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春艷,楊輝
術后惡心嘔吐是阿片類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普通手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約為30%,對于特殊手術或者特殊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可高達70%~80%[1],惡心嘔吐不僅導致患者疼痛和焦慮,嚴重者可致傷口裂開,吸入性肺炎、氣胸、酸堿和電解質平衡紊亂,甚至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2],所以有必要進行有效的預防。而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體拮抗劑可明顯預防術后鎮(zhèn)痛期的惡心、嘔吐等[3],文獻已經證實5-羥色胺(5-HT3)受體拮抗劑對惡心嘔吐有高度選擇性和特異性,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止吐藥,昂丹司瓊是第一代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已廣泛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惡心嘔吐,對應用經靜脈病人自控鎮(zhèn)痛(patient comeled intrar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引起的惡心嘔吐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但對延遲性嘔吐效果甚微,鹽酸帕洛諾司瓊屬第二代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其可高選擇性拮抗作用于5-HT3受體,使嘔吐反射中樞外周神經元的突觸前5-HT3受體得以阻斷,從而顯著降低惡心和嘔吐的發(fā)生幾率[4-5]。本文以剖宮產患者為對象,比較了鹽酸帕洛諾司瓊與昂丹司瓊在預防剖宮產術中、術后惡心嘔吐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產科行擇期剖宮產的產婦60例,均為單胎足月產婦,隨機分為(A、B、C)3組,每組20例。A組為對照組(不給止吐藥),B組給予昂丹司瓊,C組給予鹽酸帕洛諾司瓊(吉歐停)。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肝、肺、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2)術前有精神異常、聽力障礙者、暈動病史者;(3)無腰硬聯(lián)合麻醉禁忌證。術前肝腎功能檢查正常,血常規(guī)、血凝分析結果正常。
1.2 麻醉方法 所有產婦術前均按要求禁飲、禁食,入室后建立靜脈通道,常規(guī)監(jiān)測生命體征,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所有產婦術中持續(xù)低流量面罩吸氧(2~3 L/h)。
1.3 術后鎮(zhèn)痛方案 所有產婦手術結束前30分鐘采用PCIA,A組為舒芬太尼150 μg+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L,B組為舒芬太尼150 μg+昂丹司瓊8 mg+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L,C組為舒芬太尼150 μg+鹽酸帕洛諾司瓊0.15 mg+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L,輸注速率為2 mL/h,自控鎮(zhèn)痛PCA劑量為1.5 mL/30 min,并向家屬詳細說明PCA使用方法。
1.4 觀察指標 由專人于術后各時間點(0、1、3、6、12、24、48 h)對所有產婦進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定鎮(zhèn)痛效果,<3分為優(yōu)良,3~5分為基本滿意,>5分為不滿意;記錄不同時間段內0~2 h、2~4 h、4~6 h、6~12 h、12~24 h、24~48 h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同時觀察記錄頭痛、頭暈、呼吸抑制、錐體外系癥狀等不良反應,記錄過程采用雙盲法。
2.1 3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3組產婦年齡、身高、體質量、孕周、手術時間和使用舒芬太尼總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3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2.2 3組產婦術后鎮(zhèn)痛效果比較 所有產婦術后鎮(zhèn)痛效果均達到滿意,3組產婦術后各時間點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產婦術后鎮(zhèn)痛效果比較
2.3 3組產婦術后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比較 術后惡心嘔吐大多發(fā)生在24 h內,術后24 h內B組、C組產婦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在術后0~2 h B組和C組產婦抑制惡心嘔吐作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2~24 h C組抑制惡心嘔吐作用大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產婦術后各時間點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比較(%)
2.4 3組產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3組產婦均未出現(xiàn)頭痛、頭暈、呼吸抑制、錐體外系癥狀、QT間期延長等藥物不良反應。
惡心嘔吐是麻醉和手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機制非常復雜[6-8],嘔吐發(fā)生機制可能為各種不良因素通過乙酰膽堿、多巴胺、組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5-HT等遞質刺激外周感受器與嘔吐中樞引起惡心嘔吐。嘔吐中樞位于第四腦室腹側面極后化學觸發(fā)帶和孤束核上方,分為化學感受器觸發(fā)帶和神經反射中樞,5-羥色胺受體90%存在于消化道(腸黏膜下和嗜鉻細胞),1%~2%存在于中樞化學感受器促發(fā)帶[9]。手術和化療等潛在嘔吐刺激因子可刺激5-HT釋放入血,與其受體結合,誘發(fā)惡心嘔吐[10]。5-HT3受體拮抗劑是目前臨床最為廣泛的止吐藥,作用機制是選擇性阻斷位于中樞化學感受器和迷走神經末梢的5-HT3受體,從而達到中樞外周雙重作用。昂丹司瓊是高選擇性的5-HT3亞型受體拮抗劑,其抑制惡心嘔吐的機理主要是通過拮抗中樞化學感受區(qū)及外周迷走神經末梢的5-HT3受體[11],從而控制惡心嘔吐癥狀。鹽酸帕洛諾司瓊屬于第二代5-HT3受體拮抗劑,具有較高的親和力、選擇性,親和力相當于第一代30~100倍,可特異性的結合5-HT3受體,對外周、中樞神經信號傳導至受體觸發(fā)區(qū)具有一定的阻斷作用,促使5-HT3受體內化,導致受體失活,其半衰期長達40 h左右,進而預防惡心、嘔吐發(fā)生,且止嘔作用維持時間較長,避免切口撕裂、水電解質紊亂,患者接受度、耐受度良好,與昂丹司瓊比較,具有一定優(yōu)勢,具有較高臨床認可度[12]。
據(jù)本資料小樣本的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在術后0~2 h,昂丹司瓊與鹽酸帕洛諾司瓊二者抑制惡心嘔吐的作用沒有明顯差別,在術后2~24 h,鹽酸帕洛諾司瓊較昂丹司瓊可明顯抑制惡心嘔吐的發(fā)生。鹽酸帕洛諾司瓊用于其他手術惡心嘔吐危急重患者的臨床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
綜上所述,鹽酸帕洛諾司瓊具有劑量小、效果好、親和力高、消除半衰期長和不良反應輕等優(yōu)點,預防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昂丹司瓊,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