表現(xiàn)了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維護中華民族尊嚴和利益的決心[3]。而由這一系列的結(jié)論可以看出,對歷史教材進行靈活應用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增強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和解讀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二)指導學生利用史料進行自我訓練
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向?qū)W生提供各種史料,并對學生進行自主擬題的指導,使學生能了解中考的考查重點,提升對歷史材料的解答能力。例如,在“收復新疆”這一課中,有阿古柏侵占新疆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材料。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史料詢問學生:有人說阿古柏“一仆二主”,那么請問他的“二主”分別是哪兩個?在這樣的詢問中,教師可以再提出疑問: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員,在面臨新疆地區(qū)這么嚴重的危機時,你會怎么辦?教師在提出這樣的疑問之后可以讓學生分為兩個派別,一派為“李鴻章派”,一派為“左宗棠派”。然后讓學生思考:如何將阿古柏打敗并收復新疆?在打敗阿古柏后,又要如何對伊犁問題進行處理?提出這樣的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以歷史教材中的史料為依據(jù),開展自主擬題訓練活動。學生在開展活動時,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不明白之處進行指導[4]。這樣就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從而加強學生探究能力,提升學生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應試策略和解題能力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對歷史材料解題來說,認真審題就是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關(guān)鍵。事實上,許多學生在歷史材料的解析過程中,不知如何有效審題,通常只對題目隨便地瞄一眼或者掃一眼。像這樣沒有理解題意就對題目進行盲目解答的情況,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文不對題、詞不達意。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能提高學生對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教師首先就需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并讓學生利用鉛筆對其中的重要信息、關(guān)鍵信息等進行勾畫。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勾畫的主要信息,從而了解材料的大致意思。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歷史材料解析題的題意,就能提升學生問題解答的正確率,從而提高學生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另外,通常來說,材料內(nèi)容的簡單介紹或全面概括都在首句和尾句。因而,初中歷史教師在加強對學生材料解析題解答能力的培養(yǎng)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注意材料中的作者、地點、時間和出處等內(nèi)容,并對這些說明性文字中的帶有引導和暗示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思考[5],以此促進學生對題目中關(guān)鍵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此外,不管歷史材料解析題有多大的難度,所設置的問題通常都與課本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學生在進行解答時需要將所學的歷史知識聯(lián)系材料問題,并在結(jié)合材料和知識點的情況下,用正確的史學觀點來解答問題。當然,學生在解答問題時需要使用規(guī)范的歷史術(shù)語,而不是隨便使用文學性修飾語表達主觀感情。如此方能在客觀平實地描述相關(guān)要點的同時,確保語言的層次性、邏輯性和準確性,從而達到史論結(jié)合、論從史出的目的。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生的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除了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解答能力,在課后也需要鍛煉學生的閱讀分析、歸納總結(jié)等能力,在結(jié)合教、學、練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歷史材料解讀能力。另外,初中歷史教師還需要開展各種相關(guān)的專項訓練活動,并科學指導學生的解題思路,以此進一步提升學生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來成.淺析如何提高初中生對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J].考試周刊,2016(80).
[2]彭建寧.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對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J].科學導報,2015(19).
[3]張華.如何提高初中生對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答能力[J].考試周刊,2015(43).
[4]葛蓉.初中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方法分析[J].中學政史地(初中適用),2017(12).
[5]單秋芬.中考歷史材料解析題解答策略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