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英語語篇學習是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逐步過渡的,是語篇學習非常重要的時期,更是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由可塑期向穩(wěn)定期轉變的關鍵時刻。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將短文逐字逐句的用漢語解釋,并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語法的講解上,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fā)揮,并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富有童趣、極強好奇心、好動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學生也會因此而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運用思維導圖,能夠豐富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緩解畏難情緒,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語篇教學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語篇;學習興趣
【作者簡介】何惠琴,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福利路第一小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9年度省級規(guī)劃課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研究》成果,批準文號:GS[2019]GHB0086;本文系蘭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9年度市級個人課題《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小學英語四年級閱讀教學效率的研究》成果,批準文號: LZ[2019]GR2485。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隨著詞匯量的增多、對話話輪的內容的豐富,尤其是閱讀版塊的出現,這些都無形中給了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語篇學習方法的掌握是學生提升整體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由可塑期向穩(wěn)定期轉變的關鍵時刻。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將短文逐字逐句的用漢語解釋,并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語法的講解上,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fā)揮,并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富有童趣、極強好奇心、好動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學生也會因此而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緩解畏難情緒,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語篇教學的學習興趣,感知它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yǎng),為后續(xù)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一年多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在語篇教學中的預習、新授、鞏固環(huán)節(jié),思維導圖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圖形將語篇的關鍵信息與重點內容以結構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1.在新課的前置性作業(yè)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前置性作業(yè)與課前的預習有所區(qū)別,它更注重對新知的拓展,同時兼具趣味性。通過完成前置性作業(yè),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主動參與的學習動機,而且還可以使教與學都更具針對性。在小學英語語篇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完成課前的前置性作業(y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過程可視化。
2.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新授環(huán)節(jié)的運用,使學生學會了梳理知識,把握了閱讀篇章的重難點,教師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鞏固環(huán)節(jié),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引導學生構建語篇框架,理清文本思路,鞏固所學知識,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尤其增強了學生課堂上閱讀篇章的復述效果。
小學階段的閱讀篇章基本上都以趣味性內容為主,學生比較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也很高。但對于部分學困生來說即便是遇到了感興趣的話題,由于語言基礎薄弱,組織能力欠缺,在語篇的輸出,如復述、朗讀環(huán)節(jié)就會輸出困難,產生畏難情緒,進而影響學習積極性。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分析課文,將課文中的語言知識提煉出來,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提煉出文章的主題脈絡,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記憶、復述課文。例如,在教學人教版PEP五年級上冊Unit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B Read and write時,可以這樣設計:
思維導圖的持續(xù)運用,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把知識的重難點用圖畫和線條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將學習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知識點上,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結構化的記憶,加強學生的識記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的課型運用思維導圖,不但可以豐富教學手段,通過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提高學生理解、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得到長足的提升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建軍,李光強.思維導圖輔助英語閱讀教學例談[J].教育科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