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露萍
【摘要】數(shù)學閱讀是一種需要全方位感官配合的閱讀行為,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一種重要能力。文章認為學生解題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跟他們的閱讀能力成正比,會答題的學生往往首先是會讀題的學生,讀題是學生對題目信息的初步處理,它直接影響著接下來的答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忽視數(shù)學閱讀,要通過有目標、有指導地“讀”,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數(shù)學的能力。
【關鍵詞】數(shù)學閱讀;閱讀能力;方法指導
筆者時常聽到學生在自我介紹時說自己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粗心,這使他與高分失之交臂,也常常有家長抱怨:“如果不是因為粗心的話,這回應該考100分!”“這次他因為粗心扣分,不然肯定在班里排第一?!惫P者不禁思考,這難道真的是粗心嗎?我們不能這么簡單下定義。如果學生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認真閱讀并仔細分析題目后再做題,就會避免這種簡單地用眼睛一掃而過去做題導致的錯誤,由此可見,讀作為一種重要的能力及良好的習慣在數(shù)學課堂中也應當?shù)玫匠浞值闹匾暭罢_的方法指導。
一、數(shù)學閱讀的特殊性
說到閱讀,可能更多的人想到的是語文閱讀,只要會認字就能進行數(shù)學閱讀了,其實不然。數(shù)學閱讀不同于語文、英語等其他閱讀,有著不同于一般閱讀的特殊性,由于數(shù)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也缺少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嚴謹?shù)倪壿嬐评?,以及一些專有的?shù)學名詞。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必須理解每個數(shù)學專用術語和符號的意義,并能正確依據數(shù)學算理分析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最后達到對閱讀材料的真正理解。數(shù)學閱讀過程不僅需要用眼睛看題,用嘴巴讀題,更需要動手圈點勾畫,動腦思考,用心深入理解。數(shù)學閱讀是一種需要全方位感官配合的閱讀行為,它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由數(shù)學閱讀材料的特殊性決定的。
二、數(shù)學閱讀的重要性
有關研究表明,構成一些學生數(shù)學學習困難的因素之一是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比較差,在閱讀和理解數(shù)學內容上顯得無奈。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做題時,如果題目較長,就會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覺,不知道怎么根據問題來取舍條件,甚至對題目中隱含的條件更是無所適從。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笨梢姅?shù)學閱讀對于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重視數(shù)學閱讀,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加強對學生數(shù)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因數(shù)學閱讀而更加有效、精彩。
三、數(shù)學閱讀的方法指導
數(shù)學閱讀對于學生學習數(shù)學很重要,但是學生往往在閱讀數(shù)學題目時抓不住要點,不能正確提取信息,這樣的閱讀是無效的,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方法指導,從而保證數(shù)學閱讀的有效性。
1.有關計算的閱讀方法指導
小學計算題按算法分有口算(估算),筆算(含豎式計算、簡便計算等)。無論哪類計算教學,都有相應的計算法則,對于算理的掌握不僅要依靠老師上課時的板演,更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在計算時閱讀計算的過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理清算理,掌握方法。
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9+4=?”的教學,教材呈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數(shù)一數(shù),10,11,12,13。另一種是“湊十法”,把9湊成10,9和1湊成10,要把4分成1和3。但是教材上并未把湊十法的過程放在一起完整的出示,對于這樣的圖文轉換的閱讀,學生就會無從下手,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筆者在進行教學時,分三階段來指導閱讀。
第一階段:大聲讀,理解知識。
初次接觸“湊十法”的計算過程,筆者便要求學生放開聲閱讀:9加4,把9湊成10,4可以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此時可以采取教師示范讀、學生帶領讀、同桌相互讀的方式,及時表揚大聲、完整讀出來的學生,大力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
第二階段:輕聲讀,吸收知識。
在練習用“湊十法”計算時,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獨立思考,要求學生輕聲讀出計算過程。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步將計算過程簡化:9加4,把4分成1和3,得數(shù)是13。此時可以以比賽的形式,看誰說得又快又對,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第三階段:心里讀,內化知識。
在第二課時用“湊十法”計算教學時,進一步提高要求,讓學生心里默讀計算過程,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相應量的口算。完成后再選幾題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對于出錯的學生,先讓他們同桌之間把錯的題目說一說,教師再出題練習,從而更深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其實這三個階段的計算閱讀方法指導對于高年級的計算教學來說同樣適用,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shù)除法”的教學,第一階段教學大聲讀: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不急于給出結論性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大聲讀算式,包括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以及整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幾道算式,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被除數(shù)、除號和除數(shù)的變化情況,從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編成朗朗上口的記憶方法(分數(shù)除法三步驟,一被除數(shù)不變,二除號改乘號,三除數(shù)改倒數(shù))。第二階段教學輕聲讀:接下來的練習中,教師和學生一起簡化記憶方法,學生概括出分數(shù)除法計算方法(一不變,二改號,三倒數(shù)),要求學生計算時輕聲說出方法,讓方法牢牢印刻在學生心中。第三階段教學心里讀:在后續(xù)教學中,對于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心里想方法來做題,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提高計算能力。
2.有關解決實際問題的閱讀方法指導
新課標在課程總目標中提出: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可見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數(shù)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性。課堂上,學生并不是拿到問題就會解決,往往看到問題后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弄不懂題目意思、抓不住主要信息、理不清數(shù)量關系等,學生的解題分析能力差,這是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制約的,此時就需要教師在解題方法上給予一些必要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找到基本解題方法,有效解決問題。
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十幾減幾”的練習題目:小紅和小明各要做16個風車。小紅說:“我已經做了7個風車?!毙∶髡f:“我已經做了8個風車?!眴栃〖t還要做多少個風車?小明還要做多少個風車?從練習的情況來看,有的孩子找不到需要的條件,甚至出現(xiàn)用7+9=16來計算小紅還要做的風車數(shù)量,用8+8=16來計算小明還要做的風車數(shù)量之類的錯誤。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在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時,分三步來指導閱讀。
第一步:初讀,根據相關問題找條件。
拿到題目時,需要孩子根據相關問題來找條件,尤其對于信息量比較大的題目,只有找準了對應的條件,才能順利解決問題。因此在初讀題目時,不論是文字信息還是圖上的內容,都要求一一讀出來,然后看問題,有兩個問題的,先看第一個問題,根據小紅還要做多少個風車,找到小紅要做16個風車,已經做了7個這兩個條件,組成三句話,讓孩子閱讀解決第一個問題的三句話,然后再根據第二個問題找到兩個條件一個問題讀一讀。
第二步:再讀,根據數(shù)量關系列算式。
很多學生剛讀了一遍題目就迫不及待地列式,這樣往往因為沒有分析清楚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而出現(xiàn)差錯,因此在根據問題找到相應條件后,繼續(xù)讓孩子讀,邊讀邊說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怎么辦,當學生能說出因為要做16個風車是總數(shù),要從總數(shù)里去掉已經做的風車,所以要用減法計算還要做的風車個數(shù)時,解決相應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對于數(shù)量關系的訓練,不是一兩節(jié)課就能到位的,這與平時的積累是分不開的,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的堅持。
第三步:重讀,根據題目意思來檢驗。
解決問題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檢驗,往往很多學生在列好算式以后就覺得把問題解決好了,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去檢驗一下這樣列式是否正確,得數(shù)是否合理,因此平時要求學生在列式結束后,還要重讀一下題目。針對上面學生用7+9=16來計算小紅還要做的風車數(shù)量,回讀題目:小紅要做16個風車,原來已經做了7個風車,還要做(16)個風車。通過這樣的重讀,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種做法不成立,于是重新思考,從而保證做題的正確與有效。
同樣,這三步驟的解決問題閱讀方法指導對于高年級的教學來說也是相當必要的。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在“圓柱和圓錐的練習”教學中,學生經常會把圓錐當成圓柱來做題,或者看錯題中的已知條件,甚至還有的學生會看錯問題,從而導致做題出現(xiàn)失誤。因此教學時可以這樣用三步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第一步初讀:拿到題目,一邊讀一邊圈畫出已知條件中的重點,如圓柱(或圓錐)、半徑(或直徑)、周長、側面積、底面積等,并在所劃重點上寫上字母表示,大致對本題的已知條件做到心中有數(shù)。第二步再讀:根據所求問題,寫出相應計算公式或方法,找出需要的條件(有用的信息)再次讀一讀,清楚知道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來用已知條件來解決問題,并列式解答。第三步重讀:解決問題要養(yǎng)成回過頭再讀一遍題目的習慣,可以是把結果代入題中去讀,看是否合理,這樣充分的讀題,對于題目的把握能夠更到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進行數(shù)學閱讀方法的指導,讓數(shù)學閱讀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使之成為一種自覺的學習習慣。當這種自覺的習慣養(yǎng)成后,原本教師教授的閱讀方法,就能演變成學生的自主性閱讀思考和探究解疑能力,從而成為真正有效的數(shù)學閱讀,學生就能從讀中感悟數(shù)學的魅力,從讀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讀中樹立學習的自信,在愉快的數(shù)學閱讀體驗中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