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霞 郭承育 錢鵬
【摘要】本文基于“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對二氧化硫具體教學設計案例的呈現和剖析,探索以“素養(yǎng)為本”的化學課堂落實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素養(yǎng)為本? 化學教學? 二氧化硫?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174-01
1.教學指導思想
課程標準已經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新課程的主要理念:教師在教學時要從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今后學生的社會生活需要,幫助學生領會化學和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尤其是要聚焦人類目前遇到的關于社會層面中與化學相關的重要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度,決斷力以及社會擔當感。
以此思想為指導,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以當地某天的空氣質量報告為情境導入,在空氣質量報告的各項指標中,其中有一項就是二氧化硫,旨在告訴學生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以此來引導學生追問:空氣由多種氣體組成,怎么就單獨將二氧化硫在空氣中的比率挑出來作為空氣質量參數,進一步思考,是不是二氧化硫濃度的高低會對環(huán)境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諝庵械亩趸虻膩碓从心男慷趸蚓哂心男┬再|?讓學生帶著一系列問題融入課堂中,通過本節(jié)課對二氧化硫進行全面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學會用辯證思維的眼光看待二氧化硫,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中與二氧化硫相關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并對如何有效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空氣進行積極的討論,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進一步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2.教學內容分析
2.1 課標分析
在新課標中,對于“常見的無機物及其應用”主題有如下的規(guī)定(如表1):
板塊重點內容要求和學習目標建議以及學習結果要求:
化學必修1 主題2無機物的基本了解和用途 2.5 將具體實驗和例子應用在對氯、氮、硫和關鍵化合物的認識上,探究其在應用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1)相關實驗設計:含硫物質在不同價態(tài)下的的運動轉化;某些含硫物質(如硫、二氧化硫、硫酸等)的性質;濃硫酸的特點及性狀;(2)研究探討:以含硫、氮等物質的特性和相關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轉化出發(fā),探究酸雨和霧霾的形成過程及解決方法,能夠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可用的具體操作,解決相關社會熱點(如整治酸雨和霧霾、凈化水體資源、加強食品安全保護等)。
2.2 學習情況闡述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基本上掌握了二氧化碳及其性質的內容,同時可以運用其性質來對二氧化硫的性質進行類比學習。之前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知識也可以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可以分析化合價的角度出發(fā),對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及還原性進行分析和預測。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對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獲取和加工,同時也掌握了相應量的設計實驗的基礎知識,但是以上能力對完成一個完整的化學實驗還有一定的難度。在社會意識上,由于媒體的負面宣傳,學生較多關注的是二氧化硫的不良應用,對其用途關注較少,在本節(jié)課中應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二氧化硫,關注其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3.教學設計流程
教學目標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只是一個指示牌,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教學目標,則要采取相關措施對教學過程、內容進行評定。所以應該對每個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否達成進行實時的診斷和追蹤,從而使得“目標、教學、評價”互相融合貫通并促進,教學目標不僅要明確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完成度,同時還要加入評定規(guī)則進行評價。
4.教學情況反思
高中化學學科所承載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是獨一無二的。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下,更側重要求學生通過長期的積累與學習,方能擁有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一過程,教師的作用舉足輕重。無論是在課堂中的引導與學習還是問題的攻克,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讓學生意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普遍性,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的身心更好的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王寶斌.發(fā)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三大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9):1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