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同江
[摘 要]引導學生理解算法算理是計算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計算能力得以提升的保證。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圖示、問題、訓練,引導學生理解算法算理,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算法;算理;理解;計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15-0040-01
何謂算法算理?算法,指計算的方法;算理,即計算過程中的道理,也包括計算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以及解決為什么要這樣計算的問題等。數(shù)學教學中,計算教學占非常大的比重,不僅是數(shù)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質量得以提升的保證。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計算情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算法算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借助圖示理解算法算理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如能從數(shù)形結合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算法算理,學生學習起來將會非常輕松。因此,教師可借助圖示,巧妙地把數(shù)形結合這一思想方法滲透于計算教學中,將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具體化、簡單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算法算理。
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這一內容時,課始,教師出示圖(如下)后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圖,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對于異分母分數(shù)的通分,你覺得應該如何做呢?”仔細觀察后,有學生說:“要想計算1/4+3/10等于多少就需要先通分,也就是先把1/4和3/10化成同分母分數(shù),再按照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的方法進行計算?!币灿袑W生說:“要想計算3/10-3/20等于多少,需要先把這兩個分數(shù)化成同分母分數(shù)后再相減……”這樣通過數(shù)與形的有機結合,學生明白了算法算理,計算起來更加輕松。
由此可見,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算法算理,借助形象直觀的圖示進行教學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這樣可以將抽象復雜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使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更加輕松。
二、借助問題理解算法算理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币雽W生深刻理解算法算理,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算法算理的指引下實現(xiàn)正確計算的目的。
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之前,計算99×23時,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原式=(99+1)×23=100×23的錯誤。學生出現(xiàn)這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過于片面追求湊成整百的數(shù)進行計算,而沒有從整個算式的結構出發(fā)進行考慮,沒有把握好運算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只是為了湊整而湊整,導致計算錯誤,這也充分說明了學生對于算法算理的理解不夠透徹。因此,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可巧妙利用學生的錯誤,借助問題,引導學生真正理解算法算理,使學生明晰錯誤的原因,提升計算的正確率。
由此可見,教師教學時應從學生產生的錯誤出發(fā),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找準計算的易錯處,并仔細分析出錯的原因,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借助訓練理解算法算理
講練結合是學習數(shù)學的好方法。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引領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深化學生對算法算理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教師應針對性地設計與選擇適合的習題,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后,教師設計了一些判斷題,旨在使學生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例:判斷下列式子正確與否,對的打√,錯的打×。
(1)25×(100+4)=25×100+4 ? ?( ? )
(2)(25+7)×4=25×4×7×4 ? ? ( )
(3)32×(7×3)=32×7+32×3 ? ( )
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填空題,如(125+11)×8=
( ? )×( ? )+( ? )×( )等,提高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靈活性較強、有助于不同層次學生發(fā)展的練習,幫助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由此可見,基于算法算理的理解,教師要通過豐富的練習形式、多樣化的計算方法,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提升學生計算的準確率。
總之,理解算法算理是學生正確計算的基礎,也是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保證。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圖示、問題、訓練,引導學生理解算法算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