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南寧市興桂路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模式的確立、應用與完善,指出識字教學模式的構建有助于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讓識字課堂有法可循,實現(xiàn)讓學生快樂識字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低年段 識字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090-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弊R字教學對于一、二年級學生而言是一道難關,讓學生愿意識字、愛上識字、學會識字、享受識字,是低年段識字教學的關鍵。那么,在低年段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識字,享受識字的快樂?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確立識字課堂教學模式
南寧市興桂路小學是一所新學校,學校的文化主題是“芬芳教育”。建校一年多以來,我校語文教研組圍繞學校的特色文化,注重培養(yǎng)“芬芳學子”的核心素養(yǎng),在識字教學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確立了一、二年級識字新授課的基本教學模式。第一課時的教學模式為:激趣導入,引入新課—初讀課文,掃清障礙—多種方法,讀中識字—認識筆畫,指導書寫—自主學習,鞏固生字;第二課時的教學模式為:復習導入,明確目標—引導觀察,指導書寫—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熟讀成誦,鞏固練習—拓展閱讀,加強積累。
二、應用識字課堂教學模式
我校在小學低年級積極應用識字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在學校組織的第一屆“芬芳杯”課堂教學比賽中,黃歐霞老師執(zhí)教的課例《棉花姑娘》讓人耳目一新,該課例榮獲2019年度“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部級“優(yōu)課”。
《棉花姑娘》是部編版語文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充滿童趣、童真。課文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常識融為一體,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害蟲的科學常識。黃歐霞老師基于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努力拓展識字教學的寬度,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了獨特的文化氣息。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黃歐霞老師把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的起點。上課伊始,黃老師用課件出示謎語,采用猜謎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明確目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期待。
課件出示謎語:
“像云不是云,地上開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人們越愛它。”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一則謎語,你們快來猜猜謎底是什么。
生:棉花。
師:瞧,這就是棉花姑娘,她見到這么多小朋友開心極了,我們一起大聲地叫她的名字吧?。ㄕn件出示棉花姑娘笑的圖)
生:棉花姑娘。
師:咦,棉花姑娘現(xiàn)在卻哭了,她到底怎么了?咱們就來學習第19課——《棉花姑娘》。(課件出示棉花姑娘哭的圖)
黃老師的教學設計以人為本,順應孩子的年齡特征和思維方式,用猜謎導入的方式,切入教學內容。在孩子們興味盎然的時候,相機出示棉花姑娘的笑臉與哭臉,以此進行對比,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畫面中不知不覺走進課文,投入到課文學習中,讓課堂產生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識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初讀課文,掃清障礙”環(huán)節(jié),黃老師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圈畫生字,之后黃老師用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棉(mián)? ? 娘(niánɡ)? ? 治(zhì)? ? ?別(bié)? ? 吐(tǔ)
奇(qí)? ? ? ? 顆(kē)? ? ? ? 瓢(piáo)? ?碧(bì)? ? ? 啦(lɑ)
然(rán)? ? ? 燕(yàn)? ? ? ?干(ɡàn)
師:想要知道棉花姑娘怎么了,就要先和這些“生字寶寶”交朋友?,F(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02頁,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出課件上的生字。
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全班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學生一邊讀一邊圈圈畫畫,找出自己不會讀的字,這是充分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自行建構生字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如果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教師便鼓勵學生請教同桌或者周圍的同學,利用身邊的資源開展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習小組互幫互助的作用。黃老師向學生呈現(xiàn)的是帶拼音的詞語,為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幫助,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提高識字效率。
(三)多種方法,讀中識字
整節(jié)課,黃歐霞老師為了避免識字時的枯燥乏味,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熱情,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識字,有趣有味,學生學得輕松自在,效果明顯。在“多種方法,讀中識字”環(huán)節(jié),學生先是自己借助拼音大聲讀一讀;再和同桌讀一讀自己覺得最難讀的生字;接著由一名學生作為“興桂領讀者”開火車領讀,如果他讀對了,學生就齊讀一遍;教師用課件依次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去掉拼音認讀生字……整個過程渾然天成,黃老師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把每一個生字的讀音、字形、字義鐫刻在腦子里,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識字效率。
(四)認識筆畫,指導書寫
在“認識筆畫,指導書寫”環(huán)節(jié),黃老師扶放結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尋找規(guī)律,主動識字,效果顯著。她先用課件出示識記字形的方法:
加一加:“木”+“帛”就是“棉”。
換一換:把“飄”字的“風”換成“瓜”就是“瓢”。
組詞法:“燕”,“燕子”的“燕”。
師:同學們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組詞的方法識記字形。
師:誰做勇士大膽地分享你是怎么識記這些“生字寶寶”的?
……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黃老師引導學生對識字方法進行小結,再運用識字方法自主學習“病”“醫(yī)”二字。她還在課堂上設置“醫(yī)生給病人看病”的模擬場景,學生不僅識記了課文內的生字,還拓展了相關的詞匯,如“藥”“痛”“打針”等,既活躍了課堂,又讓學生學到了知識,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五)自主學習,鞏固生字
在黃歐霞老師的課堂中,孩子們表現(xiàn)出一股積極向上的精神,無論是自己認讀生字還是齊讀生字詞,都體現(xiàn)出強烈的主動學習意識。
在學生經歷自己認讀、與小伙伴一起練習之后,黃老師請一名男生作為“小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認讀生字?!靶±蠋煛币话逡谎?,教得很認真;其他學生專心致志,讀得起勁。黃老師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教給識字方法,讓學生學會分享和表達,引導學生快快樂樂地識字,體現(xiàn)了興桂路小學“芬芳課堂”的魅力。
三、完善識字課堂教學模式
建校以來,我?!胺曳冀處煛睆臉嫿ê椭C平等的師生關系、采用互動的學習方式、挖掘課程的文化內涵三個方面構建“芬芳課堂”的基本樣態(tài)。尤其是在低年段語文識字課堂教學方面,更是傾注了低年級語文教師大量的心血。我校一年級有14個班級,二年級有10個班級,語文教師基本都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他們可以說是一張白紙,對課堂上的很多問題都一無所知,到了課堂上又一籌莫展。針對這種情況,每個學期期初,我校行政領導每天都會到教師的課堂上聽課,發(fā)現(xiàn)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之后,校領導組織一、二年級的全體語文教師開會討論,讓教師各自梳理課堂上的最大問題,總結出了“芬芳課堂”教學中的五大問題:如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如何讓學生學會傾聽與表達?如何在教學中進行角色互換?怎樣提高課堂提問效率?課堂上怎樣評價學生?以上問題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應解決的。
我校結合現(xiàn)有優(yōu)秀課例《棉花姑娘》《古對今》,組織年輕教師一起討論,借鑒優(yōu)秀的課例解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學校師徒結對活動的“師父”關注年輕教師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在教師的學習成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校重新梳理了一、二年級的識字課堂教學模式,由筆者在學校錄播教室執(zhí)教識字教學示范課《比尾巴》《動物兒歌》等,全體一、二年級教師到場聽課。校領導給出了觀課要點:識字教學課堂模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如何操作的?授課教師如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如何讓學生學會傾聽與表達,在課堂上怎樣評價學生?每一位聽課教師都要圍繞這些觀課要點,在教研活動中發(fā)言,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今后如何開展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年輕教師基本上學會了上課,識字課堂的教學結構漸漸明晰,識字課堂教學模式也在應用中得到了完善。
12月,我校家長開放日如期舉行,學校教學督導部以此為契機,檢查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識字課堂建模、用模情況。如一年級共有14個班,1—7班為第一組,集體備課的內容為《雪地里的小畫家》;8—14班為第二組,集體備課的內容為《烏鴉喝水》。兩組教師分頭行動,按照識字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備課,科學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每一句要說的話都寫在詳案上,“師父”們對教案進行把關,過關之后開始試講?!巴降堋眰冎鹨辉囍v,每一位試講的教師都嚴陣以待、全力以赴。第一次試講的是李小紅老師,其他13個班的教師都去聽課,聽課之后,“師父”組織“徒弟”評課,分析試講課的優(yōu)點,指出試講課存在的問題,第二位老師繼續(xù)上課,其他教師繼續(xù)聽課、評課……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磨礪,從實踐到研究,從研究到思考,從思考到發(fā)展,最后又回歸到實踐,教師對識字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了解,越用越順手。一年級全體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在家長開放日的展示活動中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我校通過專題研討、課例分析、經驗總結等方法,進行多角度、多學科研究,確保課堂模式建構課題研究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一直以來,我校把著力點放在課堂文化的系統(tǒng)構建上,關注“芬芳課堂”的生成,不斷積累、總結經驗,初步形成了我?!叭?、三互、三關注”的“三三制”教學文化,即:目標要明確、內容要適合、重點要突出;師生互動、角色互換、內外互延;教學方式由關注教向關注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教學模式由單一講授型向關注師生互動轉變。我校通過研究與實踐,形成了民主、靈活、和諧的教學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生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芬芳課堂”識字教學模式。
注:本文系南寧市“特級教師專項”C類課題“興桂路小學‘興桂教育課程文化體系建構的研究”(課題編號:TJ2018C012)和“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TJ2018C0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尚燕(1973— ),女,廣西桂平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廣西特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識字教學與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