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辦法研究

      2020-06-15 06:51:24鄭笑然
      關(guān)鍵詞:應用研究合作學習英語教學

      鄭笑然

      摘 要:本文主要對合作學習的相關(guān)理論進行研究,同時對合作學習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對合作學習方法進行研究和概括,并對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步驟進行詳細敘述。合作學習開展中,要求具有完善的評價標準,并強調(diào)個體行為與合作競爭的共存,使教學和學習從單一的競爭模式走向多元化。

      關(guān)鍵詞:合作學習;英語教學;應用研究

      一、前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尤其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并著重指出要“加快民族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第九章)強調(diào):“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據(jù)此本文著重對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進行重點研究。

      (一)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

      合作學習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Charles A Curran首次提出來的,主要強調(diào)的是一種多人共同學習語言的方法。合作學習指的是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將合作小組作為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開展,并將小組的整體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同時結(jié)合個人的表現(xiàn)和成績進行綜合評價的教學模式。從合作學習內(nèi)涵方面分析,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多人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非個人學習模式;

      2.合作學習是一種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模式,通過動態(tài)因素互動實現(xiàn)教學資源應用;

      3.合作學習具有明確的目標性,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教學方式。

      同時還有一些影響比較大的合作學習基本因素的理論有加拿大學者庫埃豪提出的四因素理論:該理論中包括小組的構(gòu)成與管理、任務的設置、社會影響因素以及探索互動;約翰遜等人提出的五因素理論:包括積極的互相依賴、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個體與小組責任、小組技能與人際交流、小組自我評價。

      合作學習模式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在我國應用和研究,目前為止我國學者和專家對合作學習或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與實驗,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浙江省和山東省的研究。浙江省的嘗試是由原杭州大學教育系與天長中學、杭州第十一中學合作進行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46%的學生認為小組教學“既能促進交流,又能幫助學習”,說明該實驗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山東省的研究始于1993年下半年,并將合作學習納入到山東省教科研究“八五”中的重點課題,課題研究命名為《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是一種從教學方面對合作學習進行全面研究的,集合中外研究實驗的課題項目,該項目得到了當代合作學習代表人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斯萊文教授、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等專家的直接指導與大力扶持。課題實驗單位涉及山東、廣東、浙江、北京等9個省市的百余所學校,并展開了長達近6年的實驗與研究。所有研究結(jié)果一致表明: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

      (二)合作學習的理論依據(jù)

      1.心理學依據(jù)

      從心理語言學研究來看,人類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需要符號的操作和應用,其本質(zhì)是對語言的認知。從認知學方面分析,人的興趣產(chǎn)生是不需要通過外力的支持下形成的一種認知行為。如果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英語具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也會隨之增強。

      D.&R. Johnson指出,通過互相依賴關(guān)系的構(gòu)建,特別是正相依賴有利于對學生主觀與客觀學習的促進,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合作學習教學中,小組間的成員需要能夠互相依賴和幫助,從而對個體產(chǎn)生正面影響。

      Vugotsky(1978),人的認知最開始源于概念,通過社會間的互相交流和溝通,逐漸進行內(nèi)化,并形成個體的知識體系。Piaget(1950),指出語言是一種具有社會性、任意性的知識形式,必須要在與他人交互的過程中才可以掌握。合作學習教學開展中,以學生為主體,為了有效解決問題,小組成員需要溝通、交流和解釋,對某個問題進行說明、解釋,以及對自身的觀點表達和爭辯,這種合作形式下對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2.語言學及語言習得理論依據(jù)

      海姆斯(1972),首次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并明確說明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重點問題放在交際能力方面,而不是放在結(jié)構(gòu)能力上。

      克拉申的監(jiān)察理論指出,成年人在第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兩個獨立系統(tǒng),其一為無意識語言習得;其二為自覺語言學習。這兩種系統(tǒng)中無意識語言習得方式應用更重要,在課堂教學時間的應用方面需要盡可能與真實語言環(huán)境相符。同時從情感過濾方面分析來看,在第二語言習得方面,焦慮、動機以及自信等都會對第二語言習得產(chǎn)生重要作用。在第二語言習得中強烈的自信心、動機以及焦慮等都有利于促進第二語言的習得。Long,swain& Lapkin(1983),合作學習背景下,互相合作和影響的環(huán)境相對于競爭和個體的學習環(huán)境更有利于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低焦慮的情境下合作學習更有利于為交流合作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通過潛意識提供給學習者更好的修正輸入效率,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來說通過互動和交流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合作,通過對英語相關(guān)知識的交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不斷加強對自身英語思維的完善,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多為學生提供自主交流、溝通和探究的機會。

      (一)有利于縮小學生間的學習水平差異

      不同的學生性格、愛好以及英語學習基礎不同,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思維、學習方法也必然都會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做好教學引導工作,保證學生都能夠投入到學習中,并在自身的知識水平上獲得提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能夠形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模式,在小組分配過程中可以采用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方式,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搭配,保證各個小組的實力相當。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全面掌握,也有利于良好師生關(guān)系的建設,使學生更好的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升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英語知識的掌握能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采用合作與分層教學結(jié)合的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但是長時間的教學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分組探究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小組學習中,學生間可以互相監(jiān)督背單詞,角色扮演方式表演課文等。

      (二)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英語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配合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的掌握學習技巧。教師需要對當前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進行引導和考察,提升小組內(nèi)的搭配以及合作能力,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使得學生間的學習差異減小,豐富學生的學習理念,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小學合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幽默的語言帶領(lǐng)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保證英語教學的效率。此外,教師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guān)系,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通過科學的評價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組內(nèi)學生的討論,能夠提升小組的溝通效率,通過良好教學氛圍的熏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選派一名組長負責對組間任務的發(fā)布和安排,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場景,引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提升學生的英語掌控和應用能力。

      (三)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中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學習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有利于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學習的融洽性和高效性。在這種氛圍下學習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更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且能夠通過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激發(fā)自身的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更符合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理念。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對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轉(zhuǎn)變,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行思考和討論,保證教學效果。

      (四)豐富英語教學知識

      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問答的方式,對學生的英語單詞認知度進行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英語單詞對應的物品,然后要求學生利用英語進行描述,這種生動的學習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單詞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多媒體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全方位展示和分析,比如在“body”這個詞的學習過程中,在以往的學習中只知道表示身體的意思,但是具體表示身體哪個部分或者如何進行應用并不了解。而且在單詞的記憶中很多學生僅會記憶一種或者兩種含義,這與漢語學習思維具有直接的關(guān)系,在單詞應用的過程中極容易出現(xiàn)問題,不僅會拉低卷面分數(shù),同時還可能在以后的實際交際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貽笑大方。因此通過小學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們的討論,幫助學生們豐富知識。

      三、合作學習的應用

      (一)合作學習的應用方法

      將合作學習應用于英語教學,旨在探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能力,培養(yǎng)能夠熟練利用信息技術(shù)、有較強合作精神的應用型英語人才。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法如下:

      1.學生小組學習(Student Team Learning)

      合作學習法是由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首先研究和開發(fā)的,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分別為小組獎勵、個人責任和成功均等機會。換言之,就是小組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目的,小組成員活動的焦點集中到互教互助、學生通過提高自己的成績來對他們的小組做出貢獻。

      2.切塊拼接(Jigsaw)

      小組學習中切塊拼接也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學習方法,是由阿倫遜以及他的同事在1978年共同設計的。我們將采用斯萊文博士的修正形,即JigsawⅡ。這種教學方式中,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shù)為5-6人,同時教師為所有學生分配教學任務,而且每個學生都需要針對自己負責的部分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成為自己負責部分的專家人員。負責同部分的學生積極開展討論,并在各自的小組中進行講解,最終使小組中所有成員都能夠理解和掌握。最后進行測試,根據(jù)STAD計分方法對小組得分進行計算,保證預定標準能夠滿足小組要求。

      3.共學式模式(LT)

      共學式教學模式是1987年明尼蘇達大學的約翰遜兄弟提出來的合作學習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采用每個小組4到5名的異質(zhì)分組模式,并指定具體的作業(yè)單。每個小組需要提交一份共同的作業(yè)單,如果小組獲得名次,整個小組都可以得到獎勵和表揚。

      4.小組調(diào)查模式(GI)

      合作模式中小組調(diào)查是1976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沙倫夫婦研究的,學生在分組的過程中一般每個小組2到6個人。每個小組從班級各個單元中挑選一個研究的子課題,在選擇子課題后小組再對子課題進行分解,并將分解的任務分配給小組中的各成員,落實到具體組員身上,然后再開展合作工作,同時做好小組報告。最后,各個小組都需要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展覽和講解,通過全班的交流和討論引發(fā)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發(fā)現(xiàn)。

      (二)合作學習的實施步驟

      合作學習的實施步驟指的是學生小組學習(Student Team Learning)、切塊拼接(Jigsaw)、共學式(LT)、和小組調(diào)查(GI)等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在這些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實施的方式比較多,包括演講、辯論、討論以及游戲等。具體的操作模式如下:先進行合作設計,然后呈現(xiàn)研究目標,再進行集體講授,開展小組合作,再進行測驗、反饋和補救。最后,教師結(jié)合小組的具體表現(xiàn),采取互相評價方式進行競爭。

      在技術(shù)路線方面,我們將在教學研究中,以合作學習三要素為原則,實施上述合作學習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知識性,鼓勵學生利用網(wǎng)絡收集信息,使用多媒體展示成果,以便提高信息收集和展示的能力。實施結(jié)果將以測試(筆試和口試兩種方式,前者考查學生的基礎語言技能;后者考查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調(diào)查問卷(包括三個內(nèi)容:興趣與動機;交際行為與策略;閱讀技巧與策略)、座談三種工具采集數(shù)據(jù),并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目的是實現(xiàn)科學的方法教學、科學的方法分析結(jié)果。實施步驟具體如下:

      1.任務設計

      在合作學習中,針對教學內(nèi)容設計5到10個與主題相關(guān)的討論課題,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為4到5人。兩個小組選擇一個研究課題。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生需要先在課下對相關(guān)資料進行查閱和收集,并撰寫文稿。具體的演示形式由小組成員自行決定,可以通過話劇、情景劇或者派出一個代表講解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間,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比如可以采用幻燈片、多媒體等形式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展示。

      2.分組

      分組對合作學習效率和質(zhì)量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異質(zhì)小組分類方式最合理。所以在分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組,保證每組中都包含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每個小組都需要推薦1名組長,負責對小組活動組織,并采取輪流值日的方式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

      3.評估標準與方法

      小組合作中評估標準需要以小組總體表現(xiàn)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互助,在教學中倡導共同進步。評價表中包括組織、創(chuàng)意、信息以及演示等不同方面。并針對各個表現(xiàn)方面設置相應的分值。在一組演示完成后,由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打分,教師的評分占50%,學生的評分也占50%。其中前五名為超級組,其后五組為良好組,教師根據(jù)情況給予獎勵;八周左右的時間可以根據(jù)情況調(diào)整小組構(gòu)成,以便形成更合理的小組結(jié)構(gòu)。

      4.數(shù)據(jù)采集與分析

      采集測試成績、調(diào)查問卷和座談的數(shù)據(jù)并用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

      四、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保證小學劃分的合理性

      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保證分組的合理性,部分教師在小組分組中會采用就近分組的方式,這種分組方式比較簡單,但是實際上是不合理的。這種隨意的分組方式對小學合作學習的效率提升會產(chǎn)生限制作用?,F(xiàn)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等進行分析,在一個小組中不僅需要安排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同時還需要保證每個小組中都具有性格穩(wěn)重和活潑的學生,這樣性格穩(wěn)重的學生能夠掌控全局,性格活潑的學生能夠活躍組內(nèi)氛圍,提升小組討論水平。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很多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將小組合作教學誤以為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模式,沒有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被忽視,仍然由教師決定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這種錯誤的思想仍然是不可取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是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因此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凸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思路,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提出一個主題,然后由學生在課下自行收集相應的資料,然后進行組內(nèi)討論和完善,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三)注重小組討論的作用

      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認識到交流和討論的重要性,認為通過學生間的討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通過合作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進行自我展示,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彌補學習中的不足。因此,在小組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小組討論的重要性。利用組間競爭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組內(nèi)討論中,同時通過任務分配的方式,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討論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升。

      (四)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guān)系

      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的關(guān)系一直都存在等級性,教師在學生眼中是高高在上的,與學生間的溝通也主要以教育方式為主,導致學生對教師始終存在一種敬畏感,教師與學生間本該親密的關(guān)系中總是存在一種距離。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師生間的溝通與合作。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在教學中扮演者更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做好和諧師生關(guān)系的構(gòu)建,主動融入到學生中。這樣學生才會與教師敞開心扉的交流,并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保證課堂氛圍的融洽性。同時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才愿意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并在團隊建設中可以暢所欲言,建立師生間的頻繁活動,提升小學合作效率。

      (五)保證小組評價的有效性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中都需要包括評價工作,同時評價也是對教學模式的重要檢測手段和用途,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將會導致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結(jié)果認知不清,不了解接下來的學習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必須要明確地給出教學評價,為了保證評價的客觀性,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小組評價以及組間評價等。教師的評價可以從學生的進步情況、表現(xiàn)情況、學習狀態(tài)等進行綜合評價。小組評價中學生可以通過投票選舉的方式選擇出一位組內(nèi)表現(xiàn)最好的學生,同時還可以互相點評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xiàn)和貢獻。組間評價的方式主要為通過投票選擇的方式評選出最優(yōu)小組,為了保證公正性,每次投票都需要給出投票的依據(jù)。通過課后評價,有利于教師對學生整體學習狀態(tài)的了解,使教師能夠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同時使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認知自身的學習不足,并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不斷進行完善。

      五、總結(jié)

      合作學習方式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引起國內(nèi)外諸多學者的重視,并成為當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內(nèi)容。本地處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學生多來自本地。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不傾向采用“積極產(chǎn)出”的策略在口語和交際中,而本地學生的特點是有較強的向心力,富于團隊精神,合作意識較強,他們都渴望通過學習和交流,掌握英語語言技能。因此,本文主要對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的應用進行研究,并對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優(yōu)勢以及教學方法的改變進行研究,促進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yǎng)水平的提升。

      本研究根據(jù)合作學習的三要素:小組目標(group goals)、個體責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成功的均等機會(equal opportunity for success),由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小組成員合作完成。由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母語思維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在研究中引入了克拉申語言輸入假說以及斯溫納的輸出假說。從教學評價方面分析,合作學習評價更注重標準參考;在學習方式上強調(diào)競爭、合作以及個體化行為的兼容并存,達成平衡,并以合作行為為其根本特色,促進英語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逐漸由單一的個人競爭模式向多元化學習方式發(fā)展。在真正學習過程中,合作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共同進行討論、彼此幫助、相互依賴等,這不僅會加強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有利于學生結(jié)合網(wǎng)絡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第九章)的要求,也是本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Johnson, D.W., Johnson, R. T. An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Learning[M].1998.

      〔2〕Panitz: T, A Definition of Collaborative vs. Cooperative learning, Blaine, WA.: Second Language Publications, 1996.

      〔3〕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 [M]. New York: Longman, 1983.

      〔4〕Vygosky 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5〕丁桂鳳.合作學習研究的基本走勢[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07).

      〔6〕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要素和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3,(05).

      〔7〕秦國林.合作學習的基本理論及其精髓[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09):116-118.

      〔8〕束定芳.當代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中的幾個中重要趨勢[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03).

      〔9〕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10〕文秋芳,王立非.中國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20年[J],外國語言文學,2004,(01).

      〔11〕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12〕鄭秀巒,蒙興燦,綜合英語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評價體系的建構(gòu)[J].外國測試與教學,2015,(04).

      〔13〕鄒斌,從中外合作大學學術(shù)英語教學看大學英語教學——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J].外語界,2015,(12).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猜你喜歡
      應用研究合作學習英語教學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黑農(nóng)”大豆育種技術(shù)及應用研究
      進駐數(shù)字課堂的新興教學媒體
      AG接入技術(shù)在固網(wǎng)NGN的應用研究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8:18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推進合作學習激活中職英語教學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4:19
      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12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荥阳市| 舟山市| 井研县| 台北县| 九龙城区| 平利县| 化隆| 通河县| 清徐县| 日喀则市| 皮山县| 丰都县| 屏山县| 西林县| 新田县| 汤阴县| 繁峙县| 波密县| 嘉峪关市| 平利县| 乐都县| 胶南市| 阳信县| 枣阳市| 板桥市| 鹤峰县| 长宁区| 阿鲁科尔沁旗| 盖州市| 专栏| 康乐县| 马山县| 璧山县| 兴山县| 呼图壁县| 黑水县| 深州市| 康定县| 广河县| 阿拉善左旗|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