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相波
摘要:課標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明確要求,有機滲透在教材的各個板塊,并通過課后習題(包括“語文園地”的習題)進行訓練鞏固。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策略有:引導讀悟結合,準確表達;啟發(fā)模仿說話,具體表達;強化“串聯(lián)式”拓展,多樣化表達。
關鍵詞:課后習題 口頭表達能力 內涵闡釋 提升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明確要求,如第一學段“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第二學段“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三學段“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表達有條理、語調適當”等。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將此有機滲透進各個板塊,并通過課后習題(包括“語文園地”的習題)進行訓練鞏固。教師解讀教材時要準確把握編者編排這類題目的意圖,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本文主要闡釋依托二年級上冊課后習題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策略。
一、口頭表達能力的內涵闡釋
課后習題與課文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整體,是教材編者根據課標、學生年齡特點和課文特質精心編制的,其目標指向直接體現(xiàn)了編者的觀念和意圖。課標并沒有專門列出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應該達成的目標,需要教師根據學段、學情,靈活梳理、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例如,第一學段可以根據口語表達能力的大方向,要求學生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能在寫話中寫自己想說的話,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罢f”是學生運用語言的起點,“寫”是學生書面表達的起步訓練。這里的“說”,即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書面表達要求用精確的詞句、正確的語法和嚴密的邏輯進行表述,主要是通過書面語言準確、恰當、生動地描述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思想??陬^表達是書面表達的基礎,側重口頭語言的表達,把句子說完整、說通順、說得有條理、說得生動有趣吸引人,為書面表達奠定基礎。
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說話時往往會出現(xiàn)“樂意說,但說得沒有頭緒”“能說完整,但說不準確”“能說準確,但是語言表述單一”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篩選恰當?shù)脑~句或規(guī)范句式等,引導學生自如運用口語表達自己的見聞、愿望和情感等,達到積累言語、提升表達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課后習題中的口頭表達素材
教學前,教師有必要對每個學段與口頭表達能力相關的課后習題做一些梳理、分析,以明確教材編者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養(yǎng)成提出的細化要求,同時儲備豐富的、系統(tǒng)的、可用的素材。
二年級上冊教材的課后習題設計了數(shù)量較多、形式多樣的口頭表達練習,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口頭表達抓手和支架。本冊教材涉及口頭表達能力的課后練習共14處,占24篇課文課后練習的54%;涉及口頭表達能力的“語文園地”共5個,占本冊7個“語文園地”的71%。對這些內容做分析后可以看出,與口頭表達能力有關的習題類別主要有“先讀后說,積累與運用詞語”(見表1)、“模仿范式,練說規(guī)范的語句”(見表2)、“依據支架,學講故事”(見下頁表3)、“根據情境,自由表達”(見下頁表4)。
表1中的習題,都是對詞語或詞組的積累與運用。體會動詞、數(shù)量詞的準確使用,領會副詞和動賓結構短語的表述效果,都是先讓學生“讀”,然后在積累的基礎上,體會詞匯的豐富性、準確性,之后模仿課文的形式遷移運用,學習準確、多樣化地表達,培養(yǎng)語言組織能力。
表2列出的5道習題都是讓學生模仿文本句式練習說話,豐富語句積累。以《語文園地一》和《語文園地三》為例,是仿照本單元課文中出現(xiàn)的句式“有時候……有時候……”“在……在……在……在……”和“一邊……一邊……”自主說話。此外,《語文園地三》“識字加油站”中的氣泡圖,暗含“會……還會……”的句式,也提示學生要用規(guī)范的語言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
表3是本冊出現(xiàn)的與“講故事”訓練相關的課后練習。每道練習題,教材都提供了支架,幫助學生做到有條理地、完整清楚地講述。學生根據練習內容要求和題目中的提示,就能逐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這同樣是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是對思維能力的訓練。
表4中的課后習題既有模仿課文段落形式的說話練習,又有在讀懂文本基礎上自由表達的說話拓展。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旨在幫助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學習把句子說通順,說清楚,說具體,豐富語句積累。
從四張表格可以看出,二年級上冊的課后練習中,口頭表達要素占很大分量。教材課后習題內容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詞組形式、規(guī)范句式以及表達情境。因此,充分利用課后習題,以說話練習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升思維發(fā)展水平,值得嘗試。
三、提升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具體教學時,筆者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引導讀悟結合,準確表達
朗讀是語文學習最直接、最基礎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領悟不同詞句的表達效果,學習運用恰當?shù)淖衷~準確表達,是提升口頭表達能力的基礎。
例如,《我是什么》一課的課后習題側重引導學生學習準確理解動詞,并能運用這些動詞表達。課后練習提到的加點詞“落”“打”“飄”就是3個形象、準確的動詞?!靶∷尉墼谝黄鹇湎聛怼敝械摹奥洹庇玫们〉胶锰?,體現(xiàn)了小水滴聚在一起自上而下滴落,能給人帶來輕微的視覺或觸覺刺激;“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中的“打”字體現(xiàn)了冰雹的厚重感和力量感;“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中的“飄”字形象展現(xiàn)了雪花輕盈的姿態(tài)。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通過讀句子比較“落”“打”“飄”3個動詞和動作主體“雨”“雹子”“雪”的關系,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豐富性;然后設置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語境,讓學生通過填一填的方式,領會準確運用這3個動詞的方法;接下來,創(chuàng)設更多樣的語境,啟發(fā)學生拓展運用其他表示從上而下運動的動詞,體會動詞的表達效果,進而準確運用這些動詞進行表達。
除了準確運用動詞進行表達,準確使用數(shù)量詞表達也是第一學段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在平常的教學中,筆者經常借助課后習題訓練學生的這一能力?!秷鼍案琛芬徽n包含多個數(shù)量詞,課后習題的設計先是要求鞏固兒歌中的數(shù)量詞,接著借助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圖片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接下來再讓學生自由運用數(shù)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鞏固環(huán)節(jié),筆者讓學生多讀,直到熟讀成誦。遷移運用環(huán)節(jié),筆者要求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能夠領會數(shù)量詞的正確用法:像“一叢翠竹”中的數(shù)量詞“叢”字,就形象寫出了竹林的郁郁蔥蔥、茂密繁盛;“一孔石橋”中的“孔”字本指小洞,這里卻能體現(xiàn)出石橋的靈動秀氣;而“一面隊旗”中的“面”字則常被用來修飾扁而平的事物。“讀”,讓學生記住了數(shù)量詞的固定搭配;“悟”,讓學生理解了一組搭配中用某個數(shù)量詞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數(shù)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學生就能結合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淀說出“一摞新書”“一群小鳥”“一灘廢水”等詞組了。
(二)啟發(fā)模仿說話,具體表達
具體表達是口語表達能力得以提升的基本要求,達成這一要求的便捷路徑是模仿。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讀到說的橋梁,對于促使學生掌握表達規(guī)范、學會形象表達、積累表達素材都大有益處。
1.仿照例句分步仿說。
《語文園地五》“學用字詞句”中的說話練習是仿照例句把句子說具體。第一個例句“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出自本單元《我要的是葫蘆》一課,第二個例句“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出自本單元《葡萄溝》一課。兩個例句都是主要通過抓住事物的形狀、顏色、數(shù)量等特點把事物表達具體。完成仿句時,一下子把帶有兩個修飾語的句子說完整,對很多學生來說有些難度。具體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把詞組說具體,再把句子說具體。以仿照例句1說話為例,筆者先讓學生通過添加形容詞,自由說“什么樣的天空”“什么樣的氣球”等,把事物的特點說清楚后,再把詞組連成像“碧藍的天空中飄著五顏六色的氣球”“一望無際的天空中飄著自由自在的氣球”這樣的句子。在此基礎上,筆者又提供了幾個句群,讓學生仿照句群,把話說具體。
分步仿說的方法,降低了練習的難度。學生在給詞組、句子、句群“增肥”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仿說興趣大增。經歷了幾輪由淺入深的說話練習,他們也就知道了“說具體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要把話說具體”“怎么把話說具體”,讓口語表達落到了實處。
2.仿照特定句式先“拆”后“合”說話。
《語文園地一》要求學生能用“有時候……有時候……”“在……在……在……在……”這樣的句式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讀一讀這兩個句式,體會它們的特點,看看怎么說才能說具體。學生讀了幾遍后發(fā)現(xiàn):前一個句式表述的是同一個行為主體的兩種不同特點,說話練習時既可以說行為主體的兩種不同性格特點,也可以說行為主體的兩個不同的行為動作;后一個句式是同一個行為主體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練習時,將4個“在”拆解開,一個一個地說,最后再合并更為合理。由此,筆者出示了說話情境“吃完晚飯,我有時候________,有時候_________”“徐明在_____在______在______在__________”,并提供了跑步、讀書、寫作業(yè)、劃船、吃飯、跳繩等圖片,供學生仿說時借鑒。有特定句式做抓手,還有圖片做材料,學生的口頭表達輕松多了,很快就說出了幾個句子,如“吃完晚飯,我有時候會和媽媽一起去跑步,有時候會到書房讀課外書”“上個周末,徐明在家里寫作業(yè),在玄武湖劃船,在圖書館看書,在奶奶家吃晚飯”“吃完晚飯,我有時候會和爸爸看新聞聯(lián)播,有時候會聽爺爺講故事”“課間,徐明在衛(wèi)生間洗手,在操場上跳繩,在走廊里跟老師打招呼,在教室里喝水”。
另外,本冊不少課文都提供了可供模仿的句式,如《霧在哪里》中的句式“無論……還是……都……”,形象描繪了霧把萬物藏起來的景象,值得學生仿照說話。在不斷積累、吸收新句式的基礎上練習規(guī)范說話,學生就能逐漸把他人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把話說具體。
(三)強化“串聯(lián)式”拓展,多樣化表達
多樣化表達是口語表達能力的高層次要求,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拓展和積累。教材很多課后練習都提到了讓學生讀讀相關的句子并記下來。這讀一讀、記一記,不是單純地讀記某個句子,更是要領會這些詞語和句子的表達形式和內涵,從而能夠進行串聯(lián)式拓展,靈活遷移運用,多樣化表達。
例如,《媽媽睡了》的課后練習建議學生“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看誰說得多”?!白x一讀”,是讀“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烏黑的頭發(fā)”“波浪似的頭發(fā)”,要讀出這幾個詞組的內核——對相同事物不同角度的表達?!罢諛幼诱f一說,看誰說得多”,是要求學生以這種短語形式,用更多、不同的形容詞描寫人物的“眼睛”“頭發(fā)”。以描寫“眼睛”為例,教學中,筆者在學生熟讀“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后,出示與這兩個詞組有關的圖片,啟發(fā)學生進行串聯(lián)式思考,看看還能想出哪些詞語。通過讀詞、觀察圖片,學生發(fā)現(xiàn)“明亮”和“水汪汪”都是在表達眼睛亮,好像有水的光澤。由此,他們馬上就想到了“水靈靈的眼睛”“清澈的眼睛”“雪亮的眼睛”。在此基礎上,筆者又出示了不同角度的眼睛圖片,學生的生成就更多樣了,如“圓溜溜的眼睛”“天真無邪的眼睛”“賊溜溜的眼睛”“渾濁無神的眼睛”等。在此基礎上,筆者讓他們描述身邊同學的眼睛。他們就開始結合不同的語境,用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表達。在這樣實實在在的說話訓練中,學生多樣化表達的能力得以夯實。
只有真正觸發(fā)學生口語表達內驅力的口語表達訓練,才能讓學生愿意說、樂意說。把握年段特點,立足教材課后習題,認真分析與口語表達能力相關聯(lián)的要素,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口語表達情境,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口頭表達訓練,必能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螺旋式上升。
參考文獻:
[1] 唐燕兒.兒童語言學習心理[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2] 劉荔.教材資源莫忽視——例談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的有效使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7(28).
[3] 魏航.學以致用,用以助學——部編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的語用意識[J].小學語文,2017(12).
[4] 俞曉云.發(fā)現(xiàn)課后習題的語言密碼——小學語文部編新教材課后習題特征解讀[J].教育視界(智慧教學),2017(22).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