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娣
摘 要:供給側改革是目前的熱門話題,學者們都結合具體的行業(yè)對其進行供給側改革的研究,總的來說,供給側改革主要是通過調整供給結構,從需求出發(fā),提供結構合理,兼顧質量和效率的供給,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大學高等教育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地方,在傳統(tǒng)教育中一直存在輸出的畢業(yè)生的的能力與企業(yè)需求的人才不相匹配的矛盾,導致畢業(yè)生出去后不好找工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是對學校開設的課程不感興趣,覺得學了也沒用。因此對高等教育進行供給側已經迫在眉睫,對開設的課程按照供給側改革的目的進行改革也是必要的。本文章主要以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為例子,對會計高等教育的改革進行一些反思,同時提出促進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供給側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會計高等教育;中級財務會計
2016年,習近平對新常態(tài)下中國經濟的判斷一針見血:“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推進供給側改革是形勢所迫,是問題倒逼的必然選擇。改革攻堅,這個坎必須跨過去。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有些產品生產過剩,比如傳統(tǒng)類的農產品,而另一些產品卻還需要依賴進口,存在很大的結構性問題,導致經濟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較大。因此供給側改革不僅僅是經濟層面上去“三去一降一補”,教育行業(yè)作為給社會輸出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場所,也面臨著供給側改革的壓力。
(一)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
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從根本性淶水,就是從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出發(fā),以培養(yǎng)滿足社會需求的畢業(yè)生為目的的根本性改革。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實施者是學校,但最根本的決策和引導者是社會的需求。要想完成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改革,不僅要從指標完成程度上來說,還要結合現代高等教育的現狀和實際,均衡地處理好效率和質量問題,以便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社會需求緊密聯系起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企業(yè)對高等人才的需求也越開越迫切,因此對高等教育進行供給側改革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高質量的滿足實際需求的人才的輸出。高等學校作為人才輸出的最主要的機構,在供給側改革下,需要向社會提供滿足社會需求,同時與社會經濟結構想適應的人才?,F代社會更多的需要艱巨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良好的個人品質以及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等人才。其次,提供實現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動力。高等學校應該將其在實驗室里的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促進社會的進步。
(二)我國會計高等教育實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經濟發(fā)展已經進入新常態(tài),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正處在優(yōu)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增長動力的核心是提升質量和效率,而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人力資本。會計作為企業(yè)中的一個傳統(tǒng)職能,基本上每個企業(yè)都會有專門的會計人員,因此提供滿足新常態(tài)經濟的會計人才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而會計作為會計人才的重要輸出渠道,不僅僅要提供會做賬的基礎會計人才,還需要提高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懂得分析、會解決復雜問題、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業(yè)財融合高等人才。只要對會計高等教育進行供給側改革,才能解決財會人員的供求平衡問題,才能促進會計人才的創(chuàng)新,促進社會經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
(三)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現狀
《中級財務會計》的前序課程是《會計基礎》,后續(xù) 直接相關課程是《高級財務會計》,同時它還是《稅法》、《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系列專業(yè)課的鋪設課程。作為會計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承上啟下的專業(yè)課,如果學不好中級財務會計,后面的高級財務會計基本上無從下手。中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給學生在提供下專業(yè)知識有如下特點:
(1)會計專業(yè)性強,但每個知識點較獨立。中級財務會計是在基礎會計學的基礎上,默認學生具備了解會計基本處理的流程的知識下,分類別介紹了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具體會計處理,實際上是對會計準則的具體分類別學習。正如會計準則一樣,教材章節(jié)按照每個具體的項目較獨立的安排,所以學生接受的知識也是相對獨立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反映學了后面的知識忘了前面的知識,因為后面的知識跟前面相關性不大。正因為中級財務會計供給知識的特點相對獨立,因此要求教師在進行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時能夠將相對獨立的知識串聯起來。
(2)中級財務會計供給的會計知識偏重于理論。中級財務會計的知識基本上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的,一些概念,一些規(guī)定也是完全按照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進行編寫,會計準則里面的規(guī)定都是非常精煉和規(guī)范的,雖然會計知識都是要嚴格遵守會計準則,但正是這樣,給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帶來了些挑戰(zhàn),上課的時候我們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但等到學生出去社會后,遇到具體問題,卻不知道適用哪條規(guī)定以及要怎么進行會計處理。 出現了很多學校里的知識是無用的觀點。
(3)中級財務會計課堂的教課教師與其所授知識不匹配。我國的高等教育有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公辦學校還好一點,師資相對強一點。一些民辦學校為了較低成本,師資較差一點。中級財務會計教師需要具備一個相關比較廣的知識,包括會計、稅法、成本,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會計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更好的解釋中財中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更好的吸收和運用,但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存在的一個同病是它仍然偏向于應試教育,對教師的考核也主要偏向于科研,所以很多教師空有學歷,但卻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很多教師都是從大學一畢業(yè)就來學校當教師,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師也如此,這樣傳遞給學生的知識可能仍然較理論,不便于學生很好的吸收和運用。
(4) 中級財務會計屬于財務會計,不適應會計前沿的發(fā)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企業(yè)對會計在企業(yè)中的作用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限于財務會計,更多的偏向于管理會計,因此,現在會計發(fā)展的前沿是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作為已經發(fā)展相對成熟的,一些基礎的工作未來會被人工智能慢慢取代。中級財務會計的知識主要是在財務會計領域,大多數是偏基礎性的,因此,為了防止學生通過學習中級財務會計而無用,在中級財務會計的知識里很有必要結合一些管理會計的知識。
(四)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供給側教學改革的意見
(1)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開發(fā)多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
在對中級財務會計供給側改革上,我們可以通過開發(fā)實踐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包括企業(yè)成功的案例也包括失敗的案例,讓學生更好的運用會計專業(yè)知識,同時通過對具體企業(yè)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目前企業(yè)對會計人員的要求。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滿足企業(yè)對會計人員的需求。在開發(fā)實踐資源方面,可以通過建立案例庫,案例庫的建立需要有組織有目的的,不能僅僅作為信息的搬運工,還應該由教師團隊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進行加工和整理,同時要不斷的更新案例庫,保持所學的知識跟社會是對接的??梢猿浞掷没ヂ摼W時代的便利性,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可以將一些不是很重要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團隊的形式自我學習,然后由老師組織在一個具體的時間由學生團隊對其學習效果進行匯報,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就業(yè)需求。
(2)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學生需求為導向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的意愿為導向,給學生講什么以及怎么講都是由教師決定的,所以中級財務會計知識的傳遞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取決于老師。在對中級財務會計供給側改革下,首先要改變課程的主導者,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同時兼顧社會需求和教師的特色。 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內容安排上應該加入一些更加具體的實操,現在有些學校有專門開設的實訓課程和畢業(yè)實習,但往往跟理論教學是分開進行的,導致很多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當成獨立的課程來學習,學完后也不知道怎么聯系起來。因此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過程中,可以在理論教學中穿插實踐教學活動,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聯系。在實訓過程中,應該引入學生感興趣以及與社會相聯系的案例。比如在對收入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引入電信業(yè)務的收入的確定,可以分析積分服務的處理,分析電信業(yè)務的競爭狀態(tài)以及未來電信業(yè)的發(fā)展方向等,這些拓展不僅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社會時事。
(3)配備與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相適應的師資
基于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的特點以及供給側改革的要求,應該配備與課程相適應的師資。中級財務課程的教師應該具備較強的會計專業(yè)知識,具備較廣泛的經濟管理方面的綜合知識,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不僅在科研上能夠取得成果,同時還能將科研成果運用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可以通過培養(yǎng)這樣的教師,也可以引進一批在企業(yè)工作的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來學校。這樣才能把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知識更好的傳輸給學生,也讓學生更好的吸收里面的知識,畢業(yè)后更好的運用到企業(yè)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劉勤俠.“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供給側改革分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2019(11)
[2] 朱迪珍.以學生需求為導向會計專業(yè)教學模式供給側改革[J]. 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9)
[3] 諸波,張明薇,干勝道.論高校會計本科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于大數據的會計人才需求調查[J]. 財會月刊 .2019[04]
[4] 劉楠.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推動作用研究[J]. 國際公關.2019(12)
[5] 吳舒潔.供給側視角下會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改革路徑研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03)
[6] 朱季康.我國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內容與路徑[J]. 教育評論.2020(02)
[7] 吳瓊.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質量提高方法的研究[J]. 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6)
[8] 韓茜.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校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