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8世紀,英國中產階級的流動較為顯著和頻繁。這既體現了當時中產階級的開放性,也說明了這一階級居于中位的特殊性。本文將以《傲慢與偏見》為例,結合具體人物,分析了當時較為主流的階級流動方式。通過對婚姻、經商和模仿三種流動方式的闡釋,本文意在說明在這一特定時期,通過自身努力,個人有望實現身份的轉變和階級的更換。
關鍵詞:階級流動;中產階級;婚姻;商人;模仿
作者簡介:王惠婷(1996-),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人,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8--04
恩格斯曾說“18世紀后半期,當革命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但成功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盵1]這場變革就是工業(yè)革命。它不僅使英國財富激增,而且引起了社會與階級結構的劇烈變動。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成為這個時段階級中的典型特色,這就為頻繁的社會流動提供了必要條件。英國中產階級產生于17世紀晚期,形成于18世紀,并在19世紀迅速崛起。但是對中產階級一詞的定義卻向來模糊。目前受認可的是馬克思學派以生產關系為基礎對中產階級的定義和韋伯學派以交換關系或市場能力為基礎的定義。還有一些學者傾向于認為中產階級“是一種主觀的認定,階級被認為是處于階層的連續(xù)體中,但可以由研究者參考社會經濟地位設定出屬于中層的中產階級或者是經由受訪者主觀的認定而決定自己屬于哪一個階級?!盵2]
本文這個龐大的階級主要包括鄉(xiāng)紳、商人、制造商、銀行家、醫(yī)生、律師、神職人員等其他專業(yè)人員。上層包括貴族和地主。下層主要以體力勞動者為代表。本文將結合物質財富與社會地位分析《傲慢與偏見》中主要人物幾種不同的社會流動手段,以揭示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廣大中產階級對社會結構的塑造和對階級逾越的促進。
一、以通婚為手段的社會流動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英國,沒有財產但受過教育的女子,除了結婚,一般沒有什么別的出路。如果想要謀職,只能去當家庭女教師。而奧斯丁在《愛瑪》第35章中寫到,家庭女教師的命運簡直還不如被販到美洲去的黑奴!可見家庭女教師對女性來說也不是什么好出路。在《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父親作為一名中產階級小鄉(xiāng)紳,他的財產幾乎全部來自于一宗房地產,每年有2000磅的收入。在這樣的中產階級家庭,溫飽自然不成問題,但這卻僅限于她父親在世。倘若她父親去世,由于當時的限定繼承權,貝內特先生死后的遺產將由遠房親戚,伊麗莎白的表兄柯林斯來繼承。而她母親的財產雖然夠補貼家用,但是卻很難與丈夫的財產相提并論。貝內特太太的父親曾在梅里頓當過律師,給了她4000磅遺產,但是分給5個女兒的話也是寥寥無幾。這樣的情況更使貝內特太太將嫁女兒的計劃提上日程。從小說開篇賓利先生突然租下內瑟菲爾德莊園,貝內特太太的焦急與欣喜就可見一斑。
事實上,在18世紀的英國,尤其是中產階級,無論男女,在選擇配偶時,都會以物質條件為基礎。就男性來說:在Keith Wrightson的書中曾對英國倫敦地區(qū)的工廠主和商人初婚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結果為了使自己有一個經濟條件更好的起點,超過25%的人選擇與寡婦結婚。[3]18世紀有很多這樣的寡婦,而她們的條件對于商人來說尤為得利,不僅可以獲取資本,還可以壯大自己的事業(yè)。對女性來說,中產階級家庭父母會看中孩子婚配時的感情,但是更看中求婚者的財富多寡?!白鳛楦改傅呐畠?,能為家庭做到最高尚的行為,即是能與一個富人家庭的兒子結合,無論新郎官年紀大不大、學識夠不夠、素質高不高。”[4]這充分說明了物質財富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中產階級女子未能實現階級流動,也會選擇一個經濟條件優(yōu)越的男子結婚。這也是商人為什么在不斷積累財富的原因,既然沒有先天貴族的血統(tǒng)優(yōu)勢,就一定要有后天的經濟優(yōu)勢。
在《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就是通過婚姻進行社會流動的代表。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初次相遇并沒有給彼此留下多好的印象。這是上層與中層的碰撞,也是二人帶著各自階級觀念的傲慢。伊麗莎白的出生并不顯赫,她本身就帶著中產階級先天血統(tǒng)的缺陷,再加上沒有什么財產可以繼承,所以自身條件不是很理想。其次,她的親戚并沒有給她增添光彩。舅父母和姨父母要么是律師,要么是商人,都是一些入不了貴族之眼的職位。但是,伊麗莎白并沒有自我放棄。當柯林斯向她求婚時,她知道物質固然重要,但是婚姻也不能完全沒有愛情。事實如此,柯林斯作為一個被貴族凱瑟琳提拔的牧師,一心向著恩主,趨炎附勢,僅把結婚當做一個任務,既滿足了凱瑟琳的要求,又為教區(qū)樹了榜樣。雖然凱瑟琳被柯林斯描繪的千好萬好,可是從后來伊麗莎白受邀去見凱瑟琳時就可以明顯看出這位上層貴族的飛揚跋扈,自命不凡。在去羅辛斯莊園之前,柯林斯就對伊麗莎白說“親愛的表妹,你不要為衣著操心。凱瑟琳夫人決不要求我們穿著華麗,只有她自己和她女兒才適合這樣打扮。我勸你隨便穿一件好一些的衣服就行了,不必過于講究。凱瑟琳夫人不會因為你穿著樸素而瞧不起你。她喜歡大家都注意身份上的差異?!盵5]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等級觀念深深扎根于凱瑟琳心中。而且,從她對地方事務的指手畫腳和對自己與女兒鋼琴技藝的鼓吹就可以看出她以自己的身份為榮并對社會中下層予以鄙視。達西作為凱瑟琳的外甥,在伊麗莎白見過凱瑟琳之后,對這個女人的偏見也影響著她與達西的關系。當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時,達西的傲慢讓她斷然拒絕。當然這其間除了對姐姐與賓利一事的憤怒外,更讓她懷疑的是她能否沖破層層阻礙,實現階級流動。但是在拒絕求婚之后她卻反復思量達西竟然會愛上她并向她求婚這件事。這反映出她對自己未能被上層所接受的失落和被達西所愛慕而欣喜并受寵若驚的復雜心理。
實際上,在伊麗莎白渴望嫁給上層這一點上,在她對費茨威廉上校的態(tài)度上也有所體現。此人為人和善,又與伊麗莎白聊得投緣,這讓伊麗莎白不禁將他和自己先前中意的威克姆進行對比,最后得出上校更勝一籌的結論。事情的轉折是,當她為正在猜想是否是上校敲門而雀躍時,接到的卻是達西的一封解釋信。然而,當她在讀完達西那封信后,“她心中再也沒有費茨威廉了,她想到的只有那封信?!盵6]達西的信是伊麗莎白態(tài)度的第一次轉折,如果說她將自己嫁入上層社會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和達西消除對彼此階級帶來的偏見的話,那么從這一封信開始,達西提出了伊麗莎白和吉英具有不同于家中其他人的優(yōu)雅。而伊麗莎白在第一次讀信的時候從自己的階級出發(fā),將思考的重點放在達西對下層階級得到態(tài)度上,有了一些對他的理解和對上層社會的認同感。當她第二次讀信的時候,“當她讀到他提起她家里人的那一段時,雖然話說的很尖銳,但卻句句都是實情,因此她越發(fā)覺得羞愧難當。他的指責一針見血,讓她無法否認?!盵7]此外,在威克姆一事上,她也開始覺得此人確實卑鄙無恥。這個時候,伊麗莎白已經選擇站在上層達西的立場來看問題,并且將姐姐與賓利感情的挫折歸因于下層階級親友們的言行失檢。
伊麗莎白態(tài)度的第二次轉變發(fā)生在她去彭伯里參觀的旅程中。起初提起這個打算,她是拒絕的。因為一想到會遇到達西先生她就感到羞愧。之后確認達西不在時,她又萌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想去看看那棟房子。當豪華而優(yōu)雅的彭伯里莊園展示在她面前時。她不禁想到她差一點成了這里的女主人,本該相當熟悉這里,現在卻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來參觀。這體現了伊麗莎白態(tài)度的極大轉變和內心將自己假設為彭伯里莊園女主人身份的思考。這說明她已經在階級流動中構建好了用上層眼光來俯瞰下層階級的心理。
最后推動她實現階級流動的是凱瑟琳的威脅。她指明像伊麗莎白這種無門第,貴親和財產的小妮子,沒有自知之明。她聲稱自己的女兒和達西是訂了婚的,妄圖逼退伊麗莎白。事實上,以當時結婚對于財富的重視程度來說,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凱瑟琳的女兒會和達西在一起。威克姆也曾在與伊麗莎白的談話中透露過凱瑟琳的女兒德布爾會繼承一大筆財產,人們都認為,她和她表兄會把兩份家產合并起來。所以凱瑟琳試圖讓伊麗莎白發(fā)誓不會嫁給達西。但此時的伊麗莎白已經做好了階級流動的準備,試圖讓自己和達西的差距顯得小一點。她反駁道“我認為,我跟你外甥結婚,并不會背棄自己的出身。她是個紳士,我是紳士的女兒,我們正是門當戶對?!盵8]在18世紀,根據愛爾蘭作家、政治家理查德·斯蒂爾在當時著名的Tatler雜志上撰文寫道“朝臣、商人,以及學者都應該有權擁有紳士稱號,紳士的稱號從來不是取決于一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而是取決于他的行為?!边@說明,在當時紳士只不過是對舉止優(yōu)雅,有教養(yǎng)的男士的一種稱號而已,并不具有提升階級地位的效能。羅素也曾指出紳士的概念是貴族為了管理中產階級而發(fā)明的。所以,伊麗莎白以父親為紳士提出的和達西門當戶對,不過是為實現階級流動而找的托辭而已?!栋谅c偏見》以達西的求婚而告終,也以伊麗莎白成功的階級流動說明了當時中產階級女性流動的現象。畢竟,對于像達西這樣傲慢且具有階級偏見的人,最后能放下成見,冒著被上層笑話的可能性迎娶伊麗莎白,就充分說明了階級流動的可能性。
二、以經商為手段的社會流動
在政治經濟生活領域,中產階級的財富在18世紀急劇增加。這個時候,商人獲得了很好的發(fā)展機遇,有些人甚至發(fā)了橫財。18世紀,英國社會上層向中下層的流動性更強。此時貴族在工商業(yè)方面的企業(yè)活動有所增加。貴族的工商業(yè)活動使發(fā)財致富、賺錢和發(fā)明活動被全社會所接受。擁有土地的貴族和商人家庭及律師和官員通婚逐漸成為風尚。貴族和商人的兒女通婚以及貴族的次子成為商人的現象不僅正常,而且順理成章。貴族財產上的衰落常常把他們的兒子推入工商業(yè)領域,這樣貴族后代就變成了商人。這種現象一般有3種類型:第一,商人正忙于購買地產,修建別墅,把他們自己變成鄉(xiāng)紳或貴族;第二,鄉(xiāng)紳的衰落通常把他們的兒子,特別是長子以外的兒子,推入貿易中;第三,出生高貴的人形成了一種相對容易接受白手起家的人作為伙伴、婚侶的社會態(tài)度。[9]貴族這種對商人的包容態(tài)度可以看出處于中產階級的商人在18世紀是有機會實現社會流動的?!暗侥壳盀橹?,貿易并不是和紳士不相容的。在英國,貿易造就了紳士,并一直不停地把國民變成紳士。”[10]所以,18世紀無疑為商人提供了發(fā)展的良機和階級流動的社會觀念。
在商人進行階級流動方面,賓利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作為商人之子的賓利一出場就受到了極大關注。他和姐妹雄厚的財產和優(yōu)雅的舉止成為貝內特一家的談資。賓利姐妹長相標志,在一家一流私立學校受過教育,還擁有2萬磅的遺產,平日里喜歡結交有地位的人,因此驕傲自大。他們出生在英格蘭北部一戶體面的人家,這成為她們的驕傲,但是她們兄弟的財產全是靠做生意而得來的這件事,她們卻一概不提。因為在當時,貴族對商人的態(tài)度雖有改觀但仍心存芥蒂,涉及到社會地位還是評價不高的。而處于中產階級的賓利要想實現向社會上層的流動,買房置地是第一步。
他從父親那里繼承了10萬磅遺產。她父親生前就打算購置一份房地產,心愿未了就去世了。由此可見,希望實現階級流動的愿望在上一代人身上就有所體現。賓利的兩個姐妹也希望他能有自己的房地產。就拿當時的莊園來說,一所豪華的莊園不僅是安居的宅邸和活場所,還是身份的標志、地位的象征和家庭實力的展示。[11]就拿凱瑟琳的羅辛斯莊園來說,通過柯林斯的描述,單單是窗戶的玻璃就花了一大筆錢。達西的彭伯里莊園更是豪華美麗而不是失優(yōu)雅。相反,作為商人發(fā)家的賓利還沒有屬于自己的莊園,他只能在鄉(xiāng)下租一個莊園。而達西和凱瑟琳擁有家族遺留下來的豪華莊園,尤其是達西的莊園還位于城里,人物的社會差距一目了然。
賓利試圖實現的階級流動第二步開始于他與達西的交往,雖然他以經商發(fā)家,但是他結交上層人士,舉止文雅,注重個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此外,他一出場就圍繞著舞會,說明他擅于組織社交活動和創(chuàng)造結識新人的機會。而且,賓利的姐妹一直希望他能夠娶達西的妹妹。因為“賓利和達西妹妹的第一次聯(lián)姻,才能容易促進賓利姐姐和達西的第二次聯(lián)姻。”[12]這就是一種明顯的階級流動期待。賓利階級流動的成功是緩慢的,不像伊麗莎白一樣一蹴而就。他最后的成功體現在賓利滿足了姐妹的殷切期待,在距離彭伯里不足30英里的德比郡鄰郡買下了一幢房子。在當時,彭伯里莊園不僅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時也是附近的經濟命脈和文化中心。賓利住所的地理位置說明他已經走進了上層的地界。
三、以模仿為手段的社會流動
“18世紀后期,由于中產階級的人們迫切希望自己的社會地位得到提升,以期改變原有的社會現象,故拼命模仿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悄然形成?!盵13]同時,工業(yè)革命帶來了便利的交通,這就使人口流動和遷徙變得更為普遍。雖然貴族在教育和自身階層所特有的素養(yǎng)不是中產階級在短期內可以養(yǎng)成的,但是貴族外化的一些特征卻是可以被模仿的。上層人士的穿衣風格和言談舉止也可以變成中產階級的一種社會表演。遷徙帶來的陌生人群,在第一次交往時往往通過穿衣打扮,言行來判定此人所屬的社會階級。所以,通過模仿,中產階級有時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使自己不自覺的混進上層人士的圈子。
在《傲慢與偏見》中,上層社會外化的一些東西有豪華居所、精美家具、馬車、紳士舉止、淑女風范,還有舉辦不完的舞會和無處不在的琴棋書畫。這些東西在外在方面映襯著上層人士的品位和社會地位。就以莊園為例,“許多財大氣粗的貴族,為美化環(huán)境,展示實力、財富和自信心,還在府邸周圍修建了苗圃、花園、湖塘、河流和其他多種附屬性設施,盡力把它修成人間的伊甸園?!盵14]羅辛斯莊園奢華的外形和昂貴的裝潢,以及彭伯里豐富的藝術品都是一些外化的豪華居所附屬品,用來彰顯身份地位。在這一方面,賓利雖然以經商發(fā)家,卻通過買房置地,結交上層,使自己逐漸邁入上層社會。再如貝內特一家的鄰居威廉·盧卡斯先前在梅里頓做生意,發(fā)了一筆大財,任鎮(zhèn)長時上書國王,獲得了爵士稱號。從此他便不再經手商業(yè)之事,買房置地搬到他處,享受這種身份帶來的榮耀,并且向世人講起文明禮貌來,成為名副其實的貴族。由此可見,通過這些外在的模仿是可以迷惑他人實現階級流動的。
此外,說起威克姆這一角色,從他第一次出場就被被描繪得舉止優(yōu)雅、談吐動人。第二次出場時,在他和其他軍官形成對比的情況下依然被認為人品、相貌、風度和地位遠在他人之上??墒呛髞硗ㄟ^達西的描述,人們才知道他出身卑微,人品低劣,卑鄙無恥??梢姡ㄟ^模仿而實現的階級流動已經達到蒙騙他人的效果,即使混在上層人士中,也不能一下子揭穿他的身份。還有柯林斯,在他受到凱瑟琳提拔成為教區(qū)牧師之后,也變得趾高氣揚,傲慢愚蠢,一度模仿上層人士的作風,妄圖使自己成為一個紳士。但是,在他未受提拔之前的低下地位,卻無人追溯。在當時“在打破社會分層的方法中,進教會是其中的一個途徑。每100人中就有1名教士。在18世紀上半期,教會職務對下層人士開放;第二個上升的方法是參與政府服務;第三個是經商?!盵15]這說明柯林斯在通過攀附權貴、獲得牧師一職并對上層言行進行贊美和模仿的過程中實現了階級流動。同樣的模仿也出現在伊麗莎白和姐姐簡的身上。“喬治時期的女子必須培養(yǎng)多種能力,才能配得上淑女的稱號。除了精通音樂、唱歌、圖畫、舞蹈等,她的儀表、儀態(tài)、聲調、談吐及表情都得相當風趣,否則就不夠格?!盵16]伊麗莎白和簡的言行舉止就是典型的淑女風范,因為她們得到了上層社會的認可。這種淑女風范就是對貴族的一種模仿,換句話說,即使把她們放在貴族女子中,也不會有人看出端倪。她們的模仿實現了階級流動。相反,莉迪亞卻保留了原本中產階級并不高雅的言行,而她也始終呆在中產階級。
四、結語
馬克思曾指出“中間階級永遠搖擺在兩者之間,一方面希望躋身于較富有的階級行列;一方面懼怕墮入無產者甚至是乞丐的境地?!盵17]18世紀是英國中產階級相對開放的一個時期。它的開放性體現在它是上層向下和下層向上流動的重要過渡。這個時代充滿了階級流動的特征。本文以《傲慢與偏見》為例,重點分析了婚姻對當時女性來說作為唯一的出路,也成為了階級流動的媒介。而對男性來說,經商積累大量的財富以后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階級現狀,實現階級流動。當然也不乏一些人,通過假意模仿,以假亂真,成功實現階級流動??傊?8世紀的英國,中產階級的開放是人員流動的前提,而人員流動則是階層開放的結果,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恩格斯.反社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2]王建平.中產階級:概念的界定及其邊界[J].學術論壇,2005(1).
[3]Keith Wrightson. English Society 1580-1680[M].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82,81.
[4]Peter Earle.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Business, Society and Family Life in London.1660-1730[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Methuen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186.
[5]孫致禮.傲慢與偏見[M].譯林出版社,1990,150.
[6]Ibid.192.
[7]Ibid.192.
[8]Ibid.322.
[9]Lawrence Stone, Jeanne C.Fawtier Stone. An Open Elite? England[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10]David C. Douglas. 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53.
[11]徐揚.論英國維多利亞小說中的莊園[D].南京:南京大學學位論文,2005,4.
[12]Ibid.112.
[13]王行知.18世紀英國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文化意蘊[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4,29.
[14]閻照祥.英國貴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74.
[15]Newman Aubrey.John Carswell,From Revolution to Revolution: England, 1688-1776[J].London: Routledge&Kegan Paul,1974,80.
[16]胡少斐.從《傲慢與偏見》看簡·奧斯丁的資產階級婚姻觀[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19.
[1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0.