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明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常常出現(xiàn)由于孩子認知能力不足而阻礙有效學習的情況,這些教學問題不僅僅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效率,更阻礙了小學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小學教學課堂,學生很難完全集中注意力,不能認真傾聽教師的教學。而本文就從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傾聽情況入手,重點探討如何提高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注意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傾聽習慣;有效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當前的教育教學不再只注重對孩子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更是要求學生具備運用各種知識的綜合能力。小學語文也要求我們從核心素質教育理念出發(f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發(fā)揮出語文科目的積極作用。在當前社會發(fā)展中,要求人才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所以我們就要注意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并且學會傾聽也是高素質綜合人才必備的素養(yǎng)之一。傾聽是顯示一個人素養(yǎng)的行為表現(xiàn)之一,也是我國教育向更深層次邁進的表現(xiàn)。學會傾聽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接收老師所傳達的信息,并且對于自身未來的長遠發(fā)展來說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傾聽問題
1.1小學生自身認知能力不足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不夠,并沒有良好的傾聽意識。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們的年齡尚小,并且對社會交際的各種規(guī)則也并不了解,尤其是在小學低學段,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完全脫離幼兒園教育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依然以興趣為主導,對外界環(huán)境充滿了探索的好奇。所以小學課堂的學習模式讓他們產生不習慣的感覺,也難以在課堂上維持長時間的坐姿,這就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增加了困難程度,導致學生的自制力不足無法長時間專注于學習,最終無法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1.2教師培養(yǎng)意識不足
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以外,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沒有形成良好的培養(yǎng)意識,沒有發(fā)揮出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引導作用。一方面是教師沒有嚴格遵循課堂教學“學生主體”原則,過于重視自身的教學活動,沒有通過設計和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師并不知道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通常陷入只要學生沒有在課堂上說話、做小動作就算認真聽講的誤區(qū),但傾聽習慣更是在要求學生的聽課質量有所提升,要確保學生準備接收教師傳達的信息,吸收課堂上的知識內容。而且就校方來說,也沒有在教師的工作考核中加入相關方面的考核標準,過于守舊,只以學生最后的考試成績?yōu)橹?,所以忽視了學生傾聽習慣、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的有效策略
2.1加強學生傾聽能力的訓練環(huán)節(jié)
培養(yǎng)傾聽習慣就需要鍛煉學生在課堂上抓取信息的能力,而這一點不僅僅要需要意識培養(yǎng),更要通過專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促使學生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聽寫訓練就是良好途徑之一,聽寫訓練不僅僅有利于考察學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更是提高學生聽課質量的有效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聽寫,在高年級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加入課堂筆記的聽寫訓練,監(jiān)督學生切實做好課堂筆記,并且進行定期檢查,推動學生傾聽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家庭作業(yè)以口頭傳達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聽講過程中保持高度注意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聽寫內容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高低來決定,不可以過于復雜,以免讓學生產生抗拒心理。聽寫訓練也可以利用課堂中的瑣碎時間,比如在課堂主要教學內容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來讓學生在傾聽過程中寫下自己抓取到的故事內容,這樣的方式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2營造課堂傾聽的良好氛圍
課堂氛圍的影響作用也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相互傾聽,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氛圍的營造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傾聽以及師生之間的互相傾聽,可以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相互點評彼此的回答,讓學生認識到課堂傾聽的重要性。還有可以設計學生朗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對課文或者其他課外資料朗讀之后,教師點名其他同學點評朗讀者的朗讀水平,以外在的動力迫使學生提高課堂注意力。其次,教師還可以舉辦班級朗讀大賽,在比賽開始前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了解朗讀內容的正確方式,然后評比哪一組或哪一位參賽學生的朗讀技巧最優(yōu)。這樣的方法是將朗讀和傾聽進行緊密結合,在鍛煉學生傾聽能力的同時提高了朗讀能力。最后,課堂氛圍的塑造還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模范作用,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認真傾聽學生的課堂回答和課堂討論情況,并且在學生發(fā)言時認真傾聽學生所要表達的思想觀念,在必要時及時指出學生的認識誤區(qū)。以自身行為做出表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
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特殊性,所以教師除了需要做到知識傳播之外,還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各項素質的發(fā)展情況,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成長奠定基礎。良好的傾聽能力是當前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之一,傾聽行為顯示出的不止是一個人的教養(yǎng),更是對周圍有效信息的獲取有著積極意義。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探求,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張吉軍.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59-60.
[2]郎孝忠.探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9(36):111.
[3]呂鵬.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J].中國新通信,2019,21(1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