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影
(徐州市仁慈醫(yī)院影像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眾所周知,我國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與建設,以及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交通事故案例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得到增長與提升,而在交通事故所致的外傷患者群體中,手部肌腱韌帶損傷的病例數量十分之多,在治療中的困難程度比較高。其中的原因有多樣,諸如韌帶復雜組織與肌腱愈合的理論研究比較深刻,此時,選擇高精準度的診斷手段尤為關鍵。而在以往的手部肌腱韌帶損傷診斷中,多以觀察臨床表現(xiàn)開展診斷為主[1]。但是臨床表現(xiàn)診斷的結果往往比較缺乏準確依據,對此本文以磁共振成像技術來開展診斷分析,觀察在手部肌腱韌帶損傷診斷中的診斷效果,并總結其中的診斷價值。具體結果如下所示。
為了開展本次研究,我院在科研小組的幫助下在2018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內搜集手部肌腱韌帶損傷患者群體中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從中順利搜集到了62 例觀察對象。這62 例患者中有男性31 例,女性31 例,男女比例為1:1,同時年齡最小的患者為27 歲,最大的患者為68 歲,其中位年齡大約為41.8±5.2 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要求,同時在其他資料分析與觀察中尚未出現(xiàn)影響研究進展的相關因素,并全部簽署研究意愿知情協(xié)議書與保密協(xié)議,我院這方面也為了這些患者的研究隱患進行了一系列加密措施,確?;颊叩碾[私得到良好保護[2]。
我們這次研究中所應用到的掃描工具為MR 掃描儀,機器型號TOSHIBA Elan 1.5T 超導磁共振設備,針對每一位患者手部尺寸大小選擇合適的線圈,同時示意患者以俯臥位體位開展診斷,患者的患肢需要豎立起來并將手指并攏于柔性線圈之中,對于患肢手掌側面與手背側面均利用海綿墊做好墊置。繼而對患者在胸部部位、患肢前臂部位以及腋下部位等繼續(xù)利用海綿墊做好墊置處理,對于手指利用支架工具做好固定,同時囑咐患者在掃描期間內手掌切記不可亂動,配合診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核磁共振成像所產生偽影現(xiàn)象導致誤診狀況的出現(xiàn)。如果在診斷中明確觀察到病變部位出現(xiàn),對其做好標記處理[3]。在掃描檢查軸位中最好利用定位掃描檢查法進行關節(jié)掃描,針對患者手部不同的關節(jié)做好逐一檢查與分析,尤其是在冠狀位與矢狀位之間,對于其中的病變部位做好觀察與分析,針對所出現(xiàn)的病灶狀況與韌帶縱向結構、附著點進行重點分析,觀察患者肌腱膜與側韌帶解剖結構。如果對患者利用軸位檢查方法的時候,對手部關節(jié)的掃描方式與上述基本相似,即先對患肢掌板利用垂直掃描或者平行掃描來掃描患肢斜矢狀位與斜冠狀位。對于患肢的掃描檢查視野在設置中最好以手掌中心及關節(jié)部位為主。無論是在冠狀位還是矢狀位,必須要重點對遠近兩端關節(jié)做好分析與觀察[4]。
首先針對患者在磁共振成像技術下的掃描結果進行觀察與統(tǒng)計,再針對患者患肢肌腱韌帶損傷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現(xiàn)狀況進行觀察與統(tǒng)計,做好分析與總結本文的研究。
表1 62 例磁共振成像掃描患者的掃描結果狀況統(tǒng)計
從表1 中可以看到,本次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結果狀況中,總共患者例數為62 例,掃描檢查時間在統(tǒng)計計算中得知為13.8±3.4min,總共有60 例患者順利通過掃描檢查,另外有2 例患者未通過掃描檢查,其掃描檢查通過率為96.77%,而掃描檢查未通過率為3.23%,其中有1 例患者因為在掃描期間內移動手部而導致掃描檢查產生失敗,而另外1 例患者則是因為線圈應用質量不夠理想,在磁共振成像結果顯示中明顯質量不高所致檢查產生失敗。
表2 62 例磁共振成像掃描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表現(xiàn)狀況統(tǒng)計
從表2 中可以顯然看到,在磁共振成像表現(xiàn)狀況中,62 例患者出現(xiàn)伸肌腱韌帶損傷的例數有19 例,其比例為30.65%;而出現(xiàn)屈肌腱韌帶損傷的例數有21 例,其比例為33.87%;出現(xiàn)側韌帶損傷的例數有13 例,其比例為20.97%;出現(xiàn)肌腱韌帶損傷兼并骨節(jié)骨折的患者例數有9例,其比例為14.52%。我們在進一步分析中發(fā)現(xiàn)T1W1 序列存在一些顯著特征,即患者患肢肌腱韌帶產生損傷之際,其中的肌纖維在影像觀察中表現(xiàn)出較為模糊且變得粗大的現(xiàn)象,部分肌纖維甚至出現(xiàn)不連續(xù)的現(xiàn)象;而在PDFS 序列分析中可以看到,其中的信號明顯表現(xiàn)出一定的亂象,即增高現(xiàn)象不夠規(guī)律,同時肌纖維的連續(xù)性不夠連貫,在其內部還存在水樣信號增高的表現(xiàn),而損傷部位中,周圍的軟組織存在一定的水腫表現(xiàn)。從整體上來看,在影像觀察與分析中,患肢手部關節(jié)的副韌帶與肌腱在其中的表現(xiàn)比較良好,十分清晰可見,在后續(xù)的診斷依據提供中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意義。
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應用離不開核磁共振掃描儀,即在該儀器的幫助下,利用強大的磁場與無線電波中所產生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種特殊信號,并在一系列技術下形成清晰可見的人體圖像。由于人體組織中離不開質子的構建,而組織中的質子可以被當做H 原子,在磁共振成像技術中,H 原子就相當于條形磁鐵,同樣具有兩極,并且圍繞軸進行不斷旋轉。而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質子的排列是隨機的,如果周圍環(huán)境的磁場增強,其質子的磁場方向也會隨之而產生變化。在核磁共振掃描儀的作用下,會產生無線電波脈沖來不斷刺激人體組織質子,使其產生共振反應,導致原先的磁性排列完全打亂,而質子也會利用射頻信號的方式來釋放所吸收到的能量,并在掃描機的接收線圈上得以吸收這些能量。由于該掃描儀的梯度線圈一般會用來改變不斷組織的磁場強度,因此在不同組織的磁共振檢查中,所發(fā)射的無線電波脈沖的頻率也是不盡相同的[5]。
我們在本文的研究中可以顯然看到該技術的成像結果表現(xiàn)較為優(yōu)異,對于患者患肢的病灶端可以清晰明了地觀察到,其檢查通過率高達96.77%,在肌腱韌帶的周圍組織結構顯示十分良好,為后續(xù)的康復治療提供重要性診斷依據,可以在臨床中得到廣泛地推廣應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