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法學課程 SPOC 規(guī)則意識 課程體系 知識關聯(lián)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警官學院2018年度教學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項目名稱:面向公安專業(yè)的法學網(wǎng)絡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YXM2018A09)。
作者簡介:向達,湖北警官學院法律系,講師,研究方向:法學基礎理論、法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163
SPOC課程,指的是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相比,SPOC課程摒棄了“大規(guī)模”這一特征,改為以小規(guī)模的學習群體換取高質量的學習效果。SPOC課程主要應用于專業(yè)課程教學,課程的參與人數(shù)為幾十到幾百人。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參與課程討論、在線提交作業(yè)等方式來完成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教師則可以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初步做到因材施教。
2013年前后,SPOC課程模式崛起后,各國高校都開始在專業(yè)教學中嘗試引入這種線上教學模式。與MOOC課程模式不一樣的是,主持SPOC課程的教師不必再把自身定位成視頻中的主講者,他們已然轉型成為了課程資源的整合者、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者、疑難問題的解決者。參加SPOC課程的學生也不再是MOOC課程中的被動聆聽者,而是成為了學習進程的主導者。SPOC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和課堂活力。在這樣的前提下,SPOC的課程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
無論是早期的MOOC課程模式,還是SPOC課程模式,都較為適用在實踐操作占有多數(shù)學習時間的課程,例如計算機編程語言類課程、科學實驗類課程。[1]在諸如法學類的強調思辨的課程教學中,SPOC課程模式尚未得到足夠重視。本文擬集中討論法學類SPOC課程建設的若干原則問題。
(一)有處于師生之間形成有效且深入的交流
法學類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其基礎在于對師生之間以語言文字為媒介的交流。在法律領域中,語言文字的功能并不限于一般性的交流思想。如果不能合理的對法律術語進行解釋、運用,法學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者就不能夠掌握將來解決法律實踐問題的基本技能。
SPOC課程模式下提供的豐富的交流手段,如果運用得當,師生之間的交流則必定會顯得更加順暢。當教師在前期準備了足夠充分的教學資源后,就無形之中為師生的交流創(chuàng)造了一個好的基礎。學生通過前期的自主學習,被這些充分的教學資源所影響,在課堂討論、拓展討論等環(huán)節(jié)就會迸發(fā)出新的靈感、新的觀點,而這些正是專業(yè)教學所追求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SPOC課程的設計時需要具備較為流暢的邏輯,各種教學資料的運用要得當,還要能充分引起學習者的注意。比如,教學的設計需要考慮文字材料的選擇是否精當、案例分析是否貼近現(xiàn)實的需要、教學效果是否解決學生的困惑等。這種對教學資料的選擇在客觀上迫使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另外,由于SPOC模式下,教師要全方位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以及學習狀態(tài),進而指導學生參與線上和線下的各種討論,這就激發(fā)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熱情。最后,SPOC課程中的自動評價功能為師生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和反饋提供了便利,可以減少教師的重復性的簡單勞動,為他們集中精力從事更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了可能,為更多學生提高專業(yè)水平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一)法學類SPOC課程從內容上容易呈現(xiàn)出碎片化
10多年前興起的慕課(MOOC),加之近幾年興起的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從客觀上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與本專業(yè)有關的各式各樣的理論,鋪天蓋地的傾瀉而下,頗有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反映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這種“亂花漸欲迷人眼”就使得學生覺得說什么都知道,但僅僅只知道其中的一點。這就是上述的法學類SPOC課程從內容上容易呈現(xiàn)出碎片化。
法學類SPOC課程中的知識碎片化有兩種形式:
一是答案教學,即把完整的知識分解為幾個所謂的考點,以學生能否解決蘊藏這些考點的題目為檢驗標準。與考點無關的內容則不予考慮。這種答案教學省略了知識產(chǎn)生、形成的過程,忽略了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使學生多處于一種條件反射的狀態(tài)下,從而把知識學習簡單理解為記憶,而不是轉化、運用知識。
二是教師空想式教學??障胧浇虒W一般都按教學大綱展開,似乎注重了知識的完整性與關聯(lián)性,但這種關聯(lián)性只是邏輯上的,而沒有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與情感需求,使學生不能把所學的知識與學生個體已有的知識、興趣與能力有機整合在一起。[2]
(二)法學類SPOC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構建體系
法學是一門帶有強烈實踐性的學科。直白來說,檢驗學生學習法學類課程學習成效的高低,就在于檢視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高低。法律實務問題的解決并不需要某種神秘莫測的“屠龍術”,只能嚴格的遵循法律規(guī)則(條文)來加以解決。然而,無論是MOOC還是SPOC,其長處都在于形象化的展示、羅列知識點。法律實務問題的解決特別強調思路的構建,而網(wǎng)絡課程平臺的各種技術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都不太容易呈現(xiàn)出這種思路。法學專業(yè)學生在慕課、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以及其他的學習平臺上,特別容易青睞短平快式的學習方式,特別滿足于知道某一類問題的答案是什么,而不關心這類答案是如何得到的。我們不應該簡單的批評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存在著惰性——這是人類求知欲的慣性使然。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加速了知識碎片化的過程,尤其是自媒體的出現(xiàn)更是把知識碎片化推向極致。隨處可見的超鏈接,各式各樣的興趣推薦,逐漸讓學生變得“一葉障目”,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很難發(fā)展起來。與此同時,雖然學生收集了太多的碎片化知識,但是由于沒有一根主線貫穿其中,最后的結果便是“所有的相關知識似乎都學了,但是似乎又都全忘記了”這種尷尬的局面。
(一)突出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
就法學專業(yè)課程教學而言,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目標均是一致的,即培養(yǎng)學生較為規(guī)范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準確靈活的運用所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把千姿百態(tài)的各種法律事實與法學專業(yè)理論中的各個概念能夠對應起來,由此準確靈活的運用法律條文條款來解決問題。
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面向的是未來的專業(yè)的從業(yè)者,他們必須了解知識的演化過程,具備初步的推演能力。在法律實踐中,無論案件本身如何復雜,也無論案件本身如何新奇,最終都必須依賴一定的規(guī)則來解決問題。因此在有限的在線課程學習時間里,教師必須特別注意并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條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一個學習周期中,如果學生都能夠受到濃厚的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當學生經(jīng)過多次重復性的訓練之后,我們可以大概率的推測學生養(yǎng)成了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這既是一種學習習慣,也將成為他以后作為法律工作從業(yè)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如果我們贊成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在小規(guī)模在線課程的建設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督促學生加強規(guī)則方面的學習。首先是熟悉法律條款,這一點可以作為課前預習的重要內容;其次,教師要在課堂討論中引導學生尋找法律條款;最后,引導學生把案件相關的法律條款進行合乎邏輯的組合,歸納出最終的結論。
(二)強調知識體系的構建
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特別強調系統(tǒng)學習,這正是各種專業(yè)得以形成的基礎。當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被運用到高等教育后,學生很容易走上碎片式的學習道路。本來,學習就是以個人興趣和需要為中心展開的,是從對問題的追問開始的。然而,網(wǎng)絡學習平臺的搭建,使得一部分學習進程開始由個人主導。我們不能再傲慢的認為某個特定的專業(yè)教育只能形成某一個既定的學科知識體系。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個性化的知識體系一定會出現(xiàn),也唯有允許千百個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出現(xiàn),才能夠推動本專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本質上仍然還是面向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教學。盡管我們承認不能夠固執(zhí)的再以教師界定的知識體系來培養(yǎng)學生,但我們仍然不能忘記我們要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個性化的知識體系。這種知識體系涵蓋了:
第一,準確掌握法律概念的能力。法律概念是對各種法律事實進行概括,抽象出他們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權威性范疇,能否準確理解和解釋法律概念是法律思維的基礎。
第二,正確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題的能力。命題是表達判斷的語言形式,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題的能力,實際上就是刑事推理的能力。
第三,法律推理的能力,法律推理屬于實踐推理,是指法律人從解決法律問題實際出發(fā),運用概念命題,綜合法律因素,道德因素,社會情勢,當事人具體狀況等多種因素進行了法律推理,法律中的實踐推理最能體現(xiàn)法律人的綜合素質。
第四,對即將做出的法律裁決和法律意見進行論證的能力,特別是法律裁決文書,對當事人的說服力和對社會的公信力往往取決于法律之人的論證能力。
(三)重視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
學科廣泛交叉,深度融合已成為現(xiàn)代各學科發(fā)展的重大趨勢。[3]法學與其他學科有著特殊聯(lián)系,這是因為:
第一,法學吸收其他學科的認識成果來說明法律現(xiàn)象,從而使它能夠深入到法的本質和價值基礎中,解答法的外在方面,同時也以自己的認識成果推動其他學科的發(fā)展和新學科的產(chǎn)生。
第二,在現(xiàn)代社會法律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有關法律現(xiàn)象的許多問題,不是純粹的法學問題,而是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雙邊問題或多邊問題。
第三,在法治時代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都可能轉化為法律問題并提交給法律機關處理,這就要求解決法律問題的人具有比較廣泛的知識。
在SPOC課程模式中,要借助現(xiàn)代信息手段,要使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與學科前沿知識相結合,基礎知識與科研訓練相匹配,專業(yè)知識與實務技巧相融通;教學內容量的不同和新異程度不同, 要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在信息時代,單調的課堂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要求。在這里,我們提出在教學方法上要探索和實行“四個結合”,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強調課堂教學與法律實務相結合,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教學與科研實踐相結合。[4]
參考文獻:
[1]張珂峰.論SPOC的優(yōu)勢及發(fā)展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7(9):99-101.
[2]李潤洲.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知識教學[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7,37(8):69-76.
[3]原帥,黃宗英,賀飛.交叉與融合下學科建設的思考——以北京大學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19(12):4-7.
[4]郝耀武.論復合型法學人才的培養(yǎng)[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