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吳玫 董志恒
摘 要: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政治思想和社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而紅色音樂文化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與影響,同時對當前紅色音樂文化具體應用存在的問題進行挖掘,并提出針對性對策。
關鍵詞:紅色音樂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高校教育
所謂的紅色音樂,指的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以國內(nèi)的革命戰(zhàn)爭和民族解放戰(zhàn)爭為題材所創(chuàng)作的各類健康和進步歌曲。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效、廣泛地傳播音樂文化中的優(yōu)質(zhì)精神理念,是高校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一、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中堅力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非常重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的教育,首先應是人的教育?!奔t色歌曲中蘊含了非常多正確的價值觀念,如宣揚堅韌不屈、奮勇拼搏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爭取民族強大、解放全人類的博愛精神;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等。大學生在學習紅色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明白正確的榮辱觀,形成為社會建設和奉獻的使命感,自覺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奮斗。
(二)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意識
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形成保衛(wèi)祖國、維護統(tǒng)一的理念。而紅色歌曲創(chuàng)作的意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強大眾的愛國意識,弘揚英雄先輩們的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精神。因此將紅色歌曲引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能夠給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一種新的教育路線,提升教育效果。
(三)傳承中國歷史革命精神
很多的紅色歌曲如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等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仍舊是當前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nèi)容。紅色歌曲不斷地喚醒、提升人們的民族意識,激勵大眾反抗侵略、反抗強權(quán),同時歌頌黨和國家的領導,展現(xiàn)革命之后,國家日新月異、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的大好場景。作為后輩們的大學生,一定不能不忘先輩們的苦難,傳承其革命精神,堅定不移地繼續(xù)開拓,向著先輩所奮斗的方向前進,為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添磚加瓦。
二、紅色音樂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xiàn)實影響
(一)指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紅色音樂文化藝術(shù)性地高度概括了過去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我國共產(chǎn)黨人“公道正派、實事求是”的人生價值觀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利益觀,可以給思政教育提供本源性優(yōu)質(zhì)資源,為高校思政教育目標提供正確、科學的價值觀導向。因此要合理運用紅色音樂資源成果,推動其深入校園、課堂與課程實踐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與感染力,讓大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政治方向,科學、堅定的理想信念。
(二)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
紅色音樂文化可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生動、簡單地闡明革命先輩們?yōu)閲柢|的遠大理想;帶領大學生歌頌祖國,在藝術(shù)中領略藝術(shù)家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紅色音樂文化,讓大學生牢記明禮誠信、團結(jié)友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形成“寓學于樂”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觀
傳統(tǒng)的思政課堂中很少有教育實踐,通常只是老師在課堂上單純的講解,很難讓大學生真正地聽進課,甚至對思政課產(chǎn)生厭倦情緒。而音樂文化教育是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課程實踐,且具有非常多的教學模式。比如說在思政課堂上學習紅色音樂時,進一步展示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的相關歷史影像資料、邀請專業(yè)的音樂老師現(xiàn)場聲情并茂地進行演唱、組織班級學生開展紅色音樂合唱比賽等,大大提高思政課堂的趣味性。將紅色歌曲作為線索,連接原本讓大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達到“寓學于樂”的目的。
三、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紅色音樂教育資源缺乏
紅色音樂的類型和風格多樣,然而由于當代人審美的轉(zhuǎn)變,當前人們生活中只能聽到幾首廣泛傳唱的歌曲,實際運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就更少。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對于紅色音樂教育資源的挖掘比較的少,大部分只是采用一些常見的紅色歌曲,由于學生已經(jīng)耳熟能詳,因此興趣缺缺。而一些比較冷門的紅色歌曲相關的背景資料、音樂資源又比較的少,使得挖掘這些紅色歌曲內(nèi)涵的工作難度比較的高。
(二)音樂教育方式不科學
從筆者的調(diào)查情況來看,目前很多高校思政老師對于紅色音樂文化應用于大學思政教育的理解非常的淺薄,或是將其當做一種活躍課堂氣氛的“添加劑”,或者將其作為一種任務,放完音樂即可。使得教育方式過于形式化,沒有充分地發(fā)揮出紅色音樂文化的教育輔助作用,使得思政課堂上的紅色音樂并不能引起大學生的重視與正向反饋。還有部分思政老師音樂素養(yǎng)有限,因此在鑒賞紅色音樂作品時,無法抓住精髓和根本,不能給學生傳遞完整的、正確的紅色價值觀念,導致音樂無法真正實現(xiàn)教育目的。
(三)大學生音樂審美不足
基于大學生個人素養(yǎng)來看,由于從小受到流行音樂、電子音樂的熏陶更多,在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大學生對于網(wǎng)絡音樂的喜愛程度日漸加深,而忽視了優(yōu)秀的紅色音樂。同時由于部分大學生對紅色歷史不熟悉、缺乏社會閱歷,無法理解紅色音樂的美,缺乏對于紅色藝術(shù)歌曲的價值鑒賞能力,使得在思政課堂上應用紅色音樂文化的效果并不明顯。
四、完善紅色音樂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路徑分析
(一)開發(fā)紅色音樂教育資源
對于紅色音樂教育資源的開發(fā),需要政府、高校及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各地方政府應當努力挖掘當?shù)靥厣t色音樂文化資源,整理各個時代背景的革命歷史題材文化作品,運用現(xiàn)代藝術(shù)傳媒手段展現(xiàn)給社會大眾。并扶持當?shù)鼐哂幸欢ㄖ鹊募t色音樂品牌,為本地文化產(chǎn)業(yè)注入紅色的血液。其次鼓勵紅色音樂文化創(chuàng)新,為紅色音樂文化增添時代元素。
對于高校來說,則需要充分地收集整理社會中的紅色音樂資源,豐富思政課堂上的紅色音樂曲目,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時,就可以有更多的曲目選擇。選取一些新穎、曲調(diào)優(yōu)美動聽、思想內(nèi)涵仍舊先進的歌曲,不僅能夠豐富大學生的歌曲累計,培養(yǎng)大學生的紅色音樂審美,也能進一步提升思政教學效果。
(二)完善紅色音樂文化教學模式
高校思政教師在采用紅色音樂文化進行教學時,必須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將將教書與音樂育人相結(jié)合,根據(jù)當前所教學生的審美風格,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風格的紅色歌曲以及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上,采用要求學生編排小型情景劇、歌詞/曲改編、說唱表演等形式,以新穎的形式傳遞歌曲的內(nèi)涵,煥發(fā)學生對紅色音樂及思政課堂的興趣。
另外,高校思政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紅色音樂素養(yǎng),學習音樂專業(yè)知識,提升對紅色音樂的鑒賞與把握能力,從而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方法,提升大學生的課堂興趣。
(三)提升大學生紅色音樂審美
提升大學生對于紅色音樂文化的審美,前提是要加深大學生與紅色音樂之間的接觸,而校園文化活動則是最好的紅色音樂文化傳播渠道。比如說在學校開展音樂文化節(jié)、校園歌手大賽等活動中,增設紅色音樂模塊,提升大學生對于紅色音樂的了解程度。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電視臺,在日常中播放一定比例的紅色歌曲,給校園營造出一定的紅色音樂文化氛圍。在這樣潛移默化的環(huán)境氛圍里,逐步提升大學生的紅色音樂審美,從而提升思政課堂上大學生對于紅色音樂的接納度。
五、結(jié)論
紅色音樂文化則是我國先進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它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并與時代精神緊密結(jié)合,是黨在發(fā)展中所凝練出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華人民所共有的精神家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紅色音樂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要充分利用紅色音樂文化,在思想政治課堂上進一步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念、提升愛國意識以及堅定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王亮.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在鋼琴演奏中的體現(xiàn)思考[J].黃河之聲,2018(13):104.
[2]康瑛.探尋多元文化下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評《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多元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09):122.
[3]唐禹.探索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論下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8):242-243.
基金項目:2019年,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紅色音樂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與影響研究,項目編號:7293
作者簡介:陳春華(1978-),女,漢族,甘肅武威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音樂表演、音樂理論;吳玫(1980-),女,漢族,山西臨沂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表演、音樂理論;董志恒(1998-),男,漢族,陜西渭南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