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譚方圣 經娟
摘 要 課程評價是高職課程改革研究的重點項目,通過課程評價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有效的進行。本文以《新能源發(fā)電創(chuàng)新設計》課程為例,以崗位需求為目標,以學生成長為主線,圍繞學生能力的提升,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課程評價體系,將課程評價過程滲透到課程實施的整個過程。該課程評價體系能較客觀實時反應教學情況,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課程建設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課程評價 高職課程 多元評價體系
目前高職課程評價存在一些問題: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過程、評價目標單一,僅限于學生和教師之間互評,評價目標僅限于檢驗課程目標達成的程度,忽略了課程評價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jié)、診斷-改進功能。而現(xiàn)代課程評價應貫穿于課程建設實施的全過程,包括課程資源 、課程定位、課程計劃設計、課程內容建設、 課堂組織實施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開展。課程評價應通過多元的分析、多主體的協(xié)商,逐步達成共識基礎上的改進。
《新能源發(fā)電創(chuàng)新設計》課程是針對光伏發(fā)電技術與應用專業(yè)大三學生開設的一門綜合的專業(yè)技能課程,主要針對光伏發(fā)電領域,旨在檢驗學生應用光伏發(fā)電技術理論知識的能力,通過該課程的訓練,使學生基本熟悉設計過程,具備光伏發(fā)電產品、分布式光伏電站基本設計能力。本課程評價以崗位需求為目標,以學生成長為主線,圍繞學生能力的提升,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課程評價體系。
1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評價目標
通過企業(yè)調研,組織專家討論,進行光伏發(fā)電技術專業(yè)相關崗位分析和職業(yè)能力分析,針對光伏發(fā)電設計崗位,在大一大二課程的基礎上強化設計能力,確定課程內容為新能源發(fā)電創(chuàng)新設計。分解職業(yè)能力,確定課程任務情境為創(chuàng)新光伏產品設計,分布式光伏電站設計及大型地面光伏電站設計;根據任務情境綜合學生各方面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實施課程教學,細化教學效果評價指標,形成多元的、靈活的、具有反饋作用的課程評價體系,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水平。
2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過程覆蓋課程實施的全過程,包括課程實施前的評價(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中的評價(教學組織﹑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課程實施后的評價(課程評價分析﹑課程評價反饋)。構建由學生﹑教師﹑企業(yè)為主體的多元評價體系,采用過程性﹑分階段﹑小組合作等多樣的評價手段,并將課程評價信息進行及時的開放性的反饋,逐步改進課程實施整個過程,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圖1為多元課程評價體系示意圖。
3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評價內容
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的共同發(fā)展,課程評價內容包括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3.1教師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對課程設計﹑課程教學目標﹑課程資源﹑課程教學效果等進行分階段的評價。分為課程學習前,課程學習過程中,課程學習結束及在工作崗位當中四個階段,分階段對課程內容﹑教學狀況﹑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和思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要求。在到了工作崗位后,結合崗位的任職情況,知識技能的運用情況等提出意見和建議。表1為教師教學效果評價標準。通過各階段評價的參與,增強對課程的認同和興趣,激發(fā)學習的動力,逐步養(yǎng)成評價的素質。
3.2學生課程成績評價
通過崗位能力分析,細化能力要求,根據能力點測評要求,設置評價指標,考核實施效果,充分體現(xiàn)課程評價中崗位能力要求和個性化差異。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教師﹑企業(yè)導師學習小組﹑學生個人分別針對學習態(tài)度﹑職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基礎知識﹑崗位能力進行評價,評價內容見表2學生課程成績評價。
教師對項目小組和個人能力進行評價,考核項目小組即對項目小組在任務實施全過程及項目成果進行評價。掌握學生的各種動態(tài),記錄學生的優(yōu)缺點,提出適當?shù)囊蠛徒ㄗh,反饋給學生,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
學習小組及學生個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團隊合作精神,個人能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作的貢獻,小組成員間進行自評﹑互評,并給出合理建議。
4 總結
本課程的評價,堅持以崗位需求為目標,以學生成長為主線,圍繞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升素質的養(yǎng)成等開展實施,發(fā)揮課程評價的作用和意義。本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將評價的過程滲透到整個課程實施環(huán)節(jié),能較好督促學生每階段的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評價,充分調動發(fā)動學生積極性和主觀性。通過課程評價,將課程學習內容對接崗位工作內容,增加學生技能與崗位能力的吻合度,得到了企業(yè)和在崗學生的肯定。但是,對于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信息的有效收集和整合,還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調整,從而使得評價體系更加科學﹑有效。
作者簡介:周玲(1977.9-)女,漢族,江西都昌人,碩士,廣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光伏發(fā)電技術及應用,高職課程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惠.發(fā)展性課程評價在高校中的運用[J].黑龍江教育,2018(03):81-83.
[2] 謝一萍,崔爽,段麗萍,王志鋒.醫(yī)學教育課程體系內涵探析[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1(02):164-166.
[3] 王婷.高職工學結合課程評價中的多元主體參與[J].教育與職業(yè),2013(2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