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靜
摘 要: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遇到問題了,去解決了,又會有新的問題出現(xiàn),問題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常態(tài)。問題能夠引導我們不斷地去探索未知的東西,引發(fā)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考,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知道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培養(yǎng)他們提出問題的思想意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我們的教育有所突破。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問題意識是我們創(chuàng)新的首要條件,是我們提高學生整體水平的一個良好的起點,可以幫助學生打破陳舊的教育觀念,幫助他們去挖掘新的知識。當學生們進行問題思考的時候,他們的大腦處在非常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對所學知識經(jīng)過整理思辨以后,會有更高層次的理解,有時甚至會超越課本所講的內容。問題是學生們進行邏輯思維的開始,有了疑問,學生們才能對學習中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激發(fā)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他們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的過程。老師要根據(jù)課程的內容,課文中的重點,積極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問題意識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面對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語文整體素質比較低下的現(xiàn)狀,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找出語文學習中的障礙,化被動為主動,提高他們在學習中的主觀的領導地位,強化他們自己主動學習的精神。有了問題,才有去解決問題的動力,也就有了學習的耐心,從而提高了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
問題本身是一個邏輯思考的過程,問題的提出需要他們對知識有一定的積累和整合的能力。有了問題學生會想到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和過程,考慮問題的影響范圍,然后怎么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對自己質疑、對老師質疑、對課本質疑,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他們,從而激發(fā)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
3、有利于語文教育的改革
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體現(xiàn)我們語文教育改革的精神,摒棄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改變老師不停的灌輸,學生死記硬背的現(xiàn)狀,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仔細認真的觀察和思考,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來,給了學生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積極的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有效的更加了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的機會,讓老師更好的了解自己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好壞,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存在問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二、養(yǎng)成小學生良好問題意識的策略
1、加強基礎知識學習
基礎知識的學習很重要,了解基礎知識以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才能做出一定的判斷,所以老師要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對一些相近的詞語進行歸類總結,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詞語,并適當?shù)倪M行練習等等。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學習中,我們要先讓學生熟練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中青蛙的具體的生長發(fā)育的過程,才能解決學生心中“小蝌蚪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它為什么要找媽媽”等等問題。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以后,還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去發(fā)現(xiàn)更多有關青蛙方面的知識。沒有對文章內容的基本掌握,學生就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無法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
2、引導學生質疑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他們的學習能力有限,需要我們老師加以正確的引導。老師可以在課前的預習的時候,引導學生產(chǎn)生疑問,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預習。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出“植物媽媽為什么要想辦法?”“植物媽媽究竟有什么樣的辦法?”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的去進行預習。了解了豌豆、蒲公英、蒼耳媽媽送自己孩子的辦法以后,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自然界其他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例如在學習《葡萄溝》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向學生發(fā)出疑問“葡萄溝說的是什么地方的葡萄?”“和我們這里的葡萄有什么不同嗎?”“課文中介紹了有關哪些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對這些疑問進行解惑以后,在課堂上進行表述,提高他們的語言的組織的能力,加深了他們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們了解“少數(shù)民族原來這么熱情好客啊,有時間了一定要到當?shù)芈糜稳?。還有新疆的葡萄怎么還有白色的啊?超市里賣的葡萄干都是新疆生產(chǎn)的嗎?”等等疑問,讓學生們學期語文來更有意思。
3、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不斷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水平,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方面的學習。問題不在大小,有的問題看起來很幼稚,但是對學生來說可能很重要,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為了滿足教學的需求,老師在不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的前提下,要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水平,滿足他們的語文學習成長的需求。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的時候,學生可以提出這樣的疑惑“作者是怎么描述爬山虎的腳的?”“作者會運用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文章會采用什么樣的敘事方式”等等,帶著這些疑問讓學生認真學習,對老師講過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復習,也可以運用到自己今后的寫作當中,得的很好的實踐運用,彌足自己寫作方面的短處。
結語
做學問就要不斷的產(chǎn)生疑問,有了疑問才能取得不斷的進步。問題意識在我們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是語文教學的不斷發(fā)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學生提高自身水平的需要。但是,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逐漸的變化過程,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懂得利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合理的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景,豐富學生們的想象力,強學生們提問方面的訓練,提高他們提出問題的水平,提高他們語文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清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49-150.
[2]劉章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當代教研論叢,2017(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