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是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學目標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現(xiàn)在幾乎每個學科都重視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非???,技術更新率高,為使學生將來真正擁有發(fā)展的適應能力,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要,是必須要落實的一項教育工作。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20世紀人類進入了文明發(fā)展的爆發(fā)期,科學技術得到飛速的發(fā)展。特別是信息技術,其發(fā)展速度之快可以用“飛速”來形容。這使得信息技術在當下具有兩個特征:第一是信息技術普及率非常高,人類已經(jīng)進入全面的信息化時代,幾乎所有的生產(chǎn)、生活都不可避免地應用信息技術;第二是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非???,技術淘汰率高。從這兩個特征上分析信息技術的教學,就可以得出這樣的思路:第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實踐應用,即重心不在理論而是使學生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服務于生活學習。第二,學生必須擁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在課本上學到的技術在其進入社會工作的時候,很可能已經(jīng)淘汰更新了。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其必須能夠完成獨立的技術能力更新。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幾乎所有學科都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信息技術這個學科,這個目標任務更重要,是個硬指標。
一、?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不清
前面分析過,信息技術的教學重心應該放在能力教育、素養(yǎng)教育上。其實,信息技術教師也大多是知道這個目標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會受到應試等思想的影響,而將重心放在應考上。而且,教師教學業(yè)績如何,也通常很難從學生的素養(yǎng)上進行考核,這也造成教師不太重視能力教育。當然,這其中也自然就包括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內容目標不對
我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具有適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節(jié)奏的能力。而大多教師在組織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在內容的選擇上過于依賴于教材。基于教材組織教學當然是沒有問題的,這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系統(tǒng)性,但這就存在一個問題:課本上所安排的內容其實也與當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存在著時間差。比如制作動畫、視頻、音頻的軟件,現(xiàn)在已經(jīng)與教材中的版本不一樣了,而且還出現(xiàn)了不少比教材中推薦的軟件更易操作的軟件。太過于拘泥于教材,一方面使學生在生活中不太容易找到對應的版本,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所學與現(xiàn)實的落差太大。
(三)培養(yǎng)方法不當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智力水平,以及信息技術的認知規(guī)律來組織。不能說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就一定能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教師需要考慮,學生是否具有了創(chuàng)新思維,是否有意愿去自主學習,是否有能力和條件完成學習任務,等等。如果教學方法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等不相符合,培養(yǎng)的效果就會打折扣,甚至是無法落實。
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
有些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就像是學習游泳一樣,把學生直接“放到水里”去,讓他們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這個思路顯然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問題是,信息技術是個廣泛的概念,它包含的內容非常多。而學生要在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要掌握一些滿足其發(fā)展需求的技術,在內容目標的選擇上,學生就會出現(xiàn)糾結或迷惑。有的學生去研究上網(wǎng),有的學生去研究游戲,有的學生去研究動畫……大家學習的內容五花八門,有的內容并不是必須要掌握的(比如游戲),而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也會無從著手。所以,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即便是基于“開放性”的理念,教師也需要為學生定下一個明確清晰的目標方向。這樣,學生所學與其所需精準定位,教師也方便對其進行指導管理。比如在學習圖像處理的時候,第一個章節(jié)就規(guī)定學生去研究如何獲取電子圖片資源。開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有多少種圖片獲取渠道,而讓學生開動腦筋,先自己想辦法。最后是教師帶領大家一起歸納。這樣,學習過程中大家的總目標是一致的,教師很方便對集體進行引導,而且通過自主探究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同時掌握了圖片獲取這個在生活、生產(chǎn)中比較常用的基本技術。
(二)真正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的方式是通過學生開放式的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能力素養(yǎng),與知識的掌握規(guī)律是不同的。知識以及具體的技術,完全可以通過教師的直接講授來完成學習和掌握。而素養(yǎng)是學生內在的品質,教師講學生聽作用不大,其規(guī)律是由學生經(jīng)過思考、體驗、操作、探究之后的自我構建。也就是,教師如果想讓學生僅掌握技術,那么,教就可以了,而如果在學生掌握技術和知識的同時還要落實自主學習能力等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就必須將學習的過程、條件、空間給學生,讓他們深度參與、高度獨立地經(jīng)歷學習過程。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圖片獲取,教師完全可以把網(wǎng)絡、圖庫、拍攝、截圖、掃描這幾個獲取渠道直接告訴學生,很快就能完成學習并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效率非常高。但我們?yōu)槭裁捶且寣W生自己去想一想,用電腦去試一試,“消耗”這么多的課堂時間呢?就是為了在這個思考、嘗試和操作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成獨立構建。
(三)構建自主驅動
順著前面的教學邏輯繼續(xù)分析,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把課堂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給了學生,讓他們更多地進行獨立(或合作)的探究、體驗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教師退到了“幕后”,對學生監(jiān)督管理的力度就會弱化。教師在學生對著電腦操作的時候,并不清楚他們是不是在真正的研究所擬定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有很大的可能是,一部分學生借這個機會去玩別的東西(比如電腦中的小游戲),等其他同學探究結束交流結果的時候,他直接“摘桃子”。也就是肯定會有不少學生在獨立探究學習的形式下,開了小差,沒有實質的學習。那么,這個過程也就起不到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作用。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其實就是學生缺少參與學習的驅動力,沒有興趣,沒有欲望。所以,在明確了目標和還課堂給學生之時,教師必須要有辦法給學生建立一個自主的驅動力。而要實現(xiàn)這個目的,其實也并不難,教師可采用的策略有很多。
比如,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或讓學生自己去找)較新版本的軟件或者是新研發(fā)的軟件。在前面分析問題的時候我們提到過,教材中所講的、推薦的軟件或技術很可能是已經(jīng)過時了。有不少學生其實知道這些軟件是一些舊版本,他就會產(chǎn)生一種“落伍”的感覺,心里想:“在課堂上學了之后,在生活中也用不到,而且有更好的、更高效的軟件為什么不用呢?”在這種思想下,他自然就不愿意去碰這些“古董”。雖然說,我們教師明白,軟件的升級其實并不影響他們對基礎操作的掌握。但學生失去了興趣,就有影響了。
比如,我們利用初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的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把競爭元素引入進來,把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出來。如在學習編輯音頻的時候,教師先說:“等大家都制作完成后,我們要進行全班評比,看看誰編輯的音樂最好聽。選出前幾名同學的作品,通過學校的‘小喇叭播放給全校同學們聽。”因為引入了比賽這個元素,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一下就激發(fā)出來了。
(四)布置實踐任務
前面說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是考慮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變化速度快,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使學生在生活實踐應用中適應發(fā)展的節(jié)奏。這個理念的原理是,當學生在將來的信息技術應用實踐中遇到問題之后,就出現(xiàn)了學習的需求,從而用自己所具有的自主學習能力來完成技術的更新。從這個原理上說,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給他們一個機會在生活實踐中去與“困難”“問題”邂逅,使他們在面對實踐困難的時候想辦法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去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這個過程,自然就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而且,這種在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具有實際意義。
比如在例舉圖片獲取教學的時候,我們提到了有一種圖片獲取渠道是“圖片資源庫”。其實,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給班級構建一個學習資源庫。這個資源庫中不僅是有圖片資源,還應有視頻、音頻、軟件、課件等等學習資源,方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用。這個工作,一般是由教師來做,但基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需要,也可以將之交給學生去做,“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班級學習資源庫。請同學們研究一下,用什么軟件或平臺來構建這個資源庫,是用QQ文件功能,還是用網(wǎng)盤?或者還有什么更合適的網(wǎng)絡空間?資源庫中需要怎樣對文件進行分類管理?怎樣與同學共享資源?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并進行操作創(chuàng)建。誰的方案好,我們班就用誰的”。
再比如,在學習了動畫制作之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數(shù)學老師要教“二次函數(shù)”這個知識,需要一個動畫課件,請同學們替老師完成這個工作??梢园巡煌瑢W科、不同課時的任務分散布置給不同的學生,盡量避免重復。其他學科的教師很愿意使用自己學生制作的“課件”。在教學中,不管質量如何,學生自制的小課件,能夠在課上起到調動學習情感、增加趣味性的效果。我們給學生布置此類實踐任務,大多并不是一種實踐模擬,而是將學生真正置身于實踐。這對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素養(yǎng)等等都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幾乎所有學科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但對信息技術這個學科來說,其價值意義更大、更重要?;诔踔袑W生的學習心智特征以及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規(guī)律,通常來說,教師應關注幾個策略的應用:第一是要明確目標,第二是要以學生的學為主,第三是為學生構建自主驅動,第四是讓學生到實踐中去鍛煉。
參考文獻:
[1]楊仁清.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解析[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4):209.
[2]何恒剛.關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3X).
[3]董瑤.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56.
[4]代軍婭.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2016(6):165.
作者簡介:吳有平,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際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