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德 黃淯斌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地高校紛紛啟動完全線上教學,本文以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線上教學在普通高職院校的開展情況,剖析現(xiàn)有問題,并相應提出改進建議,為后續(xù)更好的開展線上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冠疫情;高職院校;線上教學;調查
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在全國蔓延,全國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各地停工停學,為了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地高校紛紛啟動完全線上教學,平時教學的輔助工具—線上教學突然成為了主角,獨挑大梁。為了深入了解線上教學實施的情況,課題組設計了調查問卷,以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一、大二學生為主要調查群體開展調查,現(xiàn)就調查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
1 研究方法
1.1 資料來源
在問卷的設計方面[1],本研究通過與學生深入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摸查,將問卷內容分為五大模塊,包括網絡環(huán)境、教學模式、學習效果、存在問題和教學建議。再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參考相關調查問卷,確定問卷的具體內容。
在調查群體的確立方面,本研究立足普通高職院校學生角色,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要調查群體,囊括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十個不同系部的學生,包括文科生和理科生,涉及的課程包括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群體分布合理,具有較高的代表性[2]。
1.2 調查方法
課題組通過問卷星軟件向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553份。
2 調查結果[3]
2.1 網絡環(huán)境調查[4]
學生均有智能手機,超過六成學生選用手機作為線上學習的主要工具,現(xiàn)在電腦普及度也比較高,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選用手機+電腦的模式,提高學習效率。
信號方面,九成以上的學生使用WiFi,但其中近一半的學生信號一般,有時會影響網絡學習,因此老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授課模式。
2.2 教學模式調查
2.2.1 在線學習平臺的選擇
由于本校教學管理部門建議的學習平臺是中國大學MOOC和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含超星學習通),因此八成以上的老師選擇這兩個平臺,同時,為了方便交流,老師還會另外選擇交流軟件,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微信群,其次是企業(yè)微信和騰訊會議,這與日常的交流習慣相符合。
2.2.2 線上學習方式的選擇
線上學習的方式靈活多變,老師們積極探索,采用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中MOOC+線上輔導和錄播是主要的學習方式。
2.3 學習效果調查
2.3.1 學習態(tài)度調查
本調查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60.4%的學生一直很認真,29.29%的學生第一周很認真,后面比較隨意。還有10.31%的學生一直很隨意,這與部分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情一致。基于此,老師的課后監(jiān)督顯得尤為重要。
2.3.2 線上學習認可度調查
由于首次采用完全線上教學的學習模式,學生一時沒辦法完全接受,特別是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自主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認可度不是很理想,約四分之一的學生不認可線上教學,滿意度方面也不容樂觀,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僅占 45%,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一般。
2.3.3 任務量的調查
大一、大二的學生沒有升學壓力,也暫時沒有就業(yè)壓力,學習相對輕松,因此60.22%的學生認為教學任務量比較合適,認為課業(yè)繁重的學生為37.61%,區(qū)間比較合理。
2.3.4 掌握程度調查
從此次調查的情況上看,學生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僅有11.39%的學生能完全掌握,一半以上的學生大概能掌握一半的學習內容,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一知半解。這與高職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有關。
2.3.5 學習影響因素調查
在家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較多,項目組羅列了一些比較可能的因素,包括沒有課本,經常各學習平臺的跳換、網速不夠理想等等,同學們均有提及,詳見圖3。
2.4 存在問題調查
項目組根據(jù)教學經驗對學生線上學習可能存在的問題做了調查,結果見圖:同學們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而且相對分散,需要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的特點靈活調整。
3 分析與建議
線上教學開展至今,完全線上教學,對老師和學生來講都是嘗試,出現(xiàn)問題在所難免,項目組通過調查和實踐,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3.1 平臺的選擇
平臺的選擇應少而精,一個平臺+學習群的混合教學模式是比較可行的,因為平臺的兼容性有待提高,多個平臺的跳轉反而引起學生的反感,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多個平臺的跳轉會影響學習興趣。同時學習平臺的操作應該簡單友好,特別是后臺學情統(tǒng)計的功能必須硬核,方能方便老師的日常監(jiān)督,綜合來講,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是個不錯的選擇。
3.2 教學模式的選擇
錄課+教學資源包的模式目前是比較可行的,可以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適當?shù)牟捎弥辈タ梢栽黾踊有?。對高職學生而言,考慮到學生分布區(qū)域較廣,網絡環(huán)境差異性較大,在家學習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大量采用直播不值得提倡,但可以作為輔助工具,例如現(xiàn)場習題答疑、知識點串講等。
3.3 教學內容的選擇
因為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學習效果較差,教學內容應簡單易懂,難點可以放到開學后的課堂教學中補充。超過8成的學生認為回校后老師重溫知識點很有必要,因此老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增加專項練習、知識框架、考點匯總等內容,讓學生能準確把握重難點。同時視頻的觀看前期可以設置防拖拽,確保學生學習時長,一周后建議取消此功能,方便學生回看、跳看,提高學習效率。
3.4 課堂活動的開展
為了確保教學質量,建議按課表定期采用網絡課堂的形式集中學習,適當?shù)恼n堂活動能提高學習興趣,但需要控制次數(shù),線上學習中教學活動的開展無法像課堂教學中那般自如,例如提問或搶答,一節(jié)課大概1-2次即可,過多反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3.5 教學時長的控制
學生自主學習缺乏監(jiān)督,容易走神,因此視頻的時長應控制在半小時之內,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將多個視頻串聯(lián),每個錄播視頻中建議增加知識點總結的內容,及時拉回學生的注意力。對于采用網絡資源的老師,由于網絡資源無法完全滿足教學所需,老師應根據(jù)課程要求增加知識點的串講,幫助學生理清線索。
3.6 課后的監(jiān)督
課后監(jiān)督是重頭戲,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調查中發(fā)現(xiàn),近四成的學生學習比較隨意,因此老師應借助平臺強大的統(tǒng)計功能,對學習綜合分數(shù)較低、沒有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加以關注和監(jiān)督,可以通過設置教學警示功能的方式來提高監(jiān)督效果。
4 展望
線上教學是大勢所趨,特別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手段將更深層次的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老師應善于在疫情中化危為機,盡快接納和熟悉線上教學,深入挖掘線上教學的潛力,為以后將信息化更好引進到課堂教學中打下良好基礎,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改革,為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小平,馬婷.浙江省疫情期間中學線上教學情況調查研究[J].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2020,(03):66-69.
[2]郝立麗,張繼軍.基于課堂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課程教學狀況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06):55-56.
[3]康莉莉,李文娟.網絡教學平臺滿意度調查研究——以內蒙古醫(yī)科大學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02):97-98.
[4]楊海軍,張惠萍,程鵬,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4):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