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浩 龔英剛 李芳芳
[摘 要] 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運用順序效應來提高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在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實驗驗證了一套測試題目在試卷中的難易程度順序會對答題者的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并闡述了這一研究的意義。
[關鍵詞] 順序效應;自我效能感;大學教學
[作者簡介] 李芳芳(1977—),女,四川成都人,經(jīng)濟學博士,西南交通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消費者行為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6-0232-02 ? ?[收稿日期] 2019-12-20
自我效能感作為重要的心理現(xiàn)象,在大學生個體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在諸多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從順序效應這一角度出發(fā),探究在教學過程中順序效應是否會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并根據(jù)得出的實驗結論對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提出建議。
一、理論研究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種行為的主觀判斷和評價。[1]自我效能感在本文中是學生對自己是否有能力進行某種學習活動的判斷和推測,反映了學生對自己的個人期望。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行為[2]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杜巍、楊世昌等人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學業(yè)成績具有一定的影響[3],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會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和學業(yè)成就。所以老師想要幫助大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就要重視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怎樣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呢?影響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研究方面,卻鮮有關于順序效應的研究,在評估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時候往往依據(jù)的是大學生的行為活動,那這些行為活動的不同順序會不會對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呢?筆者將在本文中探討順序效應是否會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
順序效應是什么呢?順序效應是所受刺激的順序?qū)Υ碳そ邮苷叩闹饔^行為產(chǎn)生的影響。劉儒德和徐娟通過實證證明了兩個材料在三種不同的呈現(xiàn)順序下,學生樣本對應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4]王家慰提到對比兩種典型的學習順序,交錯呈現(xiàn)的學習順序比集中呈現(xiàn)的學習順序更有效。[5]可見順序效應在教育教學領域?qū)τ诖髮W生的學習和學業(yè)有一定的影響,這也增強了本文所探討內(nèi)容的可靠性。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通過一套題目來考核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時,這套題目具有困難題和簡單題之分,那么大學生在做題時就會有簡單題→困難題和困難題→簡單題兩種順序,這種難易程度不同的排列順序是否會對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呢?
根據(jù)以上理論研究,本文提出假說:順序效應會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
二、實證分析
本文設計的實驗采用實驗法,采用的考查試卷為20道客觀選擇題,其中10道題目為簡單題,10道題目為困難題。采用梁宇頌在《大學生成就目標——歸因方式與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的“學業(yè)自我效能”分量表1為測試量表,通過量表得分衡量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水平。[6]
(一)操控檢驗
為證明所采用題目的難易程度具有顯著差異,將這套試卷題目分為簡單題組A和困難題組B,每組各10道題,操控檢驗樣本為隨機選取的本校一個教學班學生,共40人,平均年齡18歲,男女比例為2∶3,且操控檢驗樣本不參與主實驗。實驗步驟為讓樣本分別測試題組A和題組B,然后收回試卷,統(tǒng)計得分。簡單題目組A得分平均值M(Mean)為44.6809,標準差SD(Standard Deviation)為39.5698;困難題目組B得分M(Mean)為39.5745,標準差SD(Standard Deviation)為48.7280,(見表1)
題組A的平均得分高于題組B的平均得分,經(jīng)過平均值顯著性差異檢驗,F(xiàn)=13.8795>3.9634,
(P=0.0003<0.05),二者之間確實存在顯著差異,證明所采用題目的難易程度有顯著差異,這說明操控檢驗是有效的。
(二)主實驗
通過操控檢驗我們確認了題組A為10道簡單題,題組B為10道困難題,且難易程度有顯著差異,然后現(xiàn)將其編制成兩套試卷,一套試卷題目順序為A→B(先易后難),另一套為B→A(先難后易),即實驗中的自變量為不同難度題目的排列順序。實驗樣本為隨機選取的本校同類課程的兩個教學班學生,每個班50人,共計100名學生,均接受過相關專業(yè)知識培訓,平均年齡為18歲,分為兩組,每組50個樣本,男女比例為2∶3。實驗步驟為在老師對兩個教學班講授同樣的知識點后,對當堂知識進行考核,讓其中一個教學班的50名學生測試題目順序為A→B(先易后難)的試卷,另一個教學班50名學生測試題目順序為B→A(先難后易)的試卷,然后在測試結束之后馬上發(fā)放自我效能感量表,量表為前文提到的梁宇頌編制的“學業(yè)自我效能”分量表1,共22道題,評分方法采用五級評定,并強調(diào)量表為匿名填寫,不涉及任何學業(yè)成績和評定。該量表分半信度0.765,信度較好。
收回量表統(tǒng)計兩組樣本最終得分,并進行ANOVA分析,結果見表2。
經(jīng)過平均值差異顯著性檢測,
F=10.6525>3.9434,(P=0.0015<0.05),題目的順序(先易后難和先難后易)對于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的影響。其中測試題目順序為A→B(先易后難)的樣本的自我效能感均值高于另外一組,表明先易后難的題目順序更有助于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三、實驗結論
本文探討了題目難易程度順序?qū)Υ髮W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在教師通過客觀題對大學生進行當堂知識考核的時候,順序效應會對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且題目順序為先易后難的情況下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處于更高水平。因此實證研究結果驗證了本文提出的假說。
四、研究意義與啟示
通過本文實驗結果可以得出,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或知識考核時,不僅要考慮其他因素,也應該注意到教學過程中的順序效應,重視順序效應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順序效應來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為教育教學領域提供了新的啟示,促使教學策略重視順序效應帶來的影響。同時也啟示教師在設置試題方面應該積極調(diào)整題目安排,采用先易后難的題目順序以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為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完善大學生考試命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2]李昆,俞理明.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和歸因于自主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2):1-5.
[3]杜巍,楊世昌,程利.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93-95.
[4]劉儒德,徐娟.文本內(nèi)容和圖文順序?qū)D片理解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6(5):1076-1080.
[5]王家慰.工作記憶對類別學習順序效應的影響[D].廣東:廣州大學,2019.
[6]梁宇頌.大學生成就目標、歸因方式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