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在作文評改中運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從“評價主體多元化:校內與校外攜手”“評價內容多維化:理性與感性兼顧”“評價形式多樣化:線下與線上并舉”三方面入手,來改善作文評改的現(xiàn)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升作文教學效果,助力核心素養(yǎng)落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寫作評改;多元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5-0086-02
【本文著錄格式】謝英.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作文評改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運用[J].課外語文,2020,19(15):86-87,89.
教育部于2016年發(fā)布《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確立了“核心素養(yǎng)”觀念,將之作為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其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為四個方面,分別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建和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要把促進一個人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作為首要任務。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筆者審視語文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作文評改,發(fā)現(xiàn)其傳統(tǒng)的理念與方式已然落后,成效可謂低下,無法緊跟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時代步伐了。身為一線教師,筆者緊跟新課改的腳步,學習新課程評價理念,反思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方式,在作文評改中運用多元評價方式,切實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育,提升作文評改成效。多元化評價方式是一種在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方面由單一走向多元的評價方式。
一、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作文評改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運用價值與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傳統(tǒng)作文評改途徑單一:學生寫,教師改。教師工作量大,評改周期長,效率低下眾所周知。學生面對教師批改好的作文,往往只是看個分數(shù),對于評語也是匆匆掃一眼就成了過眼煙云。作文評改進入了一種死循環(huán)模式,可謂毫無新意,何談寫作興趣。多元化評價方式的運用讓作文評改打破常規(guī),改變枯燥的批改模式,避免以老師為終極讀者的弊端,讓學生作為主角,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積極參與到整個批改過程中,提升他們的寫作興趣。
(二)提升作文教學效果
傳統(tǒng)作文評改這一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仿佛成了雞肋。教師獨攬大權,閱作文無數(shù),心累;學生苦不堪言,寫作文無數(shù),心累。這樣狀態(tài)下的寫與改,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多元化評價方式一是增加了評價主體,讓學生習作擁有更多讀者,讓不同讀者評價習作,充分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二是評價內容既要重視對學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感受力、思維力和表達力等智力因素的評價,也要重視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感情、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評價;三是評價形式不只是紙質媒介上的交流,還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巧借網(wǎng)絡平臺的便捷,建立一種全新的寫作評改形式。評改方式的創(chuàng)新讓師生之間在評改過程中能積極溝通,形成一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思維交流渠道和寫作學習環(huán)境,作文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三)助力核心素養(yǎng)落地
以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標志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自覺地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任務。作文評改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運用,將作文教學與生活結合,與實踐結合,與活動結合,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自身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投入到作文評改過程中,擁有作者、讀者與評論者等多重身份,拓寬了閱讀視野,提升了思維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在這種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中自由地感受語言、運用語言,從閱讀習作到鑒賞習作,逐步深化對習作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收獲了審美體驗。由此可見,作文評改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運用有效助力核心素養(yǎng)落地,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非常有利的。
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作文評改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運用策略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校內與校外攜手
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主體只有教師一人,多元化評價方式實現(xiàn)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校內,學生不再是作文評改的旁觀者,也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全程參與到評改過程中,在真實的實踐體驗中磨練自我、激勵自我,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寫作興趣與寫作自信。
除了教師與學生參與評改,還邀請家長、親友等校外成員也參與到評改中來。這種全員合作的評價機制,符合新課標理念,也順應了新課改的發(fā)展趨勢,有效推動作文教學的發(fā)展。
比如學生上午在校按照規(guī)定時間當堂寫完一篇作文后,筆者立馬收齊作文,然后隨機下發(fā)作文本,學生人手一本。如果發(fā)現(xiàn)拿到自己的本子,就當場調換一本。隨后明確要求:一是利用一天中的課余時間點評好拿到的第一篇習作,字數(shù)不得少于60字,文末署名。二是作為第一點評人,點評完畢后主動找到其他伙伴交換本子點評。三是每人至少點評三篇習作。
當天放學前,課代表收齊作文本,發(fā)回給原主人。筆者進一步提出要求:今晚回家邀請家中親友,或父母,或兄弟姐妹等閱讀你的文章,并在文末寫上點評。然后,請你認真閱讀所有評語,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并修改自己的初稿。
第二天課代表收齊作文本交給我,筆者開始批改作文。由于有了文末學生和家長精彩紛呈的點評,并且習作已進行了一定的修改,筆者再批改作文時不僅感覺輕松了許多,還增加了批改的樂趣。有的學生點評到位,我直接勾畫圈點確認即可;有的學生點評不太到位,我直接在上面修正相關語句;有的學生提出疑問,我直接跟進回復。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慧是靈動的。有的學生不僅有總評,還有旁批,還在文中進行了好詞佳句的圈點勾畫,一些錯別字、病句也一一被找了出來,儼然是一位小老師了。平時要用一周左右才能評改完的作文,縮短到兩三天內就在多位評價主體的合作下評改好了。
最后,筆者評改完后下發(fā)作文本,要求學生拿著自己的本子主動召集班內給他點評作文的小伙伴,組成臨時合作小組,利用課余時間一起查閱并交流討論筆者對此文的反饋結果。
這種在課余時間積極利用校內外評價主體資源的方法,極大地提升了作文評改的時效性、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給予了他們在寫作評改實踐中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家長參與到評改中來,也增進了親子溝通,促進了家校合作??梢哉f各評價主體皆有收獲,樂在其中。
(二)評價內容多維化:理性與感性兼顧
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中教師往往只聚焦應試考試作文的技巧,以考場作文標準為唯一衡量指標,對學生習作一錘定音,這種類型的評價內容往往生硬、刻板,通常運用鑒定性的語言,如本文緊扣主題、條理清晰、敘述翔實,但是題材老套、立意膚淺等,導致評價內容似曾相識,甚至千篇一律。真可謂理性有余,感性不足!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要體現(xiàn)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多元化評價方式符合新課標要求,在評改學生習作時,能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及其習作的個性化特點,除考慮考場作文標準要求,還密切關注學生習作中釋放出的心靈成長的需求,以平等對話的方式、商量的口吻等形式,用飽含希望與情感色彩的評語給予學生安慰與引導。教師的理念與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從多角度去欣賞、品味小伙伴的習作。這樣理性與感性兼顧的評價內容,深受學生歡迎,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教師與伙伴的真摯的情意、誠懇的建議,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內心積極向上的因素,有益于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評改半命題作文《消逝的______》一文時,一生命題為《消逝的動力》,文中主要記述了自己學習生活的苦悶,由于基礎不好,越學越累,學習動力逐漸消逝。全文籠罩著沉重的負能量,一個頹廢的少年形象深入人心。細品全文,筆者發(fā)現(xiàn)該生心理描寫細膩,人物形象塑造成功,而且真正做到了“我以我手寫我心”,字字句句皆真情流露。這種類型的作文在以往的作文評改中總是被師生打入冷宮,因為它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傳遞負能量!可是在評價內容多維化的情況下,它的命運出現(xiàn)了轉機,看到了希望。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習作后面的三個點評可圈可點。
A生:你的處境,我真心理解。我要給你一個擁抱,你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你勇于在作文中袒露自己的真情實感,真的令人佩服。比起那些假大空話語泛濫的作文,我更喜歡你的文章。兄弟,不要那么頹廢,送上一句話共勉“把時間花在進步上,而不是抱怨上,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B生:讀完全文,負能量把我包圍了,這樣可不好,我們青少年在考場作文中要傳遞積極向上的能量。這些負面情緒可以寫進你的日記里,這樣處理更合適。
C生:你真是一個寫作能手,借助文字把自己的個人情緒宣泄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果這不是一篇考場作文,我要給你“優(yōu)秀”等級!遺憾的是你拋開了本次作文的要求,隨性而寫,這在中考時是很危險的哦!請三思而后行。
備注:C生還在習作多處勾畫圈點了好詞佳句,予以批注。
親姐姐:親愛的弟弟,讀了你的文章,姐姐很心疼你。你是一個有才華的孩子,你看,你的伙伴也是這么認為的。今后遇到問題要盡量換個角度想一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姐姐永遠看好你、支持你!
該生:讀了以上評語,我內心似乎感覺沒那么煩悶了。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鼓勵與支持,我會盡力調整我自己的。
備注:他修改了一下原稿。在文末加上了這樣兩段話:
茫然無措的我,眼角余光看到便簽紙上親手寫下的那句話: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泰戈爾。
我,若有所思……
筆者:你文末添加的寥寥幾筆,可謂力挽狂瀾,點亮了整篇文章的色調。孩子,你是可塑之才,一點就通,為師深感欣慰。你消逝的動力正在回來的路上,趕緊去迎接它,別再弄丟了哦!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边@種理性與感性兼顧的多維化評價內容,讓大家彼此敞開心扉,坦誠相待,產(chǎn)生真正的思維碰撞與情感交流,讓寫作的種子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悄然生根、發(fā)言,并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著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評價形式多樣化:線下與線上并舉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最常規(guī)的評改形式非“線下”莫屬,即在紙質媒介上完成對習作的評改??墒牵瑢W生總有不到校的時候,尤其是寒暑假時,教師一旦布置寫作任務,要等到漫長假期結束才能見到習作本進行評改。假期戰(zhàn)線太長,有的學生就會抱著僥幸心理、拖延心理等,臨近開學才匆匆忙忙、敷衍了事地寫篇作文上交,文章質量可想而知。針對此種現(xiàn)狀,筆者依據(jù)學生假期普遍上網(wǎng)的情況,巧借網(wǎng)絡平臺的便捷,通過班級QQ群、班級博客和騰訊會議等途徑,開展“線上”作文評改活動。這一緊跟時代潮流的舉措,學生喜聞樂見,給假期中的他們創(chuàng)造了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有效改善了假期作文評改缺失的現(xiàn)狀。
比如學校暑假作業(yè)中要求學生完成兩篇作文:命題作文《書包》,除詩歌、劇本,體裁不限,不少于600字;閱讀名著《紅星照耀中國》和《昆蟲記》,任選一本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筆者明確要求:作文《書包》請于7月12日前將電子稿上傳到班級QQ群文件中。7月13日到7月18日自行下載伙伴的習作閱讀,并任意挑選至少三篇習作寫好電子稿評語,為參加線上會議發(fā)言做充分準備。7月19日下午3點召開騰訊視頻會議,線上開展作文評改教學活動。
讀后感寫完后, 首先請將電子稿發(fā)送給至少三位小伙伴,邀請他們點評你的作文。其次,請你將小伙伴的點評電子稿依次添加到文末。最后,請于8月20日前上傳包含點評內容的作文電子稿到班級QQ群文件中。8月21日到26日請自行下載伙伴的習作閱讀。8月27日下午3點召開騰訊視頻會議,線上開展作文評改教學活動。
溫馨提示:佳作將亮相班級博客!你會是新一期“寫作小達人”嗎?
筆者對線上作文評改活動作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學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將要公之于眾,面對一眾讀者的檢閱,自然不敢掉以輕心,習作質量明顯提高。點評者擁有了更多亮相發(fā)言機會,自然精神振奮,積極動腦,思辨力達到新高度。尤其是騰訊視頻會議的使用,讓假期中的師生、生生在網(wǎng)上見面,看著熟悉的笑臉,聽著親切的聲音,共享一場精神上的饕餮大餐,真可謂妙趣橫生、回味無窮!
線上評改形式很好地彌補了線下評改形式的局限性,兩者相輔相成,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在真實的情境里,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大膽展示自己的觀點,盡情體驗寫作的樂趣,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這樣切切實實得到了有效提升。
綜上,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作文評改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本質是尊重學生的寫作勞動,基本要義是在寬容中引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活學生內心的寫作熱情,在豐富的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人文素養(yǎng),在自我修煉的寫作道場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厚江.作文評價的標準及其實施辦法[J].語文教學通訊·B,2008(10).
[2]朱文秀.日本作文評價給我國作文評價的啟示[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