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艷
【摘要】:初中化學是一門相對來說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內容復雜繁多,十分考驗初中生的抽象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在輸出知識點的同時幫助學生整理思維,通過理順學習思維,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初中生的化學知識學習效率,激起初中生的學習熱情。思維導圖可以有效通過自身特性,培養(yǎng)初中生發(fā)散思維,幫助初中生理解化學知識點,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降低學生吸收知識難度,加深知識記憶。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化學思維能力
引言
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知識來深入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是初中化學課程內容改革的重點,也是廣大老師關注的焦點。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使知識更加直觀、清晰,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為了持續(xù)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學的課堂效率,教師應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繪制各種解決問題的框架圖,使問題更加清晰明了,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為學好化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課前預習思維導圖的運用
學生在學習新課前,要想適當?shù)匾龑W生對知識進行復習,應該做好較為全面的分析,借助思維的方式,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延伸與創(chuàng)新,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學《走進化學世界》這節(jié)課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進行引導,并為學生詳細地講述化學,促使學生對化學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隨后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維導圖,在白紙中間部分繪制常用的圖像,并在圖像四周寫下想要預習的課本內容,將其作為思維導圖的分支,從而可以更加詳細地劃分課本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的理解,而且學生在自主劃分并記憶化學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初步了解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實驗等知識,為日后的化學教學提供更多幫助,促使學生可以在腦海中形成相對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高效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
2板書模式優(yōu)化
化學課教學重點分散且繁多,板書書寫具有難度,以思維導圖為工具對板書進行整合安排,可促進板書書寫。在書寫時,先確定本課關鍵詞,將其寫在黑板上,對學生思維進行引導,通過化學知識聯(lián)想,由上至下,由表及里,逐層細化,完善脈絡,形成網絡圖。學生參與板書,不僅可以鍛煉其抽象思維,強化思維邏輯性,而且可以加深記憶,促進自主學習。聯(lián)合使用板書和思維導圖,可避免將課上時間浪費在純粹的板書書寫中,提升教學效率,加強討論教學,促進教學互動,在討論中總結知識點,梳理知識脈絡,加深學生對板書內容的理解,通過思維導圖的板書書寫,幫助教師定位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誤區(qū),糾偏思維模式,糾正錯誤的思維構建,將知識點進行科學連接,促進主動思考,將板書和思維導圖整合,進行綜合運用,明確重點知識,優(yōu)化板書模式,幫助學生理解板書,加強板書記憶。以“質量守恒定律”為例,本課關鍵為學習能量的形式變化和質量的守恒表現(xiàn),故而應以“能量”和“燃燒”為關鍵詞,圍繞其分層細化板書,促進知識理解。
3加深知識掌握程度,提高綜合素養(yǎng)
在展開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讓每一個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筆記的形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再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夯實初中化學學習基礎,為將來以化學的角度看問題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平臺。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靈活思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特性及優(yōu)點,幫助學生學習。還是以“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為例,教師通過試驗操作帶領學生制作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完整地表達出實驗的流程與注意事項,并讓學生反復試驗加深印象之后,可以采用摳掉導圖中的重點、難點部分,使其變成一道有趣的填空題,引導學生在填空的過程中,檢查所學化學知識內容,學會歸納分析,幫助他們查漏補缺,鞏固知識重點,加深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4借助思維導圖快速解題,提高成績
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其考上理想的學校。具體來說,教師應全面加深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哪些是學生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哪些是考試中容易出錯的地方等。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和討論,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對常見方法、技巧和基本規(guī)律進行總結歸納,繪制成一系列的思維導圖,加強學生的掌握。最后教師通過評估和分析進行總結,為學生設計出考試思維導圖模型:題目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已知的條件是什么?可以導出的條件是什么?包含哪些公式和概念?運用哪些解題方法?最終,優(yōu)化和確定方案。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很快明確自己的思維方向,防止走彎路而掉進陷阱里。例如:自然條件下氧氣和鐵可以共存嗎?實際上,問題是氧氣和鐵是否可以相互發(fā)生化學反應,如果不發(fā)生反應就能實現(xiàn)共存,反之則不能。因此需要從氧氣和鐵的性質、穩(wěn)定性以及反應類型等入手,可以根據教師設計的思維導圖,將問題拆分為:審題、條件、基礎知識、結合特例再現(xiàn)、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框架,繪制“氧氣和鐵共存判斷”的思維導圖,最終得出鐵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鐵,而不能實現(xiàn)共存的結論。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快速解題,提高成績和思維能力。
結語
思維導圖作為現(xiàn)代新科學技術的一種,在初中生化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根據初中化學以及初中生的特征,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化學知識,提升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綜合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自身學習技能提升,給學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初中化學學習模式,值得廣大教師和學生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志英.淺析初中化學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策略[J].學周刊,2019(7):49.
[2]陳圣平.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實驗復習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8):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