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文
摘 要:化學的知識體系邏輯復雜而周密,其知識點非常零散,縱橫交錯,記憶和理解起來都比較復雜。為了避免學生由于記憶難而喪失對化學的學習熱情,老師在課堂上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而思維導圖對于學生有條理的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培養(yǎng)化學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產(chǎn)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化學 益智知識體系
引言
化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其中涵蓋了諸多知識點,包括化學知識中的專有名詞、化學方程式以及化學反應等。針對進入畢業(yè)班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科學的梳理,因涉及的內容較多,且學習的課時又極為有限,這就需要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式去學習。思維導圖是新時期下的一種學習模式,在各個學校得到了大力推廣,其有助于學生對內容的深刻理解。經(jīng)過思維導圖模式的應用,知識點也就能夠得到有序的銜接,進而輔助教學計劃的實現(xiàn)。[1]
一、思維導圖概述
1.思維導圖含義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托尼·博贊創(chuàng)建的,又稱為“心智導圖”。實踐應用中是把關鍵詞或概念的形象化,運用數(shù)字、線條、符號、圖形等方式,形象直觀地把知識點提煉出來,有條理的梳理和串聯(lián),形象的再現(xiàn)思維過程。這一思維模式,不光在化學,在其他很多領域都有應用。初中的化學教材,學生要掌握的非常多零散的知識點,比如元素周期表,化學名詞、化學方程式、化學反應等等。思維導圖通過文字、線段、關鍵字和圖形,把課程中所有章節(jié)的化學知識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生動而形象的表圖,重要的知識點凸顯出來,而那些不重要的知識點,則可以暫時過濾掉。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把重要的知識點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思維圖,快速掌握重要的知識點。[2]
2.優(yōu)勢
思維導圖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在于:第一,激發(fā)學生的多角度思考。學生首先要動腦思考,動手繪制,有效的找到題眼,經(jīng)過分析,確定解題方向和思路。第二,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度,由于在構建圖表時要用到化學知識上的關鍵詞,這就要求學生們認真聽課,專注地跟著老師的思維走,第三,優(yōu)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思維導圖一旦成型,學生在課堂外也可以自主學習,復習鞏固,對于其他科目的高效學習也能錦上添花。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1.利用思維導圖,展現(xiàn)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貫穿課堂的主線,而老師會根據(jù)教學目標一個接一個有順序地進行授課,以往的教學中老師主要采取口頭教學和文字板書的形式。這種呈現(xiàn)方式的弊端在于形式單調枯燥,文字為主,密密麻麻,一堂課結束,學生很難區(qū)分關鍵語句和關鍵知識點,而且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不突出,層次感也不明顯,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能力。而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目標中,原有的教學優(yōu)點得以保持的基礎之上,學生從一開始就能具備整體的知識概念,然后對每一個零散知識點進行發(fā)散。例如我課堂上講《氧氣的性質》這節(jié)課時,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要求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初步學會實驗制取氧氣的操作,實驗藥品和儀器裝置,氧氣的收集、驗滿和檢驗方法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知識點多而散,但實際上它們之間都存在某種聯(lián)系。便于學習,我構建了“七連珠式”的思維導圖,帶著學生一起學習教科書中的相關知識點。具體步驟如下:1.準備一張A4紙,紙中間畫出喜歡的圓形,并標明“氧氣的實驗室制取”;2.從中間圓形向外延伸出7個分支,在7個分支分別標明實驗注意事項、氣體檢驗辦法、氣體驗滿辦法、氣體收集方法、實驗流程、儀器和裝置圖、藥品等七個關鍵詞;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存在因果、并列、對比等關系,可以用虛線把各步驟間存在的關系串聯(lián)起來。通過創(chuàng)建氧氣相關知識點的思維導圖,讓我們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了氧氣的知識,使教學目標更有層次感。
2.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學生認知
認知是對新知識的學習、消化、吸收,并與已有的知識體系相互融合的過程。在中學教學實踐教育中,老師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架構中,合理的使用思維導圖,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過程。例如,當學習新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將思維導圖的學習模式應用于其中。學生可以將思維導圖學習模式作為基礎,結合教學大綱中指明的教學要點,通過抽絲剝繭,對新內容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找出其關鍵詞。在預習的過程中,因知識點難易程度的不同與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不同,部分知識點,學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很好地理解,而部分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就會無從下手。即便對整個知識體系結構都較為清楚,但還是沒辦法找到學習的切入點,這就需要學生在預習時就要對這部分展開仔細研習。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模式,學生不但能將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理清,而且還會對存在疑惑的地方加大研習力度,進而展開有針對性且高效的課前預習。預習階段是學習的重要時期,在不同階段中應用思維導圖模式,不但能夠使其與知識融會貫通,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模式。
3.利用思維導圖,加強總結能力
課堂授課其實大多采用總-分-總的模式,即開宗明義說明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中間圍繞教學目標講解每一個知識點,最后進行課堂小結。對大多數(shù)老師而言,一節(jié)課的最后5分鐘非常重要,這5分鐘,教師要帶著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主要知識點和難點的回顧。我會引導學生做一個“總結式導圖”。它把零散知識串聯(lián)起來,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另外把知識進行結構性重組,這就好像“串珍珠”,而這串珍珠可以儲存在學生的腦海里,日積月累,學生能獨立的運用思維導圖,其總結反思能力也會量變轉化為質變,得到極大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深刻地認識到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育中的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教育品質也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志敏.給你的思維畫一幅導圖——一種提高工作、生活效能的思維途徑[J].中國人才,2018(5).
[2]楊亞南.用思維導圖構建初中化學益智知識體系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