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潔
摘 要: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大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發(fā)提高,因此如今科學家借助于分析研究生物科學技術,探討生命之間的聯系,獲悉各類生物生命活動原理,以生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來促進大眾生活質量的提升。所以生物教學也變得格外重要,如何為社會培育更多優(yōu)質人才,是高中生物教學不可忽視的目標?;诖吮疚恼归_分析,研究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并提出相關策略來為我國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師生互動教學;策略思考
一、互動教學模式內涵分析
課堂互動教學自互動方式上看,可分作兩類:簡單化的互動、多維性互動。簡單互動又叫做單項互動,是指其中一方給出互動信息,另一方予以回應和反饋。多維互動關鍵在于多樣化,互動信息的發(fā)起方、回饋信息的互動方、互動頻次都是具有多樣性的。放置于課堂教學方式中,多維互動教學則是借助于討論、研究、協(xié)作等方式展開。自互動主題方面分析,互動雙方都具有主動性,不存在明顯的主動被動關系,注重師生關系的平等和民主化,老師和學生一同以教學內容為中心進行溝通,從而加強對教學內容知識體系的建構。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既包括師生間的互動,又包括生生互動。這里的師生互動既可以指老師和單個學生的互動,也可以指和學生群體的互動。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老師是主導位置,展開單項化傳遞式教學,而這顯然和如今新課程改革背景不相符,對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能力有所滯后。所以要探索互動教學模式運用舉措,以此來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找尋相關資料,在互動和探討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在展示過程中也利于學生語言表達力的提高以及知識的拓展,增進師生、生生聯系,推動生物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高中生物教學現狀探究
(一)很多高中教師依然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方法
我國民族文化中有許多關于師生關系的描述。比如韓愈曾講: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可見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中,老師是主導、主體,學生則是輔體、被動者。所以迄今為止不少高校教育依然尊重和延續(xù)這種教學模式。但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令教育必然要做出改革和創(chuàng)新,師生關系應朝著平等、互相尊重的方向發(fā)展,尤其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要予以重視。這樣才能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目前不少高中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但對生物教學效率產生負面影響,對新時代新教育背景下的師生關系也造成一定阻礙。
(二)師生互動模式的改革不受重視
生物在高中必修科目中占比不高,因此很多高中對生物的教學都存在忽視現象。大部分的教學重點和焦點都集中于物理、數學等科目上,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成績分數,但對于學生能力的培育、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卻沒有裨益。高校負責人對于教學互動模式的變革不夠重視,使得高中生物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對生物這門課程的興趣度也不濃厚,課上注意力分散、搞小動作等狀況頻發(fā),不僅拉低生物科目分數,對師生互動模式探究、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也有較大影響。
三、高中生物課堂師生互動教學策略分析
(一)轉變教學理念,對學生主體地位予以尊重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習的主體也是學生,唯有學生主動積極展開學習和研究,教學效果才能翻倍。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粉筆+書就足以構成課堂教學,不但師生互動貧乏,而且課堂氣氛也非??菰?,反而令學生越發(fā)不愛學習。新課改之后,以學生為主體理念深深地植入廣大老師心中。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中,老師要變主導為引導,重視探究性學習的滲透,變革教學理念,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關注和興趣,使其自主展開生物知識學習探究。比如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一課中,老師可以提供諸多學習素材,讓學生自行觀察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差異性,同時號召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研究,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來闡述研究結果,然后老師帶領大家一同討論觀念的對與錯、每個小組的優(yōu)勢與不足。小組學習當中,學生充分發(fā)揮自我能動性,在和學生的互動溝通中自主深入學習,最后老師引導大家繼續(xù)討論,進行合理化探究,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也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營建和諧的教學氣氛
現在高中生物多是延續(xù)班級授課制,課堂是師生互動的核心場所,課堂氣氛對課堂教學質量有重要影響。和諧的課堂氛圍會令教學事半功倍。傳統(tǒng)教學課堂氛圍枯燥乏味沉悶,使得學生昏昏欲睡,更別提學習知識提升素養(yǎng)了。所以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老師要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方法,打造和諧、輕松、舒適的教學氛圍,從而利于師生互動的推進。比如從生物圈到細胞一課中,老師可以采取多媒體圖片或視頻方式來增強視覺感,以視覺沖擊力調動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生物圈,獲悉生物的多元性特征。接著老師可以提出問題:生物體的基礎架構是怎樣的?指引學生回憶初中便學過的細胞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關聯,也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老師為學生呈現SARS病毒的結構示意圖,讓學生形象直觀的“看”到病毒。最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研究和探討病毒的生物特性,如SARS病毒是如何展開繁殖的,如果沒有了活體細胞,它是否還能繼續(xù)繁殖?帶著問題讓學生展開小組探討,并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言、表達,在互動中引導學生推導出最后的結論,即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對活體細胞的依賴性很大,如果沒有活體細胞,病毒則不會再存在生命現象。高中生物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方式令生物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
(三)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實踐水平
社會實踐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一大動力,唯有通過實踐方可最終提高學生具體操作能力,推動學生全方面素養(yǎng)的共同發(fā)展。高中生物互動教學當中,老師要注意納入社會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以此來訓練學生具體技能,增強綜合素養(yǎng)。同時也要善于運用和學生實際生活關聯度大的實例或者實驗,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互動情境,增強學生主動交流的意愿。比如生物科學和農業(yè)一課中,老師可以采用農藥和農業(yè)的案例來誘導學生進行實踐研究。老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大家合作分析探討農藥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價值,令學生意識到農藥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重大,并研究生物防治技術和新型農藥在生態(tài)保護方面的現實意義。農業(yè)生產、農藥運用和學生生活的聯系頗大,學生的討論熱情也會更高漲,從而令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四)注意對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加工
教學內容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構成內容,新課改要求老師需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予以重新加工和創(chuàng)造性設計,改變傳統(tǒng)學生接受機械性知識的做法。教材內容是知識學習的一大資源,但并不是絕對的唯一的。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難免心生反感,但如果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fā)和利用,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拓展延伸,則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和求知興趣,自然而然地產生互動交流。同時教材中不乏有艱澀、復雜的內容,將其拆解和精細化分,也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如果可以和現實相結合那則是最好不過了。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采用互動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互動熱情,所以老師要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互動形式,調動學生參與和探究的自主性,實現教學質量的攀升。
參考文獻:
[1]沈沁.互動性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5)
[2]李俊.分析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完善[J].學苑教育.2018(4)
[3]孫曉峰.高中生物教學師生有效互動策略探析[J].中學時代.2018(33)
[4]劉福全.淺談高中生物課堂高效師生互動[J].新校園(中旬).2019(12)
[5]李躍民.高中生物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探微[J].德育教育.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