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美術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從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賞析能力、轉化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三個角度進行解析,并在此過程中,運用自主探究法、創(chuàng)新教學法以及實踐教學法,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真正打造屬于學生的課堂,讓他們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個人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綜合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注重從實踐的角度,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
關鍵詞:初中美術;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專業(yè)知識上,并不注重從學生的興趣切入,從而導致美術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而提升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便成為空談了。針對這種狀況,初中美術教師應真正轉變原有的授課方式,從學生的認知、生活以及興趣的角度入手,真正構建屬于學生的美術學習課堂,調動他們的美術學興趣,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去思考,去實踐,去分享,促進他們美術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一、運用自主探究法,培養(yǎng)學生美的賞析能力
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有“詩無達詁”的賞析理念,即由于人們賞析視角的不同,他們對同一首詩的賞析感受也千差萬別。在美術賞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這種教學理念,并在此過程中,真正構建具有生本理念的授課模式,充分為學生搭建具有展現(xiàn)個人美術想法的自主學習空間,并結合他們的表達,適時地進行相應的引導,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美術賞析能力的提升。為了達到上述美術教學效果,教師引入自主探究的授課模式,開展此部分美術方面的授課。
例如,在開展《賞析山水畫》這部分內容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引入自主探究的授課模式,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賞析技巧之后,為他們提供較為充足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從個人喜好的角度,進行相應畫作的賞析,真正在調動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他們美術賞析能力的提升。在此,教師運用文字,對一位學生的賞析結果,進行簡要介紹。小陳說:“《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畫家范寬的一副作品。這幅作品使用了對比、開合、起伏以及大小等手法……”通過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師真正讓學生以個人的愛好為切入點,深入解析山水畫,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山水畫的獨有之美,促進學生美術賞析能力的提升。
二、使用創(chuàng)新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美的轉化能力
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面臨多種意外。如何更為高效地處理這些意外,并讓這些意外朝著教學目標的方向發(fā)展,增強整體的美術教學能力,成為考驗一名美術教師教學的能力的重要標尺。本文注重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角度,進行此部分內容的講解,旨在提升學生對于美的轉化能力。
例如,在上周,開展的美術寫生的過程中,出現(xiàn)如下的狀況:在學生繪畫的過程中,突然,大風驟起。學生的作品上出現(xiàn)很多筆痕。有的呈現(xiàn)斑點狀,有的呈現(xiàn)一條線。針對這種狀況,教師轉變原有的觀念,讓學生從美術作品的角度出發(fā),充分運用“這些美麗的意外”,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促進學生美的轉化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走入學生中,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啟發(fā)性引導。在學生的繪畫作品完成后,教師邀請他們分享成果。小陳積極地舉手說:“在我的繪畫作品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條粗粗的長實線。我將此實線,看成是一朵花的莖,并在此基礎上,畫出枝葉,以及花朵,從而讓整個畫作更具有生機。”教師在面對意外時,及時轉變繪畫思路,為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創(chuàng)造空間,真正促進他們美的轉化能力。
三、采用實踐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真正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片具有自由發(fā)揮,且展現(xiàn)學生思維的實踐性課堂,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將個人的想法,以美術作品的方式展現(xiàn),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增強初中美術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開展“手工制作課”上,教師讓學生搜集生活中廢棄的瓶子,并將這些瓶子轉化成生活中的用品,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集幾點,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第一點,布置任務。在開課后,教師對學生說:“你們可以觀察搜集的空瓶子,并思考空瓶子整體形態(tài),與生活中運用的哪些生活物品最為接近,并在此過程中,思考如何將空瓶子,轉化成這類生活物品!”第二點,實施引導。為了讓學生的實踐更具有方向性,教師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從教師提供的圖片中尋找靈感!”與此同時,教師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的實踐性思維更為開闊。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巡場觀察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將空瓶子制作成筆筒;香皂盒;小花瓶等等。
總而言之,在提升初中美術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真正從客觀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入手,真正打造具有自主性的美術學習課堂,針對學生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引導,從而讓學生的美術學習更具有方向性,促進學生感受美、賞析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陸青.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
[2]陳月霞.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
李金濤?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qū)下八廟鎮(zhèn)觀音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