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萍
摘?要:高中地理作為初中地理課程的延伸和升華,更具系統(tǒng)性和復雜性。如何全方位提升教學效率是擺在高中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緊迫問題。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探索應用也成為了教師教學手段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是地理教師現(xiàn)代化教學改造升級的思考重點。
關鍵詞:高中地理;信息技術;高效
引 言:
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高中時期得到極大的提升。在各種學科中,高中地理相對而言就比較枯燥,學生和教師承受著雙向的學習壓力。傳統(tǒng)課堂教學極度單一,單純的"教與學"無法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這時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就顯得極為重要。信息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將地理知識用信息化的形式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從而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立體的一種教學方法。大量的實踐和教學成果表面,信息技術能夠把抽象的、復雜難懂的地理知識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方法,不但降低了教學的復雜程度,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如果學生將這種教學方式滲透在自身思維之中,那將有利于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提高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
1 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高中地理是初中科學的具體化、詳細化延伸,其內(nèi)容主要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區(qū)域地理三方面。隨著地理知識的不斷增多,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生動性、精確性方面的不足已經(jīng)逐步暴露,已經(jīng)不能跟上學生眼界開拓和求知欲增長的步伐。抽象化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增多,越學越糊涂。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想要通過傳統(tǒng)教學形式讓學生深刻形象的掌握地理知識,對教師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隨著教學的深入,部分學生無法適應高強度的學習,從而失去學習自信,對高中地理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這種現(xiàn)狀已經(jīng)嚴重制約了高中地理教學的高效性。
2 應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信息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多種方面,在此不一一贅述,主要介紹以下四方面的優(yōu)勢。
2.1 擴散學生思維
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書本為主,采用信息技術的方式極大的提升了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讓地理知識在色彩層面更具豐富性,相比于傳統(tǒng)地理畫冊的單一性,新畫冊強烈的色彩沖擊力能夠極大的加深學生的印象,刺激他們的思維發(fā)散。例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課時,可以使用標色手法,對不同的大氣層進行標色,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不同的大氣結構,豐富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利用色彩差異法加深學生對大氣結構的記憶深度,吸引學生對大氣結構進行主動探索。
2.2 有助于教學改革的深入
隨著信息技術的滲透,其優(yōu)勢在教學中已經(jīng)得到充分展示。變則思通,傳統(tǒng)教師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就會探索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對自身教學課程進行改造升級。相信隨著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地理教學將取得更高的成就。
2.3 加強教學滲透性
應試教育催生出來的是教育過程中的"重點考點論",教師不會對知識進行深入解讀,只會教授學生得分方式。這就導致學生只能學到皮毛,只能到達知識殿堂的門口,卻無法領略到內(nèi)部建筑的華美。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讓學生立體的了解到地理空間結構的特點。既兼顧了教師的授課效率,又能加強教學的滲透性。例如:在學習"天體和星球"這一課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根據(jù)星球特性的不同用不同的顏色標注和大小不一的形狀來代表各種各樣的星球,此外還可以制作一個視頻動畫來展示星球的運動軌跡,通過以上兩種方式,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滲透地理知識,加深學生對星球特征及星球運動等地理知識的印象。
2.4 提高學習效率
良好的信息技術運用,往往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一舉多得的作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不僅是教師授課的良好利器,還能加深學生的操作印象??梢詫⒌乩碇R與電腦軟件進行結合,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操作來學習地理知識。通過動手促進動腦,讓課堂教學兼具實操性和參與性,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3 運用信息技術的措施
因為信息技術的全面性,所以影響其應用效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因素采取對應的措施來促進信息技術的應用。
3.1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設備的有效應用能夠極大的提升地理學習效率,能夠?qū)W生日常接觸不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現(xiàn)象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展現(xiàn),當前的教學硬件已經(jīng)有了極大提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希沃白板、授課助手和班級優(yōu)化大師等電子系列產(chǎn)品,來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效果和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城市化"這一課時,可以利用視頻播放軟件,播放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人文地理面貌的變革,通過具象的動態(tài)畫面來展現(xiàn)出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加深學生對新舊社會對比的全方位感受,以此來加深教學印象。
3.2情景模式的合適應用
要想提升教學效果,就要打消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不真切感。增強學生帶入感的一個有效方式就是構建合適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模式來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真實性,吸引學生的關注,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教授"全球氣候變化"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談談他們對生活中氣候變化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切實感受引入全球氣候變暖的概念,再進行深入的全球氣候變化內(nèi)容的教學,這種引人入勝的教學形式,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的關注度,激發(fā)他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3.3思維導圖的使用
思維導圖教學是素質(zhì)教育和教學改革選擇的結果,是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需要的教師形式。如果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實際,對思維導圖進行信息化使用,那么就能實現(xiàn)思維導圖和信息化手段的雙重高效性。對學生自身發(fā)展和教改的深入推進都大有裨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理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夠讓高中地理教師如虎添翼。高中地理教師要充分明白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弊端,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填補傳統(tǒng)教學片面性、蒼白性的缺陷,通過多媒體設備和電子產(chǎn)品的運用以及課堂情境的塑造,促進課堂教學豐富性的提升,讓高中地理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從本質(zhì)上促進地理教學的長足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崢嶸.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優(yōu)勢豐富高中地理教學的方法研究 [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2):28—29.
[2]?王克鋒.對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5(9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