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燕
摘要:新時代高等教育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歷史使命。大學英語教學也不例外。當前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就是如何在課程思政育人理念下推進大學英語教學,使兩者有機融合。本文通過闡述課程思政的內涵特征,從教學觀念、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5-0085-01
Abstract:Higher?education?in?the?new?era?shoulders?the?important?historical?mission?of?"building?a?virtue?and?standing?people".?College?English?teaching?is?no?exception.?Under?the?current?situation,an?important?issue?facing?college?English?teaching?is?how?to?promote?college?English?teaching?under?the?concept?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o?make?the?two?organically?integrate.?This?article?discusses?the?college?English?teaching?under?the?concept?of?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from?the?three?aspects?of?teaching?ideas,teaching?resources?and?teaching?methods?by?explaining?the?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of?the?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
Key?words:Course?Thinking;university?English;Teaching?English
1?引言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是高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
在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下,如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大學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知識的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具有“中國情懷”的國際化人才—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這不僅是高校英語教學的努力方向,也是當前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2?課程思政內涵解讀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對高校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回答。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育人”要先“育德”,在全員、全程、全課程的“三全”育人概念下,各類課程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協(xié)同育人,同向同行。課程結構應該是知識、價值和能力的多元統(tǒng)一。通過多方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各類課程知識、技能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運用正確的立場分析問題。把學習、觀察、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養(yǎng)成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課程思政的發(fā)展既是順應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積極探索。在思政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知識技能的傳授,同時也肩負著思想道德培養(yǎng)的重任。也就是說,大學英語課程要把語言本身放在教學中的顯性位置,而把樹人這一任務放在隱性的地方。這也是當前形勢下大學英語課程面臨的新要求和新挑戰(zhàn)。
3?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作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要貫徹立德樹人的任務,教師的作用不言而喻。將立德樹人任務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自然是關鍵所在。
只有教師自身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夠形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需求,才能夠積極提升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高校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加強對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要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方針與政策,與時俱進,關注時事。要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文化自信,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
此外,在教學觀念中,教師應加強和提升德育意識和育德能力,使課堂成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主陣地。教師要明白,課程的目的除了傳授語言專業(yè)知識技能以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整體的教學部劇和課程安排中,應該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使專業(yè)教育和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共進,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模范踐行者。
思政課程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還應充分挖掘課本和教材,合理利用線上線下的各種資源,收集與教學相關的德育素材,發(fā)揮課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揚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等,使學生感受到他們不僅僅是語言技能的學習者,更是中國文化的的傳播者和繼承者。在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中,增加學生對自身、國家和民族價值觀的認同感。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以教材基礎并進行適度的擴充和拓展,以道德、知識、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目的,引導學生既有“家國情懷”,又有“世界眼光”,培養(yǎng)學生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和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意志。
教學方法是貫徹和落實思政教育的途經(jīng)。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直接地把思政課的部分內容搬到專業(yè)課教學中,而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地自然融入。課程里有“思政內容”,卻讓學生不感覺到唐突;課程里有“思政味”,卻讓學生無被“說教感”,讓學生因情感共鳴自然而然地接受,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探究,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完成育人的目標。例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齊心協(xié)力,共克時艱,賦予偉大民族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在疫情期間的大學英語線上課堂上,我選擇了講解與疫情相關的詞匯和表達,還挑選了部分與我國抗擊疫情相關的英語新聞進行聽力訓練,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抒發(fā)了愛國主義情懷和“武漢精神”。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也了解了黨和國家在疫情期所實施的各項政策等。
4?結束
新時代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新的形勢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要革新思想觀念,要深刻認識到課程思政的必要性要,要努力貫徹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教學資源,以學生為中心,既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與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又注重正確的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
參考文獻:
[1]邊宇琪.外語類專業(yè)課與“課程思政”的融入[J].文教資料,2018(18):212-213.
[2]王卉.基于泛在學習環(huán)境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融入路徑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95(01):63-64.
[3]張微.基于課程思政建設的大學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思考[J].才智,2019(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