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淼,王艷平
北京市第一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檢驗科,北京 100026
結直腸癌是中國較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一[1],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結直腸癌常伴隨腹膜轉移,術后5年生存率不足20%~25%[2]。研究結直腸癌的發(fā)病機制對其深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關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機制闡述并不完全,有研究報道細胞凋亡調控失常是其中重要的分子學機制[3]。caspase 3是細胞凋亡通路中關鍵酶之一,可抑制細胞過度增殖分化,介導其凋亡[4],關于caspase 3表達與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的關系目前仍有爭議[5-6]。酪氨酸激酶2(tyrosine kinase 2,TYK2)是多細胞表達的非受體型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員,參與酪氨酸激酶途徑中多種細胞因子的調節(jié),其表達異常可導致正常細胞因子信號途徑功能紊亂,介導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7-8]。TYK2與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鮮有研究報道,本研究探討caspase 3、TYK2與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的關系,旨在為結直腸癌的臨床診治提供依據,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市第一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結直腸癌診斷標準[9],并經病理學檢查證實為結直腸癌;②年齡≤79歲。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疾??;②具有放化療史、免疫治療史;③結直腸癌術后復發(fā);④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⑤資料缺失,無法納入統(tǒng)計分析。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86例結直腸癌患者,取其組織標本作為結直腸癌組,選取其中術后符合要求患者的43例癌旁組織作為對照組。結直腸癌組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齡43~78歲,平均(58.3±6.9)歲;體重指數(shù)(22.1±2.3)kg/m2;結腸癌57例,直腸癌29例;浸潤達肌層41例,未達肌層45例;淋巴結轉移45例;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37例,Ⅲ期20例,Ⅳ期9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2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41例。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48~75歲,平均(58.6±5.2)歲;體重指數(shù)(22.4±2.0)kg/m2;結腸癌30例,直腸癌13例。兩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免疫組化染色 采用免疫組化PV兩步法:石蠟切片常規(guī)脫蠟至水,蒸餾水沖洗,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浸泡5 min,微波微火抗原修復3 min,共2次,自然冷卻至室溫,3%過氧化氫甲醇封閉內源性過氧化酶活性,10 min,PBS沖洗,滴加一抗,4℃冰箱過夜,PBS沖洗,滴加通用型二抗(PV-6000),37℃溫箱孵育40 min,PBS沖洗,二氨基聯(lián)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顯色,自來水充分沖洗,蘇木精復染,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樹膠封片,每批染色均設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
1.2.2 免疫組化結果判定 caspase 3蛋白陽性染色表達于細胞質/細胞膜、TYK2蛋白陽性染色表達于細胞質。①根據染色程度評分:未染色為0分,淡黃色染色為1分,棕黃色染色為2分,褐色、黑色染色為3分。②根據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評分:≤10%為1分,11%~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染色程度與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評分的乘積<3分為陰性,≥3分為陽性。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直腸癌組組織中caspase 3蛋白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織,TYK2蛋白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組織中caspase 3、TYK2蛋白陽性表達率的比較[n(%)]
不同年齡、性別、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潤深度及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結直腸癌組織中caspase 3蛋白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性別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結直腸癌組織中TYK2蛋白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NM分期為Ⅲ+Ⅳ期、低分化、浸潤深度達到肌層、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結直腸癌組織中TYK2蛋白陽性表達率分別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高+中分化、浸潤未達肌層、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17、4.015、4.015、4.592,P<0.05)。(表2)
結直腸癌是威脅中國人生命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較高且呈上升趨勢。結直腸癌的生存率較低,早期診斷和治療在結直腸癌的臨床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確定某些腫瘤相關因子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異常表達水平對結直腸癌的診斷、術后化療和預后評估等均可提供特異性強和靈敏度較高的指導依據,是結直腸癌病理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caspase 3是執(zhí)行細胞凋亡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中的一員,caspase 3作為凋亡信號通路中最后的執(zhí)行者,大多數(shù)細胞凋亡途徑均通過其引發(fā)凋亡指令,其表達異??赡芘c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10]。有學者發(fā)現(xiàn)肝癌患者的肝癌組織中caspase 3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癌旁組織,且升高程度與肝癌組織的分化程度密切相關,高分化者caspase 3表達水平顯著高于低分化者[11]。還有學者同樣發(fā)現(xiàn)caspase 3在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組織中高表達(相較于癌旁組織)并提出caspase 3的高表達可作為食管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預后評估指標[12]。但caspase 3表達水平與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相關性的報道國內外文獻中所得結論并不一致。有學者報道腺瘤中caspase 3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結直腸癌組織[13]。但也有學者報道結直腸癌組織中的caspase 3水平顯著高于正常黏膜組織,且以右側結腸為代表,其組織中caspase 3的表達水平還與腫瘤的復發(fā)有關[14]。本研究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組織中caspase 3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癌旁組織,提示caspase 3可介導腫瘤細胞的凋亡,在結直腸癌早期發(fā)展階段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顯示caspase 3在結直腸癌中陽性表達與患者的年齡、性別、分化程度、臨床分期、浸潤深度無關,說明caspase 3不能作為結直腸癌進展和預后的評估指標。但也有文獻報道caspase 3與結直腸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關,結直腸癌組織分化程度越高,caspase 3表達水平越高,凋亡活性越強[15]。出現(xiàn)結果的不一致性可能與樣本量的大小,納入患者的種族、性別、年齡等差異或研究方法不同等有關。后期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caspase 3與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以明確結直腸癌的發(fā)展機制。
表2 不同臨床特征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結直腸癌組織中caspase 3、TYK2蛋白陽性表達情況(n=86)
TYK2以信號傳感器的角色通過將細胞外的信號傳遞到細胞內,參與非受體型酪氨酸激酶家族中調節(jié)細胞因子信號途徑的功能。有學者報道敲除TYK2的小鼠雖然有活力且能生育,但其抗擊感染因素和致癌因素的能力降低,缺乏腫瘤監(jiān)視[16]。推測TYK2介導機體的炎性反應和免疫功能調節(jié)。大量文獻報道TYK2具有明顯的腫瘤促進作用,TYK2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癌旁組織;且在乳腺癌組織中表達上調并與乳腺癌的遠處轉移密切相關[17-20]。本研究結果顯示,TYK2蛋白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癌旁組織,提示TYK2表達上調可能與結腸癌的發(fā)生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TNM分期為Ⅲ+Ⅳ期、低分化、浸潤深度達到肌層、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結直腸癌組織中TYK2蛋白陽性表達率分別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高+中分化、浸潤未達肌層、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TYK2表達水平可作為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的一個潛在生物學指標,其表達水平與結直腸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關,TYK2在分化差的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顯著高于分化高的結直腸癌組織。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組織中TYK2蛋白表達上調、caspase 3蛋白表達下調,TYK2蛋白與結直腸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關系。本研究在既往文獻的基礎上,不僅確定TYK2、caspase 3蛋白表達水平與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相關性,還確定二者與結直腸癌預后的關系,深化結直腸癌的發(fā)病機制研究,對結直腸癌的診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