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摘 要】隨著經濟和教育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音樂治療在從屬范疇上屬于社會心理治療,是較為尋常的一項治療方式。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咨詢師往往采用音樂治療這一方式以幫助學生走出昔日的心理陰影,重新面對過去不堪回首的記憶,幫助他們學會以更積極更美好的態(tài)度去生活。除此之外,在國際上,為了在醫(yī)療過程中適當地減少病人的焦慮情緒,緩和調整其心理狀況,提高康復速率,臨床醫(yī)學治療往往結合音樂治療,采取藥物為主,音療為輔的治療模式。因此,借助這一有顯著效果的心理治療方式,我們可以減少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治療緩解學生們的不良情緒乃至過往的心理陰影。
【關鍵詞】音樂治療;高職學生;心理壓力
引言
為有效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導高職學生建立積極、陽光的價值取向,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努力實踐探索教育教學路徑,在積極心理學理論探究教育方法,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空間,基于對音樂藝術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價值及其滲透策略的研究,首先,闡述了高職院校音樂藝術教育與學生管理現狀。然后,分析了音樂藝術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用,具有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作用。
1高職院校音樂藝術教育與高職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1音樂藝術教育現狀
音樂藝術教育已經成為當今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藝術教育學生的審美水平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針對音樂藝術教育并沒有準確定位。認為非音樂藝術專業(yè)的學生,不需要學習有關音樂藝術的內容。音樂藝術教育在高職院校教育當中并沒有得到更好落實,這一問題的出現,對于學生的更好發(fā)展而言勢必會造成嚴重影響。
1.2高職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之所以強調要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因為目前大部分高職學生在心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積極問題”。在調查中筆者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存在心理問題,無論是在交友還是生活中不能夠客觀、全面的看待自己,且對自己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存在錯誤的認識,在生活、學習只能更無法滿足自我需要,主觀自我和客觀自我存在嚴重矛盾,導致人生目標缺失、校園學習生活迷茫。其次高職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存在心理問題,希望獲取更多的朋友同時又過分突出展現自我,容易出現焦慮、自卑等情緒。此外,該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躁動期,情緒波動不穩(wěn)定,有時容易產生極端行為,進而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2音樂治療在緩解高職學生心理壓力中的應用策略
2.1指導性音樂心理減壓
這種方式是一種較好的減壓方式,利用音樂達到放松學生思維與意識的目的,使學生在音樂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有利于學生在此情景中,打破固有模式束縛。在實際操作時,可以運用這種方式,學生以自身的喜好特點為依據,選擇一個自身感覺比較舒服的姿勢,可以是坐姿,也可以是臥姿。當學生的思維在恢復平靜之后,教師播放相應音樂旋律,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放松身心。并運用柔和、巧妙的語言將音樂中播放的內容描述出來,學生則需要按照教師的指導,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盡量放松情緒。
2.2糾正大學生對音樂治療的正確認知
當今,全社會對人類心理學的研究與分析日漸增長,各大高校也應該采取恰當的方式,將音樂治療這一效果顯著的心理學治療手段普及下去,可以考慮將音樂治療作為一門新穎學科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全面認真地做好課前準備,設立操作性較強的方案以輔助學生自我進行心理治療,并且將音樂治療的基本原理做一個細致的普及,以提升音樂治療在社會人群中的接納程度。此外,教師們還應細致地針對每一個學生設計不同的音療曲目,充分發(fā)揮教學的專一針對性。
2.3歌曲探討音樂心理減壓
歌曲探討的音樂治療方式,需要高職院校學生在此過程中自由發(fā)揮,使學生對音樂進行交流、分享與探討。同時大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介紹,使彼此之間感受到不同音樂的美好。當學生進入到一定狀態(tài)之后,教師可以從自身想要選擇的音樂中挑選適當歌詞,引導學生對此共同探討,進而使學生在探討中,逐漸樹立正確三觀。
2.4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
眾所周知,情緒對人的人格與認知形成有著不可否定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音樂能從某個方面影響我們的情緒,因此,我們可以借助音樂治療這一方式穩(wěn)定學生自身情緒,使得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朝著一個正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挫折,飽含熱情地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形成不畏艱難、昂首向前,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進而感染身邊人,為構建美好和諧的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2.5增加生活樂趣
音樂是唯一能夠跨越國界、跨越民族、跨越年代的一種藝術產物,無論你在哪里,通過音樂我們總能做到與他人更加愉快地交流,在生活中增加點滴樂趣,我們在悲傷的時候適當地聽一些抒情旋律的歌曲,能讓情感自然地流露,往事回現,眼淚流過后,我們擦干,然后繼續(xù)笑著面對生活。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或許沒有共同語言,但是音樂的動聽旋律確實可以交互的,老少親人可以通過音樂治療,縮小因年齡差產生的代溝,促進隔代交流,讓他們能夠更加理解彼此,體貼對方。
2.6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
為使得音樂藝術能夠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將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充分發(fā)揮,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的方式。將音樂意識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學習中,這樣可以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氛圍,促進學生的更好成長。在這一過程中,學校的管理人員需要肩負起自身責任,做好音樂意識的日常滲透。比如可以在校園廣播中播放相應的樂曲,因為大學生能夠跟上時代發(fā)展潮流,可以加強對流行音樂的利用,從而選擇出積極向上的音樂,這樣學生更能夠接受也更易接受。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系歌或者班歌,在校園內進行傳唱。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處在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當中,使音樂藝術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
結語
學生管理是高職院校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實現高職院校更好發(fā)展,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水平與管理質量。在學生管理中,要將音樂藝術應用在其中。對新時代的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是必然也是必須的。在健康的心理素質、強大的心理潛能基礎上,才能提及其它綜合素質。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利用好課堂這一有利陣地,在音樂課上對學生進行心理潛能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有強大的信心和勇氣去迎接未來的困難和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何一瀾,黃端一,陳瑞蓉.音樂治療在緩解高職學生心理壓力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27):68-70.
[2]郭思楊.探索音樂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疏導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6):250-251.
[3]解靖迪.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壓力及音樂治療研究[J].時代教育,2018(14):55.
[4]朱靜.音樂結合心理疏導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204-205.
[5]黃慶蘭.高職學生音樂生活狀況調查研究[J].音樂時空,2014(3):94-94.
[6]李星佚.關于音樂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分析[J].當代音樂,2018(12):49-50.
[7]印亭蓉.基于音樂治療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藝術教育,2018(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