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慧 鐘月
摘 要:在幼兒園教育中,高質量的家園溝通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微信作為一種新型即時通訊軟件,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交流互動平臺,創(chuàng)新和延伸了傳統(tǒng)的家園溝通模式。結合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現(xiàn)狀與意義分析,以及微信平臺在家園溝通工作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分別為教師、家長提出相應的建議與思考,讓家園溝通變得更加舒心、方便、高效。
關鍵詞:幼兒園;微信平臺;家園溝通
家園溝通是實現(xiàn)家園共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信息科技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興媒體誕生并應用于教育。在微信平臺的幫助下,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家園溝通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首先,幼兒園通過微信平臺的發(fā)送圖片、視頻、語音等功能可以讓幼兒家長全面的了解幼兒每日的在園情況,達到“教師盡心,家長放心”的理想局面。其次,微信平臺是幼兒園宣傳與家長學習的的教育園地,幼兒園可以利用微信平臺介紹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發(fā)展歷程、教育方針等以達到宣傳與推廣目的,同時,幼兒園可借助微信公眾號等方式為家長提供學習的平臺。最后,微信平臺能讓家長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拉近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家園溝通距離。
一、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現(xiàn)狀分析
為了解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現(xiàn)狀,筆者隨機抽取了A市104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4份,問卷回收率100%。使用的測量工具是筆者自行編寫的《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共育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問卷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家長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體部分,包括13個封閉式問題和1個開放性問題,問題涉及幼兒家長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頻率、主題、效果的具體情況。
(一)關于家長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頻率分析
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在家園共育活動中,大部分家長每周都會利用微信與教師進溝通交流。利用微信與教師進行家園溝通“一周三次以上”的家長最多,占47.62%,31.43%的家長保持“一天一次”的頻率在微信上與教師溝通,13.33%的家長保持“一周2-3次”的頻率在微信上與教師溝通。此外,存在7.62%的家長與教師在微信平臺的家園溝通狀態(tài)為“基本無聯(lián)系”,筆者推測原因可能為第一,家長選擇其他的溝通方式如電話、短信等方式代替微信與教師進行家園溝通。第二,管教幼兒的家長可能為年齡較大的長輩,如爺爺奶奶等,沒有家園溝通的意識。第三,幼兒的在園情況、發(fā)展狀態(tài)良好,無溝通需要。筆者認為,還需進一步鼓勵家長利用微信與教師進行家園溝通,及時、全面的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情況。
(二)關于家長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主題分析
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家長主動利用微信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的主題占前四位的分別是:第一,給幼兒請假,如家長遇到幼兒生病或有突發(fā)事件的情況,會利用微信與教師溝通;第二,詢問幼兒在園情況,如幼兒的睡覺、進餐狀況等;第三,回復教師消息,如教師發(fā)布幼兒園的活動通知等;第四,交流教育問題,家長向教師請教科學的育兒策略,如幼兒挑食怎么辦等。由此可見,家長主動與教師溝通的主題以生活內容為主,對幼兒的教育問題溝通較少。家長應在關注幼兒生活情況的同時,多多關心幼兒的教育方面如品德行為、自制力培養(yǎng)等,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三)關于家長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效果分析
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分析,80%的家長認為利用微信進行家園溝通可以“基本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見;13.33%的家長選擇“可以充分表達”這一選項;其余6.67%的家長選擇“較少能表達”的選項。由此可見,家長認為利用微信進行家園溝通的效果總體上較好,家長能夠借助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表達個人的意見和看法。但同時也存在不足,如由于微信平臺作為一種線上溝通平臺,在家園溝通時可能由于溝通時間不一致、消息繁多等問題,溝通易產(chǎn)生誤解,從而造成效果減弱。因此,在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時,教師與家長應確保發(fā)送消息時間的同步,并能合理地利用微信的功能從而增強家園溝通效果。
二、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現(xiàn)狀的優(yōu)勢和不足
(一)微信平臺在幼兒園家園溝通中的優(yōu)勢
1.隨時隨地的在線交流,增強家園溝通的便利
微信平臺作為一項新興媒體技術,被幼兒園廣泛的應用于教育事業(yè),大大增強家園溝通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首先,在時間方面,家長可以自由的選擇合適的時間給教師發(fā)送消息。其次,在空間方面,線上交流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如家長不方便來幼兒園,可以在家中與教師進行溝通,家園溝通不在局限于幼兒園。
2.多種多樣的溝通形式,滿足家園溝通的需求
微信平臺擁有微信群聊、好友私聊、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溝通形式,能夠發(fā)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音頻、文件等,這些多種多樣的溝通形式滿足了教師與家長進行家園溝通的各類需求。當出現(xiàn)一對一的家園溝通如教師與家長溝通幼兒個人在園表現(xiàn)等情況時,教師與家長可以采用好友私聊等形式。當出現(xiàn)一對多的家園溝通如幼兒教師需要將通知公告發(fā)送給每一位家長等情況時,教師和家長可以采用微信群聊的方式進行溝通。
同時教師與家長在微信平臺上利用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各類形式等進行溝通,能夠更加直觀的傳播溝通內容。
最后,微信公眾號的存在讓幼兒園與家長之間形成了一條隱形的溝通紐帶,豐富了家園溝通形式。由于微信公眾號的創(chuàng)設具有低門檻、低成本、高宣傳的特點,幼兒園在微信公眾號上可以創(chuàng)建各類模塊,家長在關注幼兒園專屬公眾號后,可以瀏覽幼兒園推送的消息,以此獲取相應的育兒知識,解決存在的教育問題,了解幼兒園的理念特色等,也可向幼兒園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便形成了隱性的家園溝通。
3.緊密且私密的網(wǎng)絡關系,拉近家園溝通的距離
通過微信平臺的中間樞紐作用,幼兒園與幼兒家長建立了一對一、一對多的溝通路徑。微信功能的多樣性與便利性大大促進了家長與教師溝通的主動性,這使教師與家長在問答溝通之中形成緊密的網(wǎng)絡關系。同時,微信平臺存在一些特殊的功能設定,如微信好友的關系必須經(jīng)過雙方同意,陌生人之間無法發(fā)送私信。微信朋友圈沒有轉發(fā)功能,且評論點贊只能共同好友看見。這使得教師與家長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具有私密性,并且保護了教師與家長的個人隱私。
(二)微信平臺在幼兒園家園溝通中的不足
1.“失衡式”溝通模式,弱化家園溝通意識
首先,在實際家園溝通中,教師和家長的地位往往是失衡的。由于教師具備專業(yè)的育兒能力和科學的教育觀念,因此在家園溝通中往往是主導型的角色。而大部分家長只有在需要給幼兒請假或回復教師信息等被動情況時才會主動與教師聯(lián)系,并沒有掌握溝通的主動權。其次,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是為了讓家長和教師的溝通更加方便、舒心。但微信方便快捷的交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家長的溝通惰性,等待教師發(fā)布通知成了一種常態(tài)。
2.“追問式”微信家長群,降低家園溝通質量
家長微信群是教師和家長進行家園溝通的另一種重要形式。如果家長在微信群里的提問沒有的到教師的及時反饋,有時也會影響到家園溝通的質量。為了讓家長能夠更直觀的了解幼兒在園情況,教師經(jīng)常會在家長群發(fā)布一些孩子在園活動的照片、視頻。然而這種“現(xiàn)場直播”的方式卻經(jīng)常會引起家長的轟炸式追問,比如為什么我的孩子很少出現(xiàn)在照片里?過多的追問不僅是對教師工作不信任的表現(xiàn),同時也會增加教師的心理負擔,導致教師無法和家長進行高質量的家園溝通。
3.“單向輸出式”幼兒園公眾號,削弱家園溝通效果
幼兒園建立微信公眾號有助于宣傳幼兒園,拓寬家園溝通的渠道。但是很多幼兒園的公眾號屬于訂閱號,在推送消息時無法區(qū)分班級和單個孩子信息且推送內容、推送時間、推送頻率都是由幼兒園決定,只是一種“單向輸出式”的信息傳達。雖然部分幼兒園公眾號會特別設置一個家園互動菜單,但由于幼兒園訂閱號留言功能的限制,家長無法與幼兒園進行及時溝通,這不但讓家長參與家園互動的熱情降低,也削弱了家園溝通的效果。
三、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建議與思考
相對于傳統(tǒng)的家園溝通方式,微信平臺只是教師與家長進行家園溝通的一種新途徑,高質量的家園溝通還必須教師和家長的緊密配合?;谟變簣@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現(xiàn)狀分析,以及微信平臺在家園溝通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分別為教師、家長雙方提出相關的建議與思考。
(一)教師應成為借助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時的引導者、管理者
1.教師作為家園溝通的引導者,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來激發(fā)家長參與家園溝通的熱情。面對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性格氣質的家長,教師應注意在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時,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采取個性化、多樣化的家園溝通形式。同時教師應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幫助家長提高個人素質,獲得溝通的主動權,從而平衡雙方利用微信進行家園溝通時的主體地位。
2.教師作為微信平臺的管理者,要關注家長微信群和幼兒園微信公眾號在家園溝通中發(fā)揮的作用。教師應定期在家長微信群里發(fā)布群規(guī)范公告,如不能隨意發(fā)廣告、尊重其他家長等,引導家長合理地使用微信群表達觀點。同時要傾聽家長對幼兒園公眾號開發(fā)與建設的意見,不斷更新和補充家園溝通的內容。
(二)家長應成為使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時的參與者、合作者
1.家長作為家園溝通的參與者,應合理掌握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話語權,而不是把全部的教育責任推給教師。真正的家園溝通是家長和教師處在完全平等的位置,家長要主動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利用好微信平臺與教師共同商定符合幼兒實際情況的教育策略,積極配合教師實施教育計劃。
2.家長作為家園溝通的合作者,應利用好微信平臺多與教師進行溝通,將自身的家長資源合理的、充分的轉變?yōu)橛變簣@的教育資源,從而實現(xiàn)教育效果最大化。家長要主動關注教師在微信群里發(fā)布的信息,踴躍參與幼兒園舉行的親子活動。
參考文獻:
[1]江琳.家園溝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29(11):87-88.
[2]齊娜.幼兒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利弊與思考[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8,39(27):47-48.
[3]譚敏霞.論微信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作用研究[J].名師在線,2019(07):92-93.
[4]周珂.淺析微信傳播的特點[J].視聽,2018(12):153-154.
[5]馬文靜.基于網(wǎng)絡微信平臺的幼兒教師與家長互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