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主題閱讀為核心的小學教育中,為了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基礎的掌握、理解、運用,改進主題閱讀的教學方法,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團體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把握主題閱讀的核心思想、主旨,將感悟式、興趣式教學融入教學方法中,圍繞主題閱讀中心建立以導入線索、點明主題、研討感悟主旨為整體的教學框架,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語文學習水平提高。本文將探討改進的基本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
一、 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
(一)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而圍繞著學生的興趣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才能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在開展語文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明確閱讀的主題,圍繞主題開展閱讀學習活動。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生自主意識被激發(fā),閱讀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面拓展教材,豐富學生知識
因為語文主題閱讀圍繞某一主題展開,未完成這一閱讀任務,其閱讀內容不僅僅是課本里的知識。在信息化背景下,學生可根據(jù)興趣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因此,主題閱讀可以實現(xiàn)有書讀,全面讀。這樣的閱讀過程既是積累知識的過程,也是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的過程。
(三)提高寫作能力,提升文學素養(yǎng)
語文主題閱讀的學習方式,它是基于興趣的學習,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可以最大可能地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這一過程,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式,奠定了學生的寫作文學基礎。
二、 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精心篩選內容,多角度提煉主旨
在定位主題內容時,首要的便是教師從語文教材文章中出發(f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的作用,感受教材中所提煉出的文章結構和框架所帶來的文章整體。教師在教學前的備課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將文章的主題提前總結出一個大體的框架,構建了較為完整、具有邏輯引導性的教學系統(tǒng),教師須在定位語文主題閱讀內容后,多角度考慮教學主旨,不僅包括教材想表達的主題信息,還包括教師個人對教材主旨的理解、學生群體各自對教材內容的把握理解程度。以進行景色主題的文章閱讀教學時,我們可以先組織學生走進自然之中,讓學生在自然中自我感受、自我體驗,在體驗中拓寬視野、增長知識,進而在無形之中激發(fā)自身的情感體驗。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情境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其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來說,能夠在尊重學生主體獨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主動閱讀,在大量的閱讀素材的積累下整體的感知主題,進而有所想、有所悟,形成屬于自我的正確的理解和認知,就能夠逐漸達到“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據(jù)此,要在主題閱讀模式下特別關注教學對象學生的實際,要結合學生們現(xiàn)有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來針對性地選擇主題,注意閱讀方法的引導和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一定要避免整個學習流程的程式化或者形式化,要結合學情的變化來進行恰當?shù)恼{整。另外,要注意良好語言情境的構建。閱讀離不開語言情境,這也是學生們理解具體的詞匯內涵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引領學生進行閱讀思考和認知的必要基礎。還要注意和學生們之間及時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這樣不僅僅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們學習的狀況,還有助于更好發(fā)揮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角色。
(三)巧借信息教學技術,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思維能力處于發(fā)展階段,對具體化、形象化的知識更加關注,更加有興趣。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主題閱讀內容直觀化、形象化,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比如,教師在進行二年級語文《曹沖稱象》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提出不同的問題,如“曹操為什么稱象?官員們用什么方法?曹沖用什么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然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借助多媒體用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官員們稱象的畫面和曹沖稱象的畫面,讓學生比較哪一種辦法好?以此吸引學生目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主題閱讀教學中。
(四)得法于課堂之內,受益于課堂以外
主題閱讀必須確保教材的“主體”地位(尤其是精讀課文),教學任務要落到實處。“補充文本”是教材的補充和延伸,而不是替代和沖擊。課內從精讀課文中習得方法從“單元導讀”中的第二段話里,提煉出本單元重點學習的讀書方法。從精讀教材里,學習這種方法。在略讀課文中半獨立運用方法。指導學生用課內習得的方法,自主學習課外相關課文,掌握這種方法。
(五)進行拓展比較,內化閱讀能力
無論文章的結構如何變換、故事里的人物如何復雜、作者筆下的風景如何多樣,只要是在同一個主題下的文章,其立意和目標基本來說是不會變的。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課文之后,就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閱讀理解同一主題文章的能力,心中有了“譜”,他們不會再隨便感悟、隨便斷章取義。所以,在課堂上實行了主題閱讀教學,在課后也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去閱讀相應主題的文章,由一篇帶多篇、由個及類、由類及理,最終形成個人的閱讀知識體系。
三、 結束語
主題閱讀真正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還需要一定時日,但是只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總結閱讀教學經驗,積極主動地鉆研閱讀教學新方法,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主題閱讀的優(yōu)勢,提升主題閱讀的教學質量,使主題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喜歡的閱讀形式。
參考文獻:
[1]段天喜.小學語文主題式讀寫聯(lián)動教學模式探究[J].甘肅教育,2016(21).
[2]丁雄鷹.“跟著古詩游中國”課程的開發(fā)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17(8).
[3]王蘋.主題閱讀方式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68-69.
作者簡介:
席海東,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天池鄉(xiāng)大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