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藝霏 阿麗那扎爾·亞生 成誠 張曄
摘 要 十九大提出,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而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著力點之一是注重文化發(fā)展,加強大學軟實力建設。社團活動營造的氛圍,構造的人文環(huán)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將校園文化精髓轉化為習慣、風格、精神觀念。[1]本研究基于新疆農業(yè)大學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調查社團建設現(xiàn)狀和大學生對社團文化認知情況,主張以滿意目標取代最佳目標,通過大學生認知情況反映社團文化建設現(xiàn)狀。調查發(fā)現(xiàn),在推進社團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仍存在社團核心文化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團文化與學生個人發(fā)展結合度不高等問題,本研究試提出解決路徑,以期形成社團文化建設思路,促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過程中社團影響力的有效發(fā)揮。
關鍵詞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 社團文化 建設思路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at one of the key points to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o focus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 power in universities. The atmosphere created by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constructed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transform the essence of campus culture into habits, styles and spiritual concept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of the community culture by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t advocates that the best goal should be replaced by the satisfactory goal,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culture should be reflected by the cogni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survey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core culture of community,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low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and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tries to put forward solutions, in order to form the idea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exertion of community influenc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Keywords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thinking
0 引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十九大提出新要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領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成為教育者新的時代使命。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是一種追求辦學質量、精細發(fā)展、特色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發(fā)展模式,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從自身校情出發(fā),按教育規(guī)律辦事,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新疆高校對“興疆固邊、育才留才”有重要作用,社團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引導、學生自發(fā)、互相促進的重要陣地,如何深度發(fā)揮社團影響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新挑戰(zhàn),如何巧用新疆高校的社團文化增強“胡楊精神”的吸引力是新疆高校社團文化建設工作的新問題。
1 研究現(xiàn)狀
目前已有的社團文化的研究主要從宏觀層面總結思路,谷家川(2018)研究社團相關人員應該以明確社團發(fā)展理念、重視社團干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社團指導教師制度等為切入點探索切實有效的途徑,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2]許增站(2016)探討依托社團為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助力、[3]中國高校社團的教育功能(解斯棋,2018)、[4]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下的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思路變革(李樺,2016)、[5]談“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西部高校交流合作(李奎、馬麗君,2017)。[6]結合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時代背景,關于社團文化建設思路的研究,幾乎為空白。對于新疆高校社團文化建設的研究極少,僅有新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鞠文雁、 鐘小菡、 馬文華,2013)[7]等較早的研究有所涉及。
本研究主要在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新要求下,立足新疆的特點,基于新疆農業(yè)大學社團文化現(xiàn)狀,探討社團建設思路,以促使新疆高校更加強有力的通過社團文化體現(xiàn)自身的校園文化,發(fā)揮應有的影響力。
2 新疆農業(yè)大學社團發(fā)展概況
新疆農業(yè)大學社團聯(lián)合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為目標,在黨委領導、團委指導下,實行社團活動的項目申報制和責任制。社團的具體工作依據(jù)相關條例開展,機構及人員設置以校社聯(lián)為例,主席下設三位副主席及一位團工委書記,分管七個部門,每部門設置2-3名副部長管理干事。
社聯(lián)宗旨:服務社團、服務同學。社聯(lián)目標:在豐富廣大同學的校園文化生活和第二課堂的同時,配合學校加強學生精神文明建設,力爭引領新疆高校一流社團聯(lián)合會風向標。社團目標訂立:主席團通過團委工作安排以及當下工作的大方向做適當調整,依據(jù)社團的實際情況制定階段性目標。全校共有院級分社聯(lián)十二個,社團九十三個,累計會員人數(shù)達五千余人。主要分類:表演藝術類、體育競技類、專業(yè)學術類、公益服務類、理論研究類。活動場地:明德廣場、體育館、操場、社團活動中心。
3 新疆農業(yè)大學社團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新疆農業(yè)大學社團核心內涵挖掘力度不足
社團文化在校園文化中有重要地位,但目前發(fā)展勢頭不強,學校對自身內涵挖掘不深,缺乏優(yōu)秀、突出的核心文化吸引,學生對校園文化的需求涉及類型多且分散。對大學精神的塑造、校風建設效果不明顯,而學風和校風積極進取、嚴謹敦行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學生工作的宣傳手段單一,學生對社團文化關注較多,但了解途徑大多是直接接觸社團的相關宣傳資料,而非受到校園文化影響自發(fā)、主動地了解社團。
3.2 新疆農業(yè)大學社團缺乏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
缺失針對社團發(fā)展的專項計劃。整體目標確立后,無相應的系統(tǒng)性的實現(xiàn)計劃,導致詳細目標設置隨意,作業(yè)程序不規(guī)范,執(zhí)行責任不明確。
機構執(zhí)行能力弱。社團沒有長期發(fā)展計劃,存在短視性,導致社團核心思想依據(jù)近期工作而改變,工作持續(xù)性差;社團機構臃腫,規(guī)章制度冗雜。帕金森定律及彼得原理有所顯現(xiàn),社團內部信息溝通慢而復雜,組織應變能力不強,壓抑社團學生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社團工作控制手段作用不強,事前控制(流程審批)較嚴格,事中和事后控制(反饋)較弱,出現(xiàn)偏差難以及時分析原因,進行糾正。
社團活動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場地、設施不足,活動開展頻率低、效果不佳,社團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弱,與其他學校、團體或組織的交流少,導師負責制不健全,缺少專業(yè)指導;物質資金及信息交流渠道匱乏,社團工作缺少學校行政機關多部門支持,無法有效利用綜合教育資源產生雙向作用,與內地高校存在一定差距。
3.3 社團文化與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結合度不高
學生對社團活動質量滿意度較低,其關注點與社團工作結合效果不好;學生組織的選人用人機制較為行政化,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留給各部門、各社團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空間不足;多數(shù)學生依賴心理十分強烈,自身角色定位被動,既忽視一個優(yōu)秀社團對自己思想上潛移默化的影響,也不關注自身對社團的創(chuàng)新作用。
4 新疆農業(yè)大學社團文化建設思路
4.1 凝練社團文化核心精神
塑造符合學校長久文化積淀的大學精神,以此為核心,發(fā)揮校風和學風的育人作用,以人文情懷增強學生歸屬感。新疆高校要積極挖掘紅色基因,牢牢將教學與生產結合,興邊留才,社團活動是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平臺,必須與時俱進,通過積極挖掘學生需求,將符合學生興趣和時代要求的創(chuàng)新型內容社團活動進行重點關注和扶持,使時代特點與大學精神深度融合,形成有強烈口碑的優(yōu)秀社團品牌,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潛力,發(fā)揮社團文化應有的影響力。
4.2 健全學生社團管理機制
實施常態(tài)化以戰(zhàn)略為導向的目標管理,確保學生工作實施的持續(xù)性和社團正面效益的最大化實現(xiàn)。途徑如下:
一是學校要為社聯(lián)找準自身定位,確定社聯(lián)將在校園文化中發(fā)揮怎樣的作用、如何發(fā)揮作用,制訂切實可行的規(guī)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將學生需求放在社團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滿意目標”為優(yōu)先,制定社團工作長期有效的實現(xiàn)計劃和切實可行的發(fā)展長期目標,保障學生需求順利實現(xiàn),避免因為目標模糊和矛盾沖突造成資源浪費。
二是保持思考與調整,思考內地先進學生社團與新疆學生社團的差異之處,在能力可及范圍內進行調整,通過改進社團自身的宣傳、溝通手段來影響外部因素的變化,保持自身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
三是進行戰(zhàn)略目標和發(fā)展計劃的分解,為部門、社團設置中期目標,使其明確自身定位,找準工作方向,能夠依照計劃較為有序地開展工作。
四是目標實施,必須有明確的、結合中期目標和廣大學生需求設置的個人目標,符合學生干部、成員的實際能力,包括個人身心素質、資源調動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將工作落在實處,落在服務學生的核心上,使社團工作“接地氣”。
五是績效考核,目標實現(xiàn)程度建立量化標準,任期中或結束時,用考察標準審核學生干部的目標是否實現(xiàn),評定社團工作實際效果,基于中期目標開展的工作須明確闡述。
六是績效獎懲,適當壓力使學生干部擺脫“大事?lián)u頭做不成,小事擺手干不了”的局面,給予學生干部權力的同時,依據(jù)績效進行獎懲,好則給予學校推優(yōu)、評先機會,差、工作不明確的,適當予以取消相應的學分獎勵和推優(yōu)機會等懲罰措施。
七是統(tǒng)籌協(xié)調學校資源,拓寬物質資金及交流渠道,提高對社團的支持力度,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建立導師負責制,探索社團自雇導師的新模式,加強關系資源建設,與名校建立聯(lián)系,以校間關系為基礎,借力“一帶一路教育平臺”等交流平臺,加強信息資源建設,靈活運用新媒體緩解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帶來的不便,加強金融資源建設,建立社團發(fā)展基金為學生社團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保證??顚S茫訌娦蜗筚Y源建設,挖掘自身的內涵特色,利用宣傳手段,打造形象,配合名校社團的“名人效應”提高自身影響力,加強物質資源建設,為學生社團活動開發(fā)場地,做好規(guī)劃,保障基礎設施的相對完備。
八是提高機構執(zhí)行能力,制定高質量工作流程,整合內部管理條例,簡化社團活動的審批手續(xù),適當增加社團活動的質量反饋渠道,保障社團工作全程控制目標實現(xiàn),以“學生滿意”為社團活動最終目標,加強社聯(lián)部門和社團間合作,整合學生組織內部行政部門,精簡機構及人員,進行機構整合或部分職能的讓渡,建立多部門關注社團發(fā)展的機制,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鼓勵學校行政部門、實驗中心支持社團工作,為活動提供幫助和指導,以學校為依托發(fā)展社團,以社團為依托增強大學文化的吸引力,但要盡量減少多頭指揮對學生開展工作的干擾。
九是以學生需求為工作核心,注重社團活動的質量,革新社團活動開展形式,拓寬社團宣傳渠道,及時發(fā)現(xiàn)對青年人更有吸引力的宣傳平臺,將社團活動依托新穎的、固定的平臺進行宣傳,善用話劇、音樂、舞蹈等手段在校內外弘揚正能量,只有保證活動的“質”和宣傳的“量”,才能以優(yōu)秀文化、品牌文化凝聚學生。
4.3 建設關注學生個人發(fā)展的社團文化
關注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空間,激發(fā)學生社團創(chuàng)新活力。減少學生社團與行政的掛鉤,盡量避免學生過多地忙于行政工作、忽視周圍同學真實需求的情況發(fā)生;社團活動的開展必須基于學生關注點,才能真正提高對學生的影響力。
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提升政策回應度。優(yōu)化政策宣傳手段,支持學生干部主動提升素養(yǎng),了解現(xiàn)有管理條例,制定符合服務學生宗旨的個人工作目標;取消一部分生硬的會議、沒有實質內容的培訓,會議簡明扼要,保證培訓內容的質量,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學生;完善學生干部選人用人機制,不能僅以干部崗位鍛煉人,要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成長空間,鼓勵學生嘗試找到自己的真實興趣、特長,主動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助力社團發(fā)展。
5 結語
目前,社團文化在新疆的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中作用有限。社團文化發(fā)展受核心文化挖掘不深、機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約,實際難以滿足學生需求、發(fā)揮應有的校園文化傳遞前沿陣地作用。社團文化建設必須有明確的核心精神、屬于學生組織的共同目標、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物質資金作保障,積極聯(lián)系先進對象、吸收先進的經(jīng)驗,給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空間,形成緊跟建設需求的特色社團文化,將社團文化的時代性更深入體現(xiàn)在學生日常生活中,以期實現(xiàn)社團文化在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中應有的影響力,更好地為實現(xiàn)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服務。
參考文獻
[1] 吳曉琴.淺析高校社團建設對繁榮校園文化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4):186.
[2] 谷家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2):59-62.
[3] 許增站.以社團為依托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9(05):106-108.
[4] 解斯棋. 中國高校社團教育功能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8.
[5] 李樺.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下的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思路變革[J].農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16.27(24):264.
[6] 李奎,馬麗君.談“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西部高校交流合作[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4):68-71.
[7] 鞠文雁,鐘小菡,馬文華.新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探析——基于新疆高校的調查數(shù)據(jù)[J].新疆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01):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