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鑭浠
關鍵詞民商事 侵權訴訟 舉證責任 問題分析
在整個民事證據制度中,舉證責任的分配狀況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在案件中所給出的各種證據都是會對法院的法律裁判造成影響的重要依據,法官也可以通過案件中的各種證據,將客觀事實進行還原。而在民商事侵權案件中,部分當事人為了實現自身的訴訟,目的經常會隱藏部分案件事實或者全部事實。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客觀事實,法官就需要根據法定的證據收集程序來獲取到進行事實判斷的證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將舉證責任進行分配。
舉證責任在19世紀的整個法學界引起了較大的爭議,大陸法系認為,舉證責任主要包括的是兩個方面的內涵。第一種是在當事人發(fā)起訴訟的時候,就需要先提供足夠的訴訟證據,才能夠保障訴訟的有效性,提高訴訟人勝訴的概率。第二種是先讓訴訟雙方進行初步的庭審辯論,然后法官再讓訴訟人將自身能夠提供的證據展示出來。這樣就能夠增加法官的信任度,否則無法證實訴訟人所講述事實的真實性。英美法系認為,舉證責任也有兩種具體解釋。第一種是訴訟當事人需要承擔起將證據提供給陪審團進行審查的責任,然后法官才會根據當事人所提供的相關證據作出相應的判決。第二是當事人需要對自身的行為承擔責任,如果提供的證據無法辨別其真假,那么就需要承擔起敗訴的相應責任。在民商事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項原則:
(一)堅持公平原則
制定法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存在著訴訟延遲以及久拖不決的問題,所以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彌補。讓制定的各項法律制度,能夠與社會中的實際生活案例盡可能的進行協(xié)調和匹配。需要遵循公平原則來分配當事人在具體的案件中所應當承擔的證明責任,主要有以下幾項公平原則:第一,需要充分的考量矩陣的難易程度。根據具體的民商事侵權案件,分析證據的來源以及證據的構成。對舉證的專業(yè)性和技術性進行綜合的判斷分析,根據案件實際情況,酎情將舉證責任進行分配,讓雙方當事人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第二,舉證責任需要結合案件具體的實際狀況進行變更。如果相關的責任人在履行責任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些無法預測,甚至不可能預測到的一些因素,那么就不能夠將責任歸咎于當事人自身的原因。應當充分認識到情事變更給舉證責任帶來的影響,如果出現了情事變更的狀況,那么就需要將這種因素納入證明責任分擔之中。第三,需要保障舉證責任承擔的公平性。當訴訟的雙方都沒有過錯的時候,那么就需要根據雙方當事人的具體經濟能力來分擔相應的損失。
(二)遵循法定原則
在舉證責任方面,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是誰主張誰舉證,這也是我國民事訴訟中對舉證責任分配進行明確規(guī)定的一項原則…。法官在進行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分配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我國所制定的各項法律條款中,針對這種類型的案件所作出的一些規(guī)定。但是還是需要結合具體的案件狀況,如果是對一些較為獨特的侵權案件進行審理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到法律中對特殊案件的條款規(guī)定。相關的人員,如果能夠充分的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那么就不用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目前在舉證責任分配方面,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對于其中的舉證責任倒置的狀況,進行了部分規(guī)定。并且隨著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最高法院也在根據相關的各種司法解釋將這部分法律加以明確和完善。在對舉證責任的倒置進行分析理解的時候,不能夠看作是將原告承擔的舉證責任全部倒置,而僅僅只是將某一個方面的舉證責任進行倒置,在其他方面所需要承擔的舉證責任,依然由原告來承擔。
(三)貫徹誠實信用原則
在大陸法系的國家中,誠實信用原則是根本性的一大原則,是與司法裁判緊密相關的一種原則。在舉證責任分配方面,將這種原則進行應用,具體的表現就是在證據提供方面要如實提供,并且不能夠隱瞞或者銷毀相關的證據,也不能夠作偽證。如果當事人在舉證的過程中沒有按照規(guī)定履行自身的真實舉證義務,那么就需要承擔應舉證不實而導致敗訴的相關責任。如果當事人存在某些行為,那么就會作為確定當事人證明責任的重要因素:第一種行為是,當事人的訴訟是懷有惡意的。也就是說,當事人是為了損害他人或者公眾的利益等方面的某種不良目的而提起的訴訟。第二種是在進行案件審判的過程中,當事人故意將訴訟時間進行拖延。比如說如果在進行訴訟審判的時候,當事人懷有惡意的提出要求進行多次鑒定等等行為。第三種是當事人在進行訴訟審判的過程中,將各種證據惡意進行毀壞,或者將案件中的一些證據進行隱藏。
(一)與新產品制造方法發(fā)明專利相關的專利侵權訴訟
進行民商事侵權訴訟案件審判的時候,如果所處理的事件是由于專利而引起的,那么在舉證責任分配的時候,就需要依照法律要件分類說進行。我國的《專利法》就對相關的舉證責任倒置狀況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發(fā)明專利權人需要承擔證明對方的產品是根據自身的專利方法來進行制造的,并且還需要證明自身使用專利方法進行產品制造目前處于專利申請日或者優(yōu)先權日,在此之前,市面上并沒有出現新的產品。法官在進行案件訴訟的時候,就需要結合以上兩個重點內容進行質證。而加害方就需要承擔證明自己是使用的專利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而獲得相同產品的證明責任。除此之外,專利權人還需要承擔其他法律要件事實的舉證責任。需要被告將自己所使用的制造方法與原告所講述的自身專利方法進行區(qū)別,能夠用實際的證據進行證明,這兩種方法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被告人不能夠自己舉出相關的證據,證明自身的清白,那么法院方面就可以推定被告使用的是原告的專利方法。那么被告方就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在訴訟中出現敗訴的狀況。而舉證倒置就是需要原告方承擔其在其他法律條款之中所規(guī)定的一些事實舉證方面的責任,被告方的責任,也就是前文所說到的生產方法差異的證明責任。
(二)缺陷產品致人損害方面的侵權訴訟
在民商事侵權訴訟案件中,如果需要處理的案件類型是關于缺陷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使得使用者受到損害的狀況,法官就需要利用到法律之中的原則來確定后期的賠償責任??梢詫o過錯責任以及過錯責任這兩種原則應用到案件之中。還需要根據侵權訴訟案件的責任主體,來選擇恰當的主體責任類型。如果進行處理的民商事侵權訴訟案件涉及的范圍較廣,涵蓋了運輸者或者中間供貨人等方面的過錯,法官在審理這種類型的案件時,就需要使用具有一定彈性的證明方法??梢韵壤酶鞣N相關數據進行初步的分析預測,然后充分的根據案件實際狀況進行推斷,從而獲得推斷結果。針對有法官所推定出來的結果,受害人可以提供相反的證據來推翻這種推定結果。為了彌補民商事侵權案件中的相關立法上的不足,需要在舉證責任倒置的狀況下,讓法官結合一些典型的案例或者司法解釋進行補充,合理的進行案件裁判。
“誰主張,誰舉證”這種案件審判原理雖然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當事人根據自身的主張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雙方當事人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所以雙方所提出的主張也是相對的。所以在舉證責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責任承擔對等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理雖然操作起來是較為簡單的,但是在實際的案件審判中,依然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之處。在進行案件審理的時候,原告一方當事人根據自身所提出的主張,需要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那么被告方當事人在反駁原告的主張的時候,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而在同一個事實中,雙方當事人進行證明的難易程度是具有差異的。如果由于提供證據證明的難度具有差異,那么就會引起所得出的責任結果有所不同。并且如果在審判的過程中,被告不發(fā)表任何主張,那么所有的舉證責任都應當原告來承擔,這樣的審判是不符合平等對待雙方主體的理論。
針對民商事侵權訴訟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倒置狀況,不僅僅需要根據法律要件分類說來作為案件審判的參考標準,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案件以及法律條款中所規(guī)定的案件構成要件來進行分析。受害者在案件審判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提供侵權因果關系方面的證明,還需要證明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具有較強的可能性,讓法官初步的采信因果關系是存在的。通過這樣的方法,就可以讓侵權行為人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行為人不能夠提供相應的證據或者提供的證據不足,無法對因果關系的存在性進行反駁,那么就可以證明被害人的主張事實。在具體案件審理的過程中,對受害人最為有利的因果關系證明形式的舉證責任倒置,目前還只能應用到少部分的民商事侵權訴訟案件中。
總的來說,在民商事侵權訴訟案件中,舉證責任需要法官根據具體的案件事實,結合我國關于舉證責任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分配。相關的工作人員也需要正確的認識到,舉證責任分配的重要性,保障在民商事侵權訴訟案件中所進行的舉證責任分配是科學合理的。將舉證責任進行合理的分配,有利于推動我國法治建設的發(fā)展進步,為建設法治化國家做出相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